您也许不是教徒,您也许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主宰命运的神祗,没关系,您完全可以忽略宗教的神圣性,把您面前的这本书当成是一部美妙的神话,当成是一部文学经典作品,感受那其中蕴涵的生命的智慧和力量,体验那由一个个故事传达给您的美妙的阅读感觉。还有,请您别错过那些插图,插图作者和您一样,也是这本书的读者,那些美妙的插图表达的正是他阅读这本书之后的某种感悟和体会,也许和您有某种相通之处呢。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欣然作序,盛赞本书改编忠实严谨,文笔生动,插图精美,中译文淳朴、自然而又流畅,是广大中国读者了解基督教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一个窗口。
这是一部《圣经》普及读物,由大作家撰写、大画家插图,面对的是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它以故事的形式阐释世界上*古老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精髓,内容丰富完整,文笔优美生动,中译文淳朴流畅,插图精美,风格独特。
该书自1972年在奥地利卡尔·于伯劳特出版社初版以来,常销30年,销量达300万册,版权输出到美国、丹麦、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南非、日本、韩国和中国。
书中人名、地名根据中国基督教协会新标准修订版简化字和合本《圣经》译出。
*近,有机会读到焦仲平先生所译的《圣经故事》。译者在译后记里提到,他是少年时**次从雨果的诗里接触到出自《圣经》的典故的。这倒勾起了我对这一方面的已如发黄照片般的回忆。那是与我母亲有关的。我记得,每当她要表示对一个她不喜欢的人的轻蔑时,便会从嘴角发出一声:“法利赛人。”后来我读英语,才知道那个词是“pharisee”,意思是:自以为正直的伪善者。*近,又从DVD看到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耶稣受难记》,这才对这些坚持要把“人之子”钉上十字架的人,有了些直观性的认识,也从而对我那必定已经去到天国的母亲的基督教背景———她上过教会中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面所说的只是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件小事。倘若拓展到整个西方上层建筑的领域中去,那么,基督教文化的痕迹便更是处处可见了。随便举几个与美国文学有关的例子。我译过四本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其中两本的书名即与《圣经》《旧约》有关。《去吧,摩西》用的是《出埃及记》中神吩咐摩西去将受苦的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的典故。作者用以喻指美国黑人的解放。《押沙龙,押沙戈!》则用了《撒母耳记下》中押沙龙与父亲大卫王相争斗的故事框架。作者显然想让读者看他所写的南方亲子间纠缠不清的故事时,也联想到旧约时代的污秽。杰克·伦敦有一本写狗的小说,叫《荒野的呼唤》。其实,那个词组的出典倒很崇高,所谓的“呼唤”绝非那条狗的本祖野狼的噑叫,而是如《马太福音》第三章所写的那样:“那时,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以赛亚先知所说:
“在旷野有呼喊者的声音:‘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显然,只有在了解作家用了什么典故以及他是正面用或是反用、歪用之后,我们才能对一部文学作品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而《圣经》不折不扣,正是西方人用典用得*多的一部著作。因此,要想涉猎西方文化,不对《圣经》有一定的了解,肯定是难以做到的。
《圣经》除了是一部宗教典籍外,其他方面的内容亦极其丰富。今天西方人中流行着许多格言、谚语,它们都来自《圣经》。这里也不妨随便举几个例子。
如,不久前有人出了一本散文集,叫《寻找与寻见》。那书名即是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衍化而成的。在《马太福音》的第七章里,耶稣告诉众人:“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意思是:只要努力追求,必定会有结果。类似的嘉言隽语在《圣经》中并不少见。例如:“凡动刀的,必死在乃下。”“(务须)分清稗子和麦子。”“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这些名言,不但见诸于许多经典作家的笔下,而且也已进入民间语言。西方人常说的“太阳底下无新事”,“太阳照常升起”,也都是出之于《圣经》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圣经》中的一些名言,如:“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又如:“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免得它们用脚把珍珠践踏。”它们都宛若是我国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明珠暗投”的逆向式的表达。这也足以证明,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经验与智慧,往往是有相通与共同之处的。
《圣经》中有些话,若是拘泥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似乎颇难让人接受。如:“有人打你的右脸,把另一边也转过来让他打。”但是,倘若从本质上而非从字面上去体会,那无非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表达方式,也未尝没有积极意义。我们汉语中不是也有“九折臂而成良医”这样的推至极致的修辞方式吗?谁又会真的将手臂折断九次之多呢?因此,只要不是死读书,自然不至于“读书死”的。《新约》里还呼吁:“有人想拿你的衬衫就连外套也让他拿去。”并说:“富人要进天国,甚至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倘若不是执著地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解释,那么,这些劝告的话的本意无非是:惟有善于舍弃,才能得到(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回报。这就是《新约》中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了。也许,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宣讲这样的教义的地区,恰恰能出现那么多的基金会与慈善家吧。
《圣经》无疑是一本需要认真去读但是又不易读懂的书。它时代古远,作者众多。有的部分是某民族古代传说的记载,有的则是历史,甚至是档案资料,有的是民间文学材料(有如我们的《诗经》),有的则是《论语》式的弟子们对大宗师嘉言懿行的记录。对古代史特别是古以色列人历史背景了解不多的年轻人,要让自己一下子理清书中纷纭的头绪,确实是比较困难的,至于说去体会出其中深刻的哲理与感人的艺术力量,那就更非易事了。好在国外不断出版有阐释性或改写式的《圣经》辅助性读物。焦仲平先生所译的这本2002年维也纳出版的格特鲁德·富森奈格女士编写的《圣经故事》,便是其中比较适合我国读者的一部。它改编得比较忠实严谨,文笔亦生动自然,而且还配有雅诺什·格拉宾斯基的精美插图。中译文亦适当运用了较为纯朴自然且又是流畅生动的语言。这就使读者能够用较少的时间大体上掌握《圣经》的基本内容与时代气氛,以便日后再进一步阅读《圣经》原著。我想,这样的一部书是一定会受到有心想了解基督教文化的读者的欢迎的。
格林鲁德·福森奈格
1912年出生于皮尔森(今捷克境内)。1930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先后在茵斯布鲁克和慕尼黑学习历史、艺术史和哲学、并于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6~1937年出版第一部著作。除写作有大量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外,还发表过诗歌作品和剧本。曾获多种文学与艺术勋章获得者。自1955年以来一直是国际笔会会员。1977~1979年和1984~1985年两度担任著名的英格博格·巴赫曼文学奖评委。
雅诺什·格拉宾斯基
1924年出生在波兰的沙莫图雅,先后在华沙和克拉科夫的造型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很快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艺术创作——水彩画、书籍插图、广告版画、招贴画和邮票设计为他赢得了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大奖,在东西各国举办的种各国际性展览中获得极高评价。他插图的书籍曾获多种重要奖项,如莱比锡国际书展铜奖、米兰儿童图书插图奖、安徒生荣誉奖、“奥地利最美的书籍奖”二等奖,等等,以多种文字行销21个国家。
《阿德勒人格哲学》主要讲述了:不论我们做什么,每个行为都是我们个人对人类生命的一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必须顾及我们是人
华严经译注 本书特色 高振农译注的《华严经译注》是一部发挥十方成佛思想的佛经。它提出的十方成佛和成佛必须经过种种十法阶次修行等理论,是该经的核心思想,这对后来大...
曾国藩箴言录 本书特色 《曾国箴言录》分为《嘉言钞》和《治兵语录》两部分。《嘉言钞》由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辑。鉴于曾国藩传世的作品太多,为了能够让普通的读者...
数罗汉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重庆出版社出版★收录民国时期孙玉山绘制的五百罗汉图★每一尊罗汉均配有彩色绘图和法相描述,以及相应的寺院偈语★不进罗汉堂,随手翻书...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四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美学史 本书特色 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相信,美学史不等于美学家的历史。所以他的《美学史》(此书已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经典),没有为任何美学家歌功颂德...
《中国命理学史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探寻和叙述传统命理学的发展历史;探寻和揭示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
会饮 本书特色 柏拉图的《会饮》是一部极具写作技巧,又富于哲学内涵的著作。国内学界近年来对于它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单在一直深受欢迎的朱光潜译本、王太庆译本基础...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汉对照)(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书中,尼采塑造了一位反基督的形象——查拉图斯特拉。这...
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the coming into being of the world of meaning 本书特色 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诗的原理-徐复观全集 本书特色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诗的原理》系徐复观先生两部译著的合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译自日本文学博士中村元氏所著的《东...
四种爱 本书特色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
张望,1962年8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研修摄影,2005年因其艺术成就
永光集 本书特色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
荷马笔下的伦理 本书特色 刘小枫编著的《荷马笔下的伦理》,所辑多篇文章,展露出立体的人物道德肖像(如奥德修斯),针对荷马批评素来的有机统一观点,另辟蹊径,发现了...
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北宋学家周敦颐(1017-1037)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以文献考辨和义理诠释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顺生论 内容简介 《顺生论》是著名文史专家、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谈论人生哲学的著作。书中对多种人生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表达了自己关于“怎样活才好”的种...
陶伯斯(JacobTaubes,1923-1987)出生于犹太教家庭,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习宗教学,于1947年在瑞士苏黎
国学与民族国家 目录 总序导语: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一、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原强(修订稿)中华民国解国家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论国家思想(《新民说》节选)政治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