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这就足以说明唐代文化的繁荣、思想的开明,已然走在世界的前沿。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方式和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翻开《历史的风尚:唐朝》,跟随一介的笔触一起回到大唐,看看唐人别具一格的生活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际上,历史中的兴衰存亡,是可以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得到反映和预见的。《历史的风尚》系列,着眼于民生在习俗风尚上的表现,在传递少为人知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立意更是让这套历史读物价值倍增。——中国宋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锡东教授★这是一套关于芸芸众生的历史系列读物。它从帝王将相、金戈铁马和政治风云的宏大叙事中撇开去,转而关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民俗风尚,通过细节的生动描摹与还原,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平民百姓创造的生活景象斑斓呈现。——四川省作家协会梁平副主席★与其说《历史的风尚》系列是一幅历史民俗长卷,倒不如说它是一场为期两千多年的接力赛更为准确。从汉王朝一直到民国共八个历史时期民俗文化的形成、传承和蜕变,在字里行间动态地互为接力,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文化基金会熊志远主任
《历史的风尚:唐朝》:家讳家有家讳,家讳又叫“私讳”。唐代避家讳,一般要避三代之讳,不仅要避自己的父亲,还有祖父和曾祖父,在户籍中要注明三代之名,从小就接受避讳方面的教育。杜甫写诗极多,诗中却无“闲”字,只因“闲”是杜甫的父名。李贺的“不得举进士”,在唐朝并非特例,他的英年早逝,与“不得举进士”之间也并非有必然联系,只不过才子佳人早逝总是让人扼腕叹息。唐朝的法律也并非不近人情,《唐律疏议》中有规定,倘若所任官职冒犯了父祖之讳,可提出申请,调任他职。另外,唐代举子还应避讳考官。表示对父祖和官职的尊敬,需时时牢记在心。国讳国有国讳。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臣民须要给予绝对的尊敬,皇帝的名字绝对不可言、不可书,遇到必须回避,这种行为称作“国讳”或“公讳”。国讳不仅包括在世的皇帝,还包括已入土的,还包括古代圣人,就连遇见宗庙也要回避,因宗庙是国家的象征。另外,太子储君的名也要避:唐高宗立李忠为太子,于是乎,中书舍人就改名为“内史舍人”,以避开“忠”。如原六部之一的“民部”因避李世民的“民”,被换成了“户部”。干支年号、地名、官名也需要避讳。王勃在赫赫有名的《滕王阁序》中开头写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到了唐代宗当政之后,便不再出现,而是被替换成了“南昌故郡”,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字李豫,这就是地方的避讳,故而滕王阁内的石碑、苏轼的手书都写作“南昌故郡”。而南昌,为汉豫章郡治,滕王阁就在南昌市。《唐律疏议》规定,但凡直呼皇帝之名的,可是犯了“大不敬”大罪,是当时*严重的“十恶”罪之一。《唐律疏议》明文规定:“官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知误不奏请而行者,亦如之。……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笞,是用鞭杖或竹板抽打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所谓“嫌名”,就是像“禹”与“雨”,“丘”与“区”。所谓“二名”,是指说“徵”便不再说“在”,说“在”便不说“徵”这类的。即名字是两个字,只需避讳其中一个字就可以了。避讳的方法有很多种:用形近字避讳,改用同音字,或者干脆另造字来避讳。也可直接把要避讳的字删除,空着不写,这是唐人创造的新避讳方法,唐初名将李世绩就因此被改名为“李绩”。还可以把要避讳的字缺笔少画地写,一直沿用至清朝。当然*好是在一开始取名时,就直接避开所有名讳。在大唐,无人敢说“虎”字,倒不是唐人怕大老虎,而因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于是唐人把虎叫做大虫,一直流传至今。和李世民一起打下天下的虎牙将军,只能叫“武牙将军”。而姚思廉写《陈书》中提到韩擒虎,只能把“虎”去掉,以避开忌讳。……
一介,原名吴留巧,金华市作家作协会员。爱诗与远方的天真质朴,爱饱含沧桑的历史烟云。出版小说《你若安好便是春天》,主编美文合集《谢谢你的爱:致从我世界路过的人》《有一种快乐,永远在路上》等。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古钟卷 内容简介 一 古钟卷分为古钟、编钟与铃、外埠藏品三个部分。各部分均以年代顺序排列,共选录西周、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精品1...
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本书特色 察合台汗国是十三四世纪统治欧亚大部分地区的蒙古帝国内的一个宗藩之国,其极盛时代统治了包括我国新疆大部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区。...
作者强调: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树立的一个新观念便是: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国“现代国家”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
图说法门寺 内容简介 从佛祖的寸余法身,到神秘的唐代地宫;从武后的金丝绣裙,到唐皇的金银器宝库;从八帝迎佛真身,到地宫封门千年沉寂;从旷世大发现,到世纪新辉煌;...
颍川士族与魏晋隋唐历史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中国魏晋 (南北朝) 隋唐时期政治、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为对象展开的专题性历史研究。全书涉及四部分, 一是关于...
本书主要评估印度作为一个印度洋大国在本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概述了印度洋地区权势均衡的转变,解析印度有关印度洋的战略思维变化
图说天下中国历史系列-元 本书特色 轻松的语言洞察历史真相,专业的眼光破译千古之谜;点评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探索悬而未解的历史疑案。1000多则精彩纷呈的经典故...
洛阳出土墓志卒葬地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片断:宣武村后记:9年,我们在修改、增朴《洛阳出土仄代墓志目录》一书的过程中,就有了特墓志中墓主人的卒葬地收录整理出版的想...
宋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按照历史分期,宋朝可分为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阶段共320年,与宋朝同时并存的还有...
2014-2016-南海I号-沉船发掘现场保护研究 本书特色 “南海Ⅰ号”宋代沉船船体及出水文物保护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的关注。本书全面介绍“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现...
《中东史》如今渐成“经典”,而其原作者业已从教学岗位退休,故西切斯特大学教授劳伦斯·戴维森便与小阿瑟·戈尔德施密特合著此
1933-1945-盖世太保-希特勒的秘密警察史 本书特色 《盖世太保:希特勒的秘密警察史(1933-1945)》介绍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和海因里希·缪勒等几个...
1887-1926-蒋介石年谱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九州出版社出版★ 毛思诚为给蒋介石编修《年谱》,收集整理了一批蒋介石家书、日记、来往函电、公文等文献,...
古史地理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考论古代历史、地理长短散文共二十二篇,其主要意义有二:一则古代历史上之异地同名来探究古代各部族迁徙之迹,从而论究其各地经济、政治...
《国际结算(第四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而编写,内容包括国际结算中的票据、汇款与托收结算方式、信用证
《欧洲帝国的崛起和衰亡:历史的对照总是那么有趣(套装2册)》内容简介:罗马帝国的崛起:古希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最主要的历史作
《马克思与世界》内容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由马克思点亮的唯物史观的思想火炬,驱散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迷雾,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
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的政治世界 本书特色 一位2500年前的人物,其著述围绕的是发生在2500年前的一场战争。他以及他笔下的那场战争与我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他...
中国一个轮回的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寻找了一些隐藏于中国数千年历史背后影响了历史本身的规律,或可称之为历史定律。目的无他,只在自勉。前人固然已经认识到这些定律,但...
《从“观看”到“观念”: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内容简介: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造就了人类的“图像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