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这就足以说明唐代文化的繁荣、思想的开明,已然走在世界的前沿。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方式和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翻开《历史的风尚:唐朝》,跟随一介的笔触一起回到大唐,看看唐人别具一格的生活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际上,历史中的兴衰存亡,是可以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得到反映和预见的。《历史的风尚》系列,着眼于民生在习俗风尚上的表现,在传递少为人知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立意更是让这套历史读物价值倍增。——中国宋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锡东教授★这是一套关于芸芸众生的历史系列读物。它从帝王将相、金戈铁马和政治风云的宏大叙事中撇开去,转而关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民俗风尚,通过细节的生动描摹与还原,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平民百姓创造的生活景象斑斓呈现。——四川省作家协会梁平副主席★与其说《历史的风尚》系列是一幅历史民俗长卷,倒不如说它是一场为期两千多年的接力赛更为准确。从汉王朝一直到民国共八个历史时期民俗文化的形成、传承和蜕变,在字里行间动态地互为接力,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文化基金会熊志远主任
《历史的风尚:唐朝》:家讳家有家讳,家讳又叫“私讳”。唐代避家讳,一般要避三代之讳,不仅要避自己的父亲,还有祖父和曾祖父,在户籍中要注明三代之名,从小就接受避讳方面的教育。杜甫写诗极多,诗中却无“闲”字,只因“闲”是杜甫的父名。李贺的“不得举进士”,在唐朝并非特例,他的英年早逝,与“不得举进士”之间也并非有必然联系,只不过才子佳人早逝总是让人扼腕叹息。唐朝的法律也并非不近人情,《唐律疏议》中有规定,倘若所任官职冒犯了父祖之讳,可提出申请,调任他职。另外,唐代举子还应避讳考官。表示对父祖和官职的尊敬,需时时牢记在心。国讳国有国讳。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臣民须要给予绝对的尊敬,皇帝的名字绝对不可言、不可书,遇到必须回避,这种行为称作“国讳”或“公讳”。国讳不仅包括在世的皇帝,还包括已入土的,还包括古代圣人,就连遇见宗庙也要回避,因宗庙是国家的象征。另外,太子储君的名也要避:唐高宗立李忠为太子,于是乎,中书舍人就改名为“内史舍人”,以避开“忠”。如原六部之一的“民部”因避李世民的“民”,被换成了“户部”。干支年号、地名、官名也需要避讳。王勃在赫赫有名的《滕王阁序》中开头写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到了唐代宗当政之后,便不再出现,而是被替换成了“南昌故郡”,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字李豫,这就是地方的避讳,故而滕王阁内的石碑、苏轼的手书都写作“南昌故郡”。而南昌,为汉豫章郡治,滕王阁就在南昌市。《唐律疏议》规定,但凡直呼皇帝之名的,可是犯了“大不敬”大罪,是当时*严重的“十恶”罪之一。《唐律疏议》明文规定:“官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知误不奏请而行者,亦如之。……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笞,是用鞭杖或竹板抽打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所谓“嫌名”,就是像“禹”与“雨”,“丘”与“区”。所谓“二名”,是指说“徵”便不再说“在”,说“在”便不说“徵”这类的。即名字是两个字,只需避讳其中一个字就可以了。避讳的方法有很多种:用形近字避讳,改用同音字,或者干脆另造字来避讳。也可直接把要避讳的字删除,空着不写,这是唐人创造的新避讳方法,唐初名将李世绩就因此被改名为“李绩”。还可以把要避讳的字缺笔少画地写,一直沿用至清朝。当然*好是在一开始取名时,就直接避开所有名讳。在大唐,无人敢说“虎”字,倒不是唐人怕大老虎,而因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于是唐人把虎叫做大虫,一直流传至今。和李世民一起打下天下的虎牙将军,只能叫“武牙将军”。而姚思廉写《陈书》中提到韩擒虎,只能把“虎”去掉,以避开忌讳。……
一介,原名吴留巧,金华市作家作协会员。爱诗与远方的天真质朴,爱饱含沧桑的历史烟云。出版小说《你若安好便是春天》,主编美文合集《谢谢你的爱:致从我世界路过的人》《有一种快乐,永远在路上》等。
《Revit建模进阶标准教程(实战微课版)》内容简介:本书基于32个独立项目,讲解了Revit的高级内容,包含内建模型、基本族、参数化
《光明之城》一书,是最近发现并整理出版的。全书洋洋30余万言,记述的是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由海道前往“光明之城”亦即泉州
开放的文化观念及其他-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 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对中国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
锁定红海:夏、商、周与红海、地中海的可疑联系 本书特色 探索华夏文明的神秘源头,寻找远古人类的迁徙路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向何处去?你也许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 本书特色 《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
世界史纲 本书特色 《世界史纲》是韦尔斯写给所有历史爱好者的简明读本,以无比开阔的视野、轻快简洁的笔调将地球形成生命的起源到第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
哈佛必知的美国经典历史文献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爱略特主编,英语教育专家刘庆国、欧美问题专家宿哲骞翻译★从*初发...
1911年-中国大革命 本书特色 作者马勇研究中国近代史三十年,颇有心得,发表著述甚丰,其中的《1898年中国故事》、《1900年中国尴尬》与这本《1911年...
1942河南在饥荒 本书特色 宋致新挖掘、抢救、整理和汇集了有关1942年河南大灾的材料,并配以生动的照片,真实还原了那段惊心动魄、复杂曲折的充满辛酸苦涩的历史...
历史典故 内容简介 《夕阳红丛书》是专为老年朋友编写的一套休闲读物。《历史典故》是其中一种。本书大致按年代向读者讲述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故事,使老年朋友增加历史知...
日薄西山-崩溃的帝国-3 本书特色 1. 一场皇家潜伏战:当光绪vs慈禧,是一弱到底,还是奋起抗争?清朝末期,慈禧独揽政权,光绪势弱,帝后矛...
两宋田赋制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
史记精解-插图本 内容简介 《史记》的写作方法、文章风格、语言技巧,一直是历代作家学习的典范。汉代学者郑樵评价《史记》说:“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
丧葬仪式或被当作是人生结束之际的告别典礼,丧服和丧葬礼制体现人际关系和某些人生观的根本理念,可以认为是构建中国古代社会的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元明时期的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元明时期的新疆,内容包括:蒙元时期的西域、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时期、元明时期的西域文化。丝绸之...
三国群英-三国纵横-3 本书特色 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三国史为期甚短,严格而言,不过六十年(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到公元280年晋灭吴为止)。不仅时间短,...
东方志 本书特色 如果在本书中有所增添或缺失,因之与修士安塞姆、托勒密及其他的地志不同,那么一定不要把它看成是捏造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基于第二手材料而非经验,而我...
大变革时代-1895-1915年的中国 本书特色 学人文库系列丛书:中国的修养(著名学者楼宇烈鼎力作序推荐,东北师大博导曹胜高教授精品公开课,经典国学著作,悟道...
2017-2026年-祈祷择吉农家历 本书特色 《农家历(2017—2026年)》编排了2017-2026年农家历,同时介绍了天文历法知识、民间历表历项内涵、各...
《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内容简介:历史是押韵的,但是敌人正在被遗忘”2008年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