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心理科普类读物。这是杜威·德拉埃斯马的一本新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做梦和记忆的科学联系。
你需要重考一门早已通过的考试,匆匆忙忙去赶火车却没有赶上。路上遇见一些早已过世的人。梦大多是在你醒来前浮现。留下的是一串疑问。在梦中你为何会觉得那些怪诞的情景合乎情理?为什么梦中会有飘荡的感觉?梦是否预示着什么?其中很难解答的还是,梦有没有含义?在本书中德拉埃斯马向读者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关于我们的梦境在心理学和神经学领域中一些已经得到澄清的事实。
你梦到:需要重考一门早已通过的考试,匆匆忙忙去赶火车却没有赶上,路上遇见一些早已过世的人……梦大多在你醒来前才浮现,留下的却是一串疑问。
在梦中,你为何会觉得那些怪诞的情景合乎情理?为什么梦中会有飘荡的感觉?梦是否预示着什么?以及难解答的问题——梦有没有含义?
本书中,通过半个世纪以来不同的科学家做的各种与梦相关的实验,杜威•德拉埃斯马向读者展示了关于我们的梦境在心理学和神经学领域中一些已经得到澄清的事实,用优美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做梦和记忆的科学联系……
关于盲人的梦
梦是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根据感觉元素的不同对搜集的梦进行仔细筛选,会发现声音在多于一半的梦中出现: 电话铃响,听到的音乐,远处轰隆隆的雷声。在梦中闻到或尝到什么的,还不到1%,触觉则更少。但若将图像从梦中除去,大多数情况下就不剩什么了。由此可见,对于梦的感觉组成的研究不能根据视觉印象的组成提问。梦首先是影片,将影片作为梦的*常用的比喻不是没有理由的。在这个影片中,人们能梦到被关在一个发霉的地窖里,或者咬了一口酸苹果,或者抚摸一只狗,而随着图像的形成,很自然地同时形成了嗅觉、味觉和触觉。
图像的主导地位有时会引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盲人梦到的会是什么。当视觉经历缺失时,剩余部分还能否构成梦?或者这样想过于简单,对盲人来说梦里会不会根本不缺什么,而是跟他清醒时候的感官体验一样完整?是否会出现一种补偿方式?在他们的梦中会出现更多的声音、谈话、音乐、触觉、嗅觉和味觉体验吗?
如果盲人并不是先天失明,也会引出另一些问题。他们是否能继续梦到图像?剩余的一生都能梦到吗?还是随着他们失明的时间变长,他们视觉印象的部分会减少?他们只能梦到失明之前所见过的图像吗?他们如何做关于那些失明后认识的人的梦呢?他们梦到的那些只能用触觉分辨的人有什么区别?或者他们会把触觉转换成视觉印象吗?
其中的一些问题跟寻找答案的实验一样,历史悠久。早在1838年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就出版了有关盲人梦的文集《观察与研究》。该报告基于对盲人院里约百位盲人严谨的调查,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报告。他提出的理论在之后的两百年里地位仍然不容置疑。美国心理学家贾斯特罗在1888年时做过一个类似的研究,调查了巴尔地摩和费拉德尔菲亚地区盲人院里的近两百名盲人和视觉障碍者。赫尔曼和贾斯特罗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9年出版了《盲人之梦》文章概述的作者也承认,根本不需要对他们二人的研究进行补充。
我们能很轻易地从之前的文献里找出许多关于盲人之梦的作品进行汇编。文献的作者可能是盲人之家的老师,也可能是先天或后天失明并向自己的同事汇报自己梦境的生理学家或心理学家。法国人吕西安?波利在盲人院中度过了四年的时间,记下了无数先天或后天失明的人的梦。人们对盲人梦的极大的兴趣与人们对其他感官障碍的人梦的极小的兴趣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令人感到不安。似乎没人对聋人的梦境感兴趣。盲人梦的文章会不时地被发表,与之相比,聋人梦的则低到完全没有。这还是因为有视觉的人很自然地认为,在梦中视觉是占主导的。失聪的人不也是能看到吗?他们的梦境能有什么特别的?
图像的安慰
赫尔曼是海德堡大学生理学的私人讲师。他在巴黎、科隆和慕尼黑的访学之旅中,会经常去拜访医院和盲人院,借此收集盲人和视觉障碍者相关的数据。他记录病人失明的时间,检查他们的眼睛,并两次得到了亲自进行尸检的机会,以研究长期失明后视觉神经的状况。不过在他与盲人进行的交流中,核心问题一直是他们能否在梦中看到图像。
他的报告一开始是关于先天盲人和后天全盲(完全失明)的人的。这个群体由53人组成。14个被测试者是先天盲人和在5岁之前完全失明的人,他们表示梦中没有图像。35个在7岁之后失明的被测试者则表示能够梦到图像。另外4个在5岁和7岁之间失明的被测试者的结果则各有不同: 一人能梦到图像,另一人能时不时地梦到图像,另外两个则根本梦不到图像。
这也正是贾斯特罗在半个世纪之后的发现,它符合经验法则: 5岁之前失明意味着在以后的生命中梦不到图像,7岁之后失明的孩子保留了梦到图像的能力。在5岁和7岁之间存在成熟和发展的不同,有的孩子能够记住并且梦到图像,有的孩子则不行。
赫尔曼曾认为,后天失明的人在梦中看到图像的能力也会逐渐消失,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曾经与一位70多岁的老人谈话,这个老人在1810年参加过拿破仑和玛丽露易公主在巴黎举行的婚礼。一个庆祝的帐篷发生了火灾,她逃得不够快,造成严重的眼部感染并导致之后的完全失明。这件事发生在25年前,但在她的梦中一切都像从前那样清晰,尤其是她只能梦到失明之前所认识到的事物。赫尔曼也曾跟一些失明50年以上的人交谈过,他们一直能梦到图像。他提到,盲人很喜欢向别人讲述梦到的图像,他们向他倾诉说,这些梦让他们感到安慰。
赫尔曼所在的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印象的唤起——无论是做梦、回忆还是想象——需要完整的视觉神经,因为图像需要从相反的路线重新“展现到眼前”。但令赫尔曼吃惊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对后天失明的人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虽然他们的视觉神经已经皱缩和变干,但他们直到去世之前还仍然能想到和梦到图像。很明显,在将图像传导到大脑时,视觉神经是必不可少的,但之后的再现却并非如此。为了给大脑“调音”,视觉神经在幼年时期极为关键。“调音”是一个诗意的比喻,是指大脑像乐器通过演奏逐渐形成音调一样逐渐发展成型。大脑通过提供的视觉刺激对图画进行加工和存储。这个进程在5岁到7岁之间会结束,在这之后大脑就可以自主地对图画进行支配了。其他的感官障碍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说话已经很好的孩子失去了听力,大多数时候也会保留其语言能力。
贾斯特罗在完成自己的研究后——不过在发表前——才看到赫尔曼的报告。他只能对这些*为重要的结论进行证实和补充,他提出视觉障碍者梦中图像的质量根据视觉敏锐度而不同。十一位视力差到不能分辨色彩的被试者中,只有一位在梦中有视觉意象。只有在相对较晚、平均16岁开始失明的被试者的梦中才可能出现色彩的意象。通过谈话贾斯特罗发现,盲人梦中*重要的感官不是触觉,而是听觉。比如说他们很少梦到自己读盲文。听觉之后是运动知觉。贾斯特罗发现下面的这些梦很常见: 男孩梦到在玩游戏,女孩梦到在做针线或家务,年纪较长的盲人梦到自己从事钢琴调音师或者制刷匠的工作。
贾斯特罗还从一个同事那里看到了劳拉?布里奇曼的梦境报告。她在两岁时因猩红热变成了聋哑人,之后学会了用手语进行交流。她是历史上**位回答关于梦的问题的聋哑人。贾斯特罗这样诗意地进行了表达:“她的梦中没有视觉和听觉,如同这个只有她知道的黑暗而安静的世界一样。”她会梦到每天用来交流的触觉和运动知觉。她的家人注意到,她在睡觉时手指偶尔会动来动去,像是在写手语,但是动作太短也不太清晰,理解不了她写的是什么,就像是一般人在睡觉时的喃喃自语一样。她醒来后,却一点也不记得了。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她对噩梦的阐述。聋哑人没有感知距离的感官。在梦中,也只有在危险真正靠近她的身体时,劳拉才能注意到。她经常在噩梦中惊醒,她只能在梦到的野兽扑向她身体的时候才知道。
贾斯特罗的研究结果也显示5岁到7岁是梦中图像形成的关键时段。他选用了一个政治比喻来形容这个时期,“关键时期”。亚当斯总统用这个词来形容美国从独立战争结束(1783年)到华盛顿总统上台(1789年)这六年的困难时期,那之后才进入内外部都充分稳定的时期,而刚成立的共和国也不再有瓦解的危险。在发展心理学中除了原意外,这个词也有另外一种意思。贾斯特罗想用此阐明,一些心理过程——以及依赖这些过程的神经循环——存在着时间上的空当,在此期间形成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不可逆的。之后的研究发现,失聪的人保持梦中声音存在的关键时期也是5岁到7岁之间。
大脑损伤的研究证实,神经损伤能对梦产生不同的后果。某些大脑损伤并不会导致失明,而会损害某些特定的视觉感知,例如色彩辨识能力、运动感知能力和面部识别能力。这些损失也会损害梦中的这些能力。梦会变得没有颜色,或者静止不动,或者里面人物的脸辨认不出来。这类神经损伤的直接后果是,7岁之后失明的人尽管保有梦到图像的能力,却很少梦到图像。区别在于,失明的原因大多数在于眼睛或者视神经受损,而视觉神经机制后面的部分还完好无损。这部分的基础设施像不能行驶的道路一样还是完好的,但由于距离较近,在梦里仍然能产生图像。颜色和人脸识别部分的损伤又进一步伤害了大脑中这部分的路线,因此在梦中也不再发挥其功能。盲人由于后枕叶脑中视觉领域受到损伤,在梦中也不能看到图像。
相比于盲人梦到什么,赫尔曼对盲人怎么做梦更感兴趣。在他的整整64页的报告中几乎没有梦的内容。但是他也需要对盲人进行访谈,因为他认为,失明后人们关于新环境的梦会有滞后,或者有时候根本不会出现。有一位70多岁的受访者,他在18岁时就进入了护理机构,但他从来没有做过关于这个新环境的梦。能够梦到失明前所有事物的人,失明的时间相对较晚。能够梦到失明后认识的人的受访者,失明的年龄平均较小。
赫尔曼果断地另辟蹊径。失明较晚的人在梦中接受这种转变也明显较晚。这与截过肢的人经历是否一样?赫尔曼曾遇到过一位56岁的老人,他截去右腿已经有11年了。“他一直靠拐杖走路,但是在梦中却不是这样,而是像一直拥有健康的腿一样。生活中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他从床上起来就摔倒了,因为在梦中他根本不需要用拐杖。”还有另一个男孩,他在3年前失去了腿,在他的梦中他仍然能正常地奔跑。
能梦到图像并不意味着在梦中还能看到东西。一位盲人就曾经梦到自己失明了。不过赫尔曼的结论是,一些盲人在梦中仍然能看见,这跟那些能在梦中使用截去的手臂或腿的情况是一致的,这也符合截肢后身体延迟适应或者根本不能适应自身经验的研究。穆德和他的助手曾经访谈过一大批缺少胳膊或腿的人,了解他们在梦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37%的人梦中的图像是混合的: 有时候他们梦到自己有完整的身体,有时候则会梦到截肢后的样子。21%的梦是这样的: 没有胳膊或腿。更多的人,约占31%,梦到他们还是手术前的样子。不论做梦的人是男是女,不论缺少的是胳膊还是腿,也不论截肢是因为意外事故还是重大疾病——这些因素对结果没有任何不同影响。不过年龄效应还是存在的。“适应者”平均年龄在51岁,梦到自己仍然完好的平均年龄在59岁。**组的截肢发生的时候也比较早,大约平均为38岁。第二组大约比他们晚了11年。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出现了对截肢者梦的研究,大多数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一位只有一只胳膊的人,梦到他用两只手拍死了蚊子。有时候图像是混合的。一位在14岁时失去一条腿的男人经常梦到他在学开车,并且两条腿都在,但是刹车器对一条腿没有反应,他失去了对方向盘的控制。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在梦中看到自己有完整身体的人占大多数。
像赫尔曼研究的盲人一样,很容易——并且通常选择性地——将这些梦认为是希望之梦。可能事实上这是另一种情况。如此之大比例(80—90%)梦到自己仍然身体完好的人在白天时也有幻痛的现象。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失去的胳膊或腿并且有时会感到疼。这种现象在梦里也会出现。一位脚部有幻痛的男性曾梦到游泳时有老鼠咬自己的脚。梦看起来好像是导致白天出现幻觉和逃避后续经验加工的神经性再现的“照本宣科”。穆德和他的助手表达了这样一种设想: 我们一出生时,大脑中就形成了基因预设的躯体再现区,它的分布是固定的,以至于大脑对于身体的改变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当人们超过50岁时。
赫尔曼的这位在梦中太晚意识到他只有一条腿的不幸的病人,年龄为56岁,符合能够证实这一假设的群体特征。但是那个三年里一直用他消失的腿走动的13岁男孩,提醒了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数据。穆德和他的同事们自己也提到过,还有*后一句话没有被讨论过。年龄本身并不能单独成为决定性因素。
杜威•德拉埃斯马(DouweDraaisma),1953年生于荷兰,专攻人类记忆本质和运作方式的研究。1999年因记忆研究上的成就,荣获海曼斯奖(The HeymansPrize)。
现任荷兰格罗宁根皇家大学(University ofGroningen)心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记忆的隐喻》《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等,皆被译成十多国语言。
以宙斯的名义 本书特色 欧洲*负盛名的神秘文化研究者外太空研究的世界权威NBC、ABC、BBC文献片和纪录片王牌制片人关于外星文明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颠覆之作!以宙...
语言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语言的研究、语言的用途、音位、音位的类型、意义、语汉形式、句子类型、句法、词法等。语言论 目录 **章 语言的研究第二章 语言的用...
秦汉楚方言声韵研究 本书特色 本書的另一值得注意的發現是,人聲韻的接觸,與陰聲韻、陽聲韻相比,各部之間界限尤清,不易接觸,這正說明人聲韻獨立之大勢。 ...
《写意水彩完全入门教程(全彩)》内容简介:书为写意水彩人气画手呼啊呦的全新力作,全书入门技法讲解丰富细致,涵盖了风景、建筑
寶貝大猛男(上)唉!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原以為自己撿到個好工作,誰知竟是誤上賊船!什麼接接電話、打打電腦,供吃供住還月領三萬?哼!從頭到尾都是騙死人不償命的鬼...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人类灵魂来自宇宙深处-2 本书特色 “外星生命探索教父”李卫东重磅新作,揭示人类灵魂的惊天秘密!从远古时候开始,人类...
弟子规-插图注音读本 本书特色 《国学启蒙气质养成读本:弟子规(插图注音读本)》内文编排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由原文、注音、注释、译文、故事链接和气质养成国学知识...
天下大同 内容简介 这本由宋玉波撰写的《天下大同》是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系列丛书*后一本。天下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春秋》《左传》谥号研究 本书特色 春秋时期,谥号是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夫人等贵族死后的讳称,是对其生前功绩和品行赋予善恶褒贬的精炼概括。这些贵族在生前尊称...
全球的美国?-全球化的文化后果 本书特色 《全球化美国:全球化的文化后果》一书,已经列入“赫尔墨斯国际前沿论文书系”,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内容有新...
世界语音 本书特色《世界语音》的语料范围全球化,语音数据来自近400种语言,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手调查所得。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相似音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所有可用于...
广东文选 上下册(2008/12)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广东文选》刊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辑录者屈大均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诗...
殷墟子卜辞的整理及文字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对殷墟子卜辞(贵族卜辞)进行了释文整理和文字研究。殷墟子卜辞主要包括传统子卜辞和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两大类,传统子卜...
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邱芬编写的《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国学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传统国学知识...
《刘禹锡诗选》内容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初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本书特色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多、影响*大,自传材料*丰富的名人之一,也是*被人议论且误解的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早已超过学界,延至政界...
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 序摘要ABSTRACT1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1.0引言1.1 以往文献对古代汉语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的理解1.2 以往文献对现代汉语...
文字侦探-一百个汉字的文化谜底 本书特色 学者流沙河 烛照源流揭开一百个常见汉字底牌你知道的有了新解你不知道的有了可信的答案通俗易懂 亦庄亦谐文字侦探-一百个汉...
《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供高等院校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分析 本书特色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