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杂文被世人称为“史诗”,他在艺术上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他的杂文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历史面貌。
鲁迅的杂文,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本书为了保证作品的原汁原味,全书内容和文字校订方面,仅改正了原著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的异体字、假借字和鲁迅习惯用字等,完全按照原著保留,未做修改。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原著的译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以精准的注释,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鲁迅的文章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郁达夫看完了鲁迅作品的人,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恰当的赞同。——老舍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
《鲁迅杂文精选/鲁迅专集》:我之节烈观“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这口吻。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杀人放火嫖妓骗钱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来,居然也有几个不肯徒托空言的人,叹息一番之后,还要想法子来挽救。**个是康有为,指手画脚的说“虚君共和”才好,陈独秀便斥他不兴;其次是一班灵学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极古奥的思想,要请“孟圣矣乎”的鬼来画策;陈百年钱玄同刘半农又道他胡说。这几篇驳论,都是《新青年》里*可寒心的文章。时候已是二十世纪了;人类眼前,早已闪出曙光。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将时代和事实。对照起来,怎能不教人寒心而且害怕?近来虚君共和是不提了,灵学似乎还在那里捣鬼,此时却又有一群人,不能满足;仍然摇头说道,“人心日下”了。于是又想出一种挽救的方法;他们叫作“表彰节烈”!这类妙法,自从君政复古时代以来,上上下下,已经提倡多年;此刻不过是竖起旗帜的时候。文章议论里,也照例时常出现,都嚷道“表彰节烈”!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康有为借重皇帝的虚名,灵学家全靠着鬼话。这表彰节烈,却是全权都在人民,大有渐进自力之意了。然而我仍有几个疑问,须得提出。还要据我的意见,给他解答。我又认定这节烈救世说,是多数国民的意思;主张的人,只是喉舌。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所以我这疑问和解答,便是提出于这群多数国民之前。首先的疑问是:不节烈(中国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照现在的情形,“国将不国”,自不消说:丧尽良心的事故,层出不穷;刀兵盗贼水旱饥荒,又接连而起。但此等现象,只是不讲新道德新学问的缘故,行为思想,全钞旧帐;所以种种黑暗,竞和古代的乱世仿佛,况且政界军界学界商界等等里面,全是男人,并无不节烈的女子夹杂在内。也未必是有权力的男子,因为受了他们蛊惑,这才丧了良心,放手作恶。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祟,没有新知识的结果:更与女子无关。只有刀兵盗贼,往往造出许多不节烈的妇女。但也是兵盗在先,不节烈在后,并非因为他们不节烈了,才将刀兵盗贼招来。其次的疑问是: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起来,女子是“阴类”,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然则治世救国,正须责成阳类,全仗外子,偏劳主体。决不能将一个绝大题目,都阁在阴类肩上。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纵令该担责任,也只得分担。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该各尽义务。不特须除去强暴,还应发挥他自己的美德。不能专靠惩劝女子,便算尽了天职。其次的疑问是:表彰之后,有何效果?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出);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事一错,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要紧的,只在第三种,现在一经感化,他们便都打定主意道:“倘若将来丈夫死了,决不再嫁;遇着强暴,赶紧自裁!”试问如此立意,与中国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关系?这个缘故,已在上文说明。更有附带的疑问是:节烈的人,既经表彰,自是品格*高。但圣贤虽人人可学,此事却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种的人,虽然立志极高,万一丈夫长寿,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柯奈莉亚·芳柯,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曾担任设计师与儿童图书插画家,一九九二年开始专职儿童文学创作及插图设计。
《培根随笔全集》内容简介: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随笔》摈弃了空洞、肤浅、絮
余生很长 不必慌张 本书特色 作者紧密联系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实际,以拼图的写作手法,用六十个饱含哲理、温暖动人、催人自省的小故事,多角度阐释“每个人的...
枕草子 本书特色 插图精装版《枕草子》七大珍藏理由—— 1、日本随笔文学开山之作,日本三大随笔之一。 2、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壁,与《方丈记》《徒然...
普里什文随笔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普里什文随笔选》系作者晚年所留下的一部日记体散文《大地的眼睛》的选译本。包括“通向友人之路”、“沉思”、“人类的...
陈纪滢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纪滢的新疆采访记,对日本作家的访问,以及他对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沈从文、子冈等人的回忆。陈纪滢文存 目录 **辑伪满建国周年秘...
历史的脸谱(余秋雨·著) 内容简介 伪精英的主要姿态是反对巨俗、鄙视流行、抵拒沟通、抵拒传媒,而真精英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倒这一切界限,为民众承担责任。现在已有不少...
唐人选唐诗六种(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在精、全、注、装四个方面做了工作。精,指精选古代诗文选本中*为优秀者予以推出。不仅注重编选者、编选思路的权威性,也...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62:王任叔 王鲁彦卷 本书特色 收录王任叔的精品短篇小说《出路》等17篇,散文《论人情》等1篇;王鲁彦的精品短篇小说《秋夜》等14篇,散文...
婉约词 本书特色 婉约词词情蕴藉,委婉动听,如泣如诉。在“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时期,儿女之情是文人诗歌的禁区,而当时被看作难登“大雅之堂”的词反而较少受封建伦...
吕碧城集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吕碧城集》 展现了近三百...
《迷人的谎言》内容简介:《迷人的谎言》由作者在《经济观察报》的影评专栏结集而成。28篇文章,涉及百余部影片,既有经典老片,也
徒步在未知的路上-走过的路都是故事 本书特色 在那美好的旧时光里,徒步在未知的土地上,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座大山到另一座大山。不知道到晚上会在哪儿、跟谁...
巴珑 内容简介 木心是近年来被发掘出的华文大家,他厚实的中西文化背景,华瞻洗练的语言,宏阔的视野,倾倒了陈村、何立伟、陈丹青、阿城等一批内地作家,陈丹青曾形容其...
大学者随笔书系—书生本色 周一良随笔 本书特色 《书生本色:周一良随笔》内容包括我所了解的陈寅一溶先生、回忆两件事纪念吴晗同志、纪念陈寅恪先生从《陈寅恪诗集》、...
李国文文集:第15卷:随笔:六:说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李国文先生系当代著名作家,《说宋》是他在《说唐》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他在熟读大量宋朝史料——正史野史稗史、...
《斯普特尼克恋人》内容简介:“这颗意为“旅伴”的人造卫星,是以人们的寂寞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行。” 《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日本作
《杜甫评传》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既把杜甫当作伟大的诗人,详细论述其诗歌创作成就及其创作发展过程;又把杜甫当作伟大的思想家
站在刺猬这一边 本书特色 在《站在刺猬这一边》收录的多篇访谈稿中,萧三匝与当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企业界的诸多代表性人物进行了深入对话,透过其棱镜般的多元视角,...
浊世清流 本书特色 《世说新语》表现的是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风度一直让人神往,再加上行文隽永优美,这部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