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其翰回忆录

凌其翰回忆录

作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8-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2050231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凌其翰回忆录 内容简介

《凌其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原名《我的外交官生生涯——凌其翰回忆录》。凌其翰曾为国民党政府驻法使馆公使。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国民党驻法外交人员起义,1949年10月10日,早期在巴黎使馆升起五星红旗。《凌其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忆述了他从1933年至1949年十几年的外交官生涯,是研究民国外交史珍贵的**手资料。

凌其翰回忆录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凌其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是“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之一种。讲述了凌其翰在担任外交官时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宝贵的贡献。凌其翰的前半生通过了长期曲折、坎坷的道路,终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召唤下,获得了新生。

凌其翰回忆录 目录

第1章 驻比公使馆时期(1933-1936年)
留比时期的片段回顾
从记者到外交官
西行赴任
张公使到任
比国宫廷之更迭
张公使突然离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
国际会议与电影节
国内人士访问比国
粉碎比国亲日派的阴谋
出席陆徵祥晋铎典礼
一段羞愧的回忆
辞行东归
第2章 外交部国际司时期(1936-1940年)
国际司梗概
对张群的看法
汪精卫赶回南京
参加中山学社的回忆
参加国际扶轮社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军统交办的护照
黄秋岳父子同沦汉奸
周佛海与吴颂皋
在武汉九个月
初到重庆
访曾家岩周公馆
第3章 初次主持礼宾工作时期(1940-1943年)
从秘书到交际科科长
蒋介石接见法国大使高思默
改组中比庚款委员会
居里博士访华
陪小罗斯福飞行
任期*短的外交部部长
沈昌焕进外交部
同德、意绝交与宣战
中美外交使节的变动
蒋介石为卡尔爵士饯行
蒋介石传令嘉奖
协助顾维钧修订外交礼节
蒋介石的手令
会见戴笠
第4章 兰州之行(1944-1945年)
上任伊始
访问姚怡琴女士
接待美国副总统华莱士
陪同外宾游历青海
苏联红军战绩摄影展览
史蒂文思与谷正伦的冲突
印度专员梅农访问兰州
第5章 越南之行(1946-1947年)
重庆受命
初抵河内
河内受降
回越复命
蒋介石“变卦”之谜
宋子文献媚法国
初步探索
货币战争
河内动乱
蒋介石给胡志明的口信
萨朗访渝
卢汉诤言
中法协定
海防冲突
法越谈判
交防活动
西贡之行
返宁善后
第6章 再度主持礼宾工作(1947-1948年)
我与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关系
傅泾波来访
追悼外交界九烈士
九烈士殉难事略
孟鞠如来信
蒋介石吊销朱学范护照
迎接魏德迈将军
美国七议员访问蒋介石
印度驻华大使梅农来访
沈昌焕电话告密
第7章 在驻法大使馆公使任上(1948-1949年)
调任经过
西行舟中
初到法国的印象
晋谒比国王太后伊丽莎白
陈立夫访法
联合国第三届大会
第8章 历史转折的一年(1949年)
马克思的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
王昆仑同志过巴黎
宋子文经巴黎逃亡美国
于斌来巴黎
傅秉常在巴黎
地质学博士翁文灏
化工企业家吴蕴初
垂死挣扎下的外交
走上弃暗投明的康庄大道
反动派与我们反复较量
我和段茂澜的对话
与孟雨同志的会见
图穷匕见
奉调回国
第9章 尾声
从法国归来
一 离开帝国主义*脆弱的一环
二 绕经东南亚
三 越南人民武力强大
四 从北京看巴黎
附录
《申报·时评》
外交危言(1932年1月10日)
国难紧急中之外交(1932年1月15日、16日)
所谓新的外交方案(1932年1月18日)
日本之矛盾外交(1932年1月20日)
本届国联行政会之面面观(1932年1月25日)
军事战与外交战(1922年2月17日)
国际间宣传之重要(1922年3月8日)
悼白里安(1932年3月9日)
敬告国联调查团(1932年2月14日)
国联调查团成功之先例(1932年2月19日)
为法律奋斗(1932年6月22日)
制宪论战感言(1933年7月2日)
《生活周刊·通讯》
在比利时住了七个月(1928年7月)
留学生中的流落生(1929年5、6月)
一片赤诚(1929年8月4日)
捷径(巴黎之游)(1930年3月30日)
中国参加比国博览会实况(1931年1月24日)
东归追记(1932年1月16日)

凌其翰回忆录 节选

《凌其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第1章 驻比公使馆时期(1933-1936年)留比时期的片段回顾我于1927年9月前往法国,准备进巴黎大学学习法律。由于家中经济困难,我仅靠1924-1925年在上海邮局工作期间存下来的工资1200银圆作为我的留学基金。虽然当时任北京仁立地毯公司经理的长兄其峻允予接济,但在巴黎这样一个西欧大都会里留学,经济上没有切实的保证终究是一件冒险的事。到巴黎后听说比利时生活费用较低;且按照比国大学学制,法学院分预科和正科,预科2年,正科3年,正科课程与巴黎大学法学院硕士班的课程相同,每年期终考试全凭听讲笔记口试,*后一年各科口试均及格后,即授予法学博士学位,不必劳民伤财地准备博士论文。此外,距比国首都布鲁塞尔铁路交通仅半小时可达的卢文小城,人口五万,却有一所古老而著名的天主教大学,地点僻静,可以安下心来,刻苦读书。基于上述理由,我决定转往比国留学。告别了同来巴黎的次兄其垲(字梦痕,他的留学费用由其嗣父仲侯叔提供,可安居巴黎学习)后,我只身前往比国,考入卢文大学法学院预科二年级学习。一年以后,中比庚款慈善教育基金成立了。按照规定,中国留比学生期终考试成绩优等以上,由所在大学校长保举,可获得奖学金一年,月领1200比国法郎,生活相当宽裕。若连获奖学金三年,还可获得回国旅费250美元。我就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度过了四年的留学生活。然而我的留学生活也曾经受到过干扰。这还要从我出国前的一段往事谈起,大约1926年8、9月间,我适在上海震旦大学法科二年级学习,因罢课掀起学潮,不得不辍学。又到上海一位女律师郑毓秀那里任法文秘书,认识了她的丈夫魏道明,以及刚从北京南下的著名法学家王宠惠。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王曾出任外交部部长。郑毓秀曾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实她的法文程度很糟,博士论文是由王宠惠捉刀,再由中国驻法使馆秘书谢东发博士翻译成法文的。我在她的事务所工作期间,曾把她的有关美国宪法的博士论文译成中文,仍用她的名义,不作为翻译,由世界书局出版。由于郑的律师事务所清闲无事,仅三个月我就辞去了这一工作。往事历历在目,干扰恰恰来自这一方面。1929年,我的长兄其峻从国内来信说:“李石曾之流在北方声名狼藉,闻不久将来法活动,望吾弟对彼辈敬而远之……”果然不出其峻所料,不久以后,李石曾、王宠惠、郑毓秀、魏道明等联袂到了巴黎。魏道明并给我打了一个简短的电报,要我速来巴黎一谈。我一到巴黎即赴近郊伊佛里(IURY)去探望次兄其垲,将其峻来信及魏道明来电一一向他说明,结果昆仲二人一致赞成按长兄的教导去做。于是我一人到巴黎城内访问魏道明,在那里也看到了李石曾、王宠惠、郑毓秀等人。魏单独与我谈话,说他与李石曾商定,拟聘我常驻巴黎担任联络员(这时李石曾垄断了中法庚款教育基金),月给生活费远较公费留学生优厚得多,联络工作不会太忙,我同时可在巴黎大学报名,听讲,参加考试,准备博士论文,等等。讵料我打定主意听从长兄其峻的教导,要对他们敬而远之。我既已成竹在胸,就不慌不忙婉转陈述,说我在比国小城镇读书已成习惯,我领的中比庚款奖学金也相当优厚,生活比自费生还要好。我十分感谢他们的高情厚谊,来日方长,当再图报。况且我正在准备参加政治外交系硕士的考试,现在就骤告中断而来巴黎岂非可惜。魏道明见我说得有条有理,就要我翌日再谈。翌日,我又访魏道明,大概他已和李石曾商谈过,他说既然我决定回比利时,也只好如此了。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决定出版世界名著译丛,其中有蒲鲁东所著《贫困的哲学》,拟请我抽暇译成中文,我同意了。原来李石曾、吴稚晖都自称无政府主义者,蒋介石当时想利用他们所标榜的无政府主义来在理论上扰乱是非,反对中共。魏要我译《贫困的哲学》,其实也是李石曾的主意。回到比利时后,我利用课余时间,陆续翻译了此书20万字左右,终因准备期终考试十分紧张,而不得不搁笔。魏道明以后看到我也从不问起此事。此后,我一直对这些人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由于我坚持不受外界干扰,留学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1929年考得卢文大学政治外交系硕士学位,1930年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考得海洋法硕士学位,1931年考得法学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我就匆匆束装回国,以赴国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