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作者:刘刚敏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8-07-09

评分:5分

ISBN:9787534846496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目录

一 发乎情,止乎礼
——儒家的价值理念与戏曲主题设计
1厚人伦,美风化
2止于至善
3善恶有报
二 乐者,德之华
——儒家的道德取向与戏曲人物塑造
1智仁勇
——戏曲中的英雄形象
2忠孝廉节
——理学对戏曲的渗透
3三从四德
——戏曲中的传统妇女形象
三 理与情的张力
——存理去欲与情欲至上
1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冲破礼教的女子形象
2从来食色性相同
——批判假道学
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戏曲中的中庸之道
四 情与礼的交融
——儒家的政治理念对戏曲的影响
1忠君爱国

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内容简介

戏曲产生于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戏曲剧本的创作者均是受了儒家教育的文人,所以,戏曲无论从思想内容的编排、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价值观念的宣传,无不深受儒学的影响。可以说,古代戏曲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思想。
目录

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节选

《死生交范张鸡黍》则歌颂了范臣卿对结拜兄弟的生死情义。范臣卿与张元伯是结拜兄弟,张无心功名,奉养老母于深山。他陪范同游京师,分别时,范相约两年后去拜望张和老母,张则杀鸡炊黍以待。两年后,范如期而至,兄弟相见甚欢。临别时,张元伯约定一年后赴范家拜访。谁知别后不久张便染病不治身亡,临终前恳求老母请范来主葬。元伯托梦给范,说明原委。范醒来后立刻快马加鞭,不远千里奔丧张家,并在坟院中栽松种柏,守墓百日。因他信义双全,被推荐到朝廷,授职翰林。
此外,教化典型者还有《陈母教子》《举案齐眉》。元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是杂剧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亦是一部贤母教子戏。陈母乃汉相陈平之后,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和次子先后登科中了状元,唯有三子才轻德薄,目中无人,落第而归。陈母于状元堂痛斥三子,并借酒宴激发他羞耻之心。三子第二年亦状元及第,在四川做官收受蜀锦,遭陈母责打。适逢寇准访贤,得知陈家一门母贤子孝,上奏朝廷,一门皆得封赏。
《孟德耀举案齐眉》取材自西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故事。孟光与梁鸿自小指腹为婚,后梁家败落,梁鸿虽满腹文章,却卖文为生。孟员外怕女儿受苦,就让孟光自己在财主、官宦、穷秀才梁鸿之间选择。孟光毫不犹豫选择了梁鸿,甘愿布袄荆钗与梁鸿夫唱妇随。她谨遵妇道,每次吃饭都将饭碗高高举起,请梁鸿先用。孟员外暗中助梁鸿进京赴考,梁鸿一举中了状元。梁鸿甘贫守志,孟光本栗齐眉,义夫节妇,受到朝廷褒奖。
以上风化剧均通过典型的故事宣扬了“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属于当时的主旋律作品。将这一主旋律推向高潮的当属元末的剧作家高明。
高明(约1307~1371年),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问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由于数忤权贵,晚年退居于明州(今宁波)栎社之沈氏楼,“以词曲自娱”。相传明初太祖朱元璋慕其名,遣使征召,他“佯狂不出”,不久病卒。
对于戏曲创作,他认为以往的杂剧故事要么才子佳人,要么鬼怪神仙,让人不堪卒读。好的戏剧,不需什么插科打诨,也不要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就够了。于是他主张“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以此为指导,他改编创作了南戏《琵琶记》。《琵琶记》写的是东汉书生蔡伯喈和其妻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蔡伯喈新婚后因父母在堂,本不欲进京赴试,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辞别父母。他得中头名状元,被牛丞相看中,欲将女儿许配给他,他辞官、辞婚不成,不得不再次成婚。此后三年,家乡大旱,赵五娘吃糠捣米,侍奉公婆,公婆还是双双饿死。五娘剪青丝葬公婆,怀抱琵琶一路乞讨进京寻找蔡伯喈。几经波折,*后在相府相遇。伯喈得知原委痛不欲生,立即辞官回乡守孝。后皇帝下诏,旌表蔡氏一门。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