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香港味道”系列的第二本,沿袭了前作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的人生联系起来的主要特色,只不过此次将美食目标从那些颇有江湖地位的荤素菜肴和精美主食转向了更有活力、更于细节处见真功夫的街巷甜品小吃。相较于前作展示的“厚重”,本书带给读者的感受无疑是清新自然的,这当然跟甜品小吃的精美小巧密不可分,也是它们给日常单调饮食生活增色添味的反映。姜汁撞奶、杨枝甘露、钵仔糕、蛋散、鸡蛋仔……这一个个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精灵,给贪食一众带去美好口感,也各显神通地“填补”了传统饮食文化中不曾关注的空白。从发展脉络来看,如果说传统荤素菜肴和精美主食象征着文化的沉淀与传承,那这些甜品小吃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化的交融和与时俱进,两者兼收并蓄才是完整的香港味道,而沉淀与交融、传承与创新这两种文化风格的交相辉映也正是香港这座城市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香港饮食潮流文化,中西荟萃、开放包容,百年下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形格。作者欧阳应霁“从小吃大,眼阔肚窄嘴刁”,“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著书两卷来对香港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做全景式的纵览。《香港味道1》徘徊酒楼茶室,探访经典名菜、粥饭粉面、中式点心;《香港味道2》深入街市巷弄,搜寻如姜汁撞奶、杨枝甘露、钵仔糕、蛋散、鸡蛋仔等街坊小吃。每一种食品独立成篇,既有记忆回溯,又有制作流程的介绍展示,附以关于主题食品的好友访谈,饮食、经历与记忆糅为一体,一切都由作者细细道来,不由让一众嘴馋贪吃之人眼福大饱、食欲大增。授人以渔还嫌不过瘾,让读者也能尝到相同的地道美味才是作者所求,故每篇小文之内更添名店推介,好让嘴馋手懒的一众不致无处品尝,因而此书或又可以视为一本游刃于香港的美食地图。
修订版总序好奇再出发
串串爱:鱼蛋鱼蛋我爱你
实不相瞒,*近十年八载都没有在街头小摊档吃那历久不衰、越变越辣的咖喱鱼蛋和几近绝迹、蘸满豉油和海鲜甜酱的滚油现炸小鱼蛋。情形有如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某一天,完全没有预告地突然结束了持续五年的疯狂集邮,把那沉甸甸的几本当时认为比生命还重要的邮票簿用厚胶袋封好,狠心放在老家旧居和弟妹共处的睡房书架上*高*隐秘的一角。自此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每次回到那已经变作父亲画室杂物房的房间里,抬头看看那已经蒙了厚尘的胶袋,越来越没有胆量拆封这史前珍藏——怕的不是一旦开启曝光,这些邮票都会灰飞烟灭或者化蝶翩跹,只是一时间也不晓得如何面对当年收藏累积的感情回忆和那毅然告别童年的霎时冲动。
说起来我跟咖喱鱼蛋的恩怨爱恨也是这样戛然终止的。虽然说不上是从小极爱这些用廉价鱼肉加粉搅拌成浆唧制成型再经油炸,然后以各种香辣材料煮汁调味的咖喱鱼蛋,但也总是三五七时随手一串的惯性小食。多少是因为后来开始关注街头的恶劣卫生环境,也因为近十数年都只穿白T恤、白衬衫,当街当巷吃那蘸满流动汁液的咖喱鱼蛋是很容易出事的。也许就是经历过那么一两次肠胃不适,也因为手脚笨拙使酱汁四溅从而报销了三数件心爱白T恤、白衬衫,所以就此结束了我跟咖喱鱼蛋的一段长达三十年的关系。
据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并没有恨鱼蛋,所以更能明白报章统计香港人平均每天吃掉三百七十五万粒鱼蛋,重量约五十五吨。这无疑是一种至死不渝的厚爱,量多而且重。谁说街头无真爱,谁说香港人不重感情——如果你是鱼蛋,小辣、中辣、大辣的爱永不止息,有弹性、有口感、有嚼头,一年五季,一天廿八个小时,每小时一至三串。
鱼蛋马拉松——运动健儿何良、何亨
无论是在电视上看转播,还是在现场赛道旁看那些马拉松长跑健儿挥汗如雨、苦乐夹杂的七情上面,我都会摸摸自己日渐“隆重”的腰腹。有那么一刹那的闪念,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做出决定做好准备,认真操练一番,与大伙一同在这个热闹熙攘、充满能量的队伍里出现。但这不够三分钟的热情当然迅速冷却,坐言起行这四个字,于我来说是在计划早午晚三餐和宵夜吃什么的时候才*适用。
所以看见何良和何亨这两位曾经是电台节目拍档的老兄一身运动装束,趋前握手时近距离闻到的不是一身汗臭而是刚洗浴过的清爽气味,十分惊喜、十分佩服。原来两人已经完成早上的铁人赛,稍息过后又继续越野训练,迎接即将来临的义行善举,亦为不久后的公开马拉松长跑做练习准备。两人精神爽利、活力十足,叫我马上变成老弱。
约好在山腰的狮子亭见面,何良和何亨是要让我见识一下运动员的另一面:运动员也是人,也贪食,要补充体能,更要保持一个愉快心境,所以中场休息时餐桌上出现的有山水豆腐花,有咖喱饭,有餐蛋公仔面,还有——竟然还有咖喱鱼蛋!虽然不敢说这里的鱼蛋是全香港*好吃的,但运动途中忽然传来这熟悉的香气味道,怎能不让人手执一串吃不停口——因为有运动有消耗,也不必这么科学、这么严格地计算什么卡什么里。只是大路仍然在前,如何努力不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运作正常做仔细规划,何良、何亨两位越跑越年轻的选手,有太多贪食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后现代糖水:杨枝甘露洒遍
世界文明史几千年,哲人学者来来去去提出十万八千种与天与地与人相关或不相关的理论和主义,也就是因为主义太多,往往叫一般路人如我,真的拿不定主意。到了*后也只能问心 ——说得感性一点是感知自己身体的需要,以决定晚餐之后接着下来要去吃的是芝麻糊、杏仁茶还是杨枝甘露。
我从来不是一个随口主义、满口理论的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记性差(听说多吃核桃露可以补脑)。所以当我身边那一群学院教授友人和社会运动健将年复一年长篇大论,一本又一本地推出他们的《后殖民理论与香港文化身份认同》《后资本主义消费理论探索》等专著,并赠书一本希望我有空细读,我赶紧很用心、很认真、很努力地都一一读过,而且还在书页内文画线做笔记,觉得行文段落条理分明,字字珠玑很有道理——但问题是看完了也就忘记了,怎样也说不出人家研究的逻辑纲领和中心思想,不巧隔天碰上了著作者,只得笑吟吟请她去吃芝麻汤圆,拼进姜味浓辣的番薯糖水中也不错。
没法阐明任何一种主义、讲解任何一种理论的我本来还没问题,但有一回在一个演讲场合要谈后现代主义,就只得赶快请教我那位当年是幼儿园同班同学、现在是大学里年年当选*受欢迎教授的老友。老友无可置疑是高大英俊、以貌诱人,但想不到在学院里也训练出口甜舌滑的功架,一开口就说要请我去吃全城*好的杨枝甘露。
哪一家的杨枝甘露*好吃实在是见仁见智,但为什么要吃杨枝甘露他却有一套说法 — 在他的理论分析下,杨枝甘露是此地*凸显后现代精神、*有后现代风格的创作。据说由当年香港著名餐馆的师傅在新加坡发明创制的杨枝甘露,是一种混有杧果汁、杧果肉、柚子肉、椰汁或者花奶,再加上少许西米的有东南亚风味的甜品,回流香港后竟成流行大热,当中有传统的变异,风格的撞击,文化的融合……无一不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
对口单位——传媒人叶孝忠
因为曾经向发明当事人亲口求证,所以我敢向身边这位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说,杨枝甘露这个广受大众接受欢迎的甜品,是本地著名餐馆的大厨们在新加坡分店驻守时灵机一动研制出来的。这个入口冰冻香甜的“冷知识”看来叫他有点惊讶,良久良久才自言自语:“唉,原来如此,难怪难怪——”
孝忠是我在香港认识的新加坡朋友。当年他在香港念书,也一天到晚在城里的各种文化活动场合出现——当中当然包括饮食文化活动。所以本来就爱吃能吃会吃的他,以过江龙般的敏感直觉,对在港九新界街头巷尾可以吃到什么好的,说不定比我们这些所谓“本地姜”
还要清楚。
每次在不同的报章杂志看到孝忠写的文化旅游特稿,就叫我又羡又妒,这些年来他也真的是天南地北到处跑,还把家安在上海。可是走了这么多地方,究竟他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有没有变化?
就以甜品来说,从小就喜欢杧果的他,一提起杧果简直声音提高八度然后眼睛发亮,所以很明白为什么他会把“许留山”的所有跟杧果有关的“捞”都吃过,有杧果汁、杧果肉,甚至杧果雪糕作为灵魂的杨枝甘露当然也欣然接受。可是他对广式甜点如芝麻糊、核桃糊、马蹄露却是兴趣不大,更认为上海没有甜品,顶多只有那些在甜汤中浮浮沉沉的桂花酒酿丸子。
可见这位其实很开放拥抱新生事物的朋友,还是离不开从小吃到大的东南亚口味的甜品——还未等我开口问,孝忠就以新加坡特派饮食大使的口吻向我推介一种要用福建话发音的“清汤”。那是一种内有桂圆、银耳、白果的可冷可热的糖水,然后当然有加了榴梿肉的珍多冰,有七色八彩的娘惹糕点,有潮汕传统的芋泥……我对疯狂爱吃的朋友常常都特有好感,也庆幸有杨枝甘露作为星港交流的对口单位。
相信旅行,钟情漫画,
关注设计,沉迷杂志,
狂恋影音,爱恨美食……
一路放肆贪玩,自然跨界破例。
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取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以来,
长期对现代家居生活、建筑设计潮流以及饮食文化趋势观察研究,
大量撰写相关评论推介文章,
发表于海峡两岸暨香港报章杂志,
出版生活写作系列,旁涉漫画创作。
近年积极参与饮食文化视频的拍摄制作,
创办“味道图书馆”及“半饱厨房”,
策划艺术主题餐宴活动,
活跃于自媒体平台,
进一步实践理想生活的全方位体验分享,
继续以“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为原则宗旨。
初学者也能轻松制作的精品甜点大全曲奇、司康饼、面包、比萨、重磅蛋糕等全包括本书介绍了用松饼粉制作美式糖衣松饼、奶油乌饭子
饮食卷-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书特色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在国人生活...
蔡澜食单:日本卷: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东京篇、北海道篇、京都篇、大阪篇、名古屋·伊势篇、横滨·新泻篇六篇,主要内容包括:禅味、豪华东京旅、红灯笼、竹叶亭、鳗鱼人...
健康餐桌2-烹饪妙招600例 内容简介 书中从食材升级巧处理,好吃美味有门道,平常材料、烹饪妙用,错误补救、妙手巧回春,巧用下角料,烹饪省时省钱有妙招等六部分介...
从小爱吃的菜Ⅱ:80道从小吃到大,怎么也吃不厌的菜 本书特色 味道是一种难以被忘怀和抛却的记忆,尤其是小时候吃到的好东西,多少年以后,吃遍了大江南北的酸甜苦辣,...
轻松做 150道空气炸锅创意美食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空气炸锅这个细分的美食图书市场,从空气炸锅的结构、使用等知识讲起,制作的美食涵盖了6大类共150余道炸锅美...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内容简介:本书参照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将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分割为105个考点知识,通过对每一个考点知
《奶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奶酪的百科图书,超人气画师亲笔呈现近千幅插图,为读者呈现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中信国学大典:世说新语》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
《燕京食谱》内容简介:奥野先生热爱美食,人送绰号“食痴”。他有着丰富的美食经验,对食物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收录了他关于美食
笠原将弘的上品便当 本书特色 从便当盒的选择、装便当的技巧、食材的饰切技巧,到味道迷人的笠原流便当配菜、简单方便的日式常备菜、超级享受的日式汤品,以及适合特别时...
西子湖畔茶飘香龙井茶 内容简介 龙井茶是我国的**名茶,产于浙江西湖附近山中,以龙井村狮峰所产*佳,素有“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清代有品茶名家赞誉龙...
好色·沙拉-料理欢乐家 本书特色 这本以沙拉作为创作主题的食谱,做法极为简单,不管你有没有做菜的经验,都可以亲手完成。同时还有沙拉*基本的调油醋汁,搭配不同蔬菜...
茶知识108问:今天您喝茶了吗 本书特色 为配合活动顺利开展,自2015年起,我会组建专家小组,每年编印一册《茶知识100问》科普口袋书,至今已累计赠送50余万...
创意上海菜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新”,至今市场上出现许多新的原料及调味料,陈建新先生正是充分运用这些新原料、新调料进行菜品创新。同时,他善于将普...
厨房里的哲学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美食文学爱好者1法国传奇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代表作,有“饮食圣经”之称,热销两百年,影响深远;2民国时期即引入中国,钱锺书...
自己做天然酵母面包 本书特色如今,从食品安全角度,以及营养美味、丰富生活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人在家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本书介绍采用苹果、菠萝、白萝卜、葡萄、甜菜根在...
你今天吃早餐了嗎?穿越3000年,從荷馬時代到塞萬提斯,從福爾摩斯到哈比人,第一本集結世界各地的早餐故事,一趟富含文學與趣味
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奠立了国剧的理论基础近代社会掌故的宗匠平实自然的饮食小品亲切的、浓浓的旧时味道阅读季•高端
酒是果香醇-家庭自制葡萄酒与果酒 本书特色 果酒养生,已成为时尚的健康话题,也是时下家庭餐宴上的氛围点缀。美酒待客,或是自我陶醉,如何能饮得尽兴、饮出健康?又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