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著述等身,普通读者很难全部阅读,这就需要例如像《托尔斯泰自述》这样的图书来弥补这一空缺,并由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托尔斯泰自述》择取作者原著(包括日记、通信等)中之精彩华章,以期达到一种“以点及面”之效果:作者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和作者长中短篇小说精髓,甚至作者在于82岁为何离家出走的心路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托尔斯泰自述》为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了解西方文化经典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因而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自述》从托尔斯泰的著作、文集等选取了较为重要、经典的章节来反映他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以及他所从事的文学研究本身的看法。
《托尔斯泰自述》:
一、我的心灵历程
1.我少年时代的信仰
从童年开始,接着是整个青少年时期,我接受的都是东正教的教育。但在我18岁时.也就是读大学二年级,我开始怀疑所学的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些教义,只是单纯地相信那些教我的人,因此这种相信是不可靠的。
记得我11岁时,有个叫沃罗津卡的孩子,是个中学生(后来他很早就去世了),在一个星期天来到我们家,告诉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大新闻: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学的全都是没有根据的东西。我还记得,几个哥哥对此很感兴趣,也把我叫上一起讨论;我们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哥哥德米特里上大学时,因为性格的缘故,突然一心信教,参加所有的礼拜和吃斋,生活淡泊。于是家里人包括那些大人都拿这来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一个“诺亚”的绰号。记得喀山大学督学常常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家的舞会;他竭力劝说拒绝跳舞的哥哥,说大卫当年也在方舟前跳过舞。当时我跟大家一样,对哥哥持嘲笑的态度,还得出结论说:教义应该记住,教堂应该去,但不必把这些太当回事。当时我还读过伏尔泰的作品,他对宗教的嘲讽并未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让我高兴。
我离开了宗教,就像那些受过类似教育的人的情况一样。我们生活着,但我们的生活原则跟宗教教义不仅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与之对立。人们的社会交往跟教义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个人生活中也从不根据教义的原则办事。如果说人们还信奉宗教教义,那也是将它高高挂起,远离实际,与生活毫不沾边。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情况来判定他是否信仰宗教。有些人尽管公开宣称信奉东正教,他们大都愚蠢、冷酷、缺德、自负;而那些宣称不信教的人反而大都聪明、坦诚、善良、高尚。
从读小学起,学生们就要学习教义问答,并且去教堂。当地官员还得提供领圣餐的证明。然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由于不再学习,也不担任公职,几十年来几乎忘记了自己还信奉基督教.而且是东正教的信徒。
因此,宗教教义本来是建立在人们信任并有外力支持的基础上,却由于与之对立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而逐渐式微:然而那些年岁较长的人自以为还保留着童年接受的教义,却不知它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
C先生十分聪明,待人诚恳,他对我说了是怎样不相信宗教的。大约二十六岁时,一次他打猎后宿营,在睡觉前开始做晚祷.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同他一起打猎的哥哥躺在干草上看着,待他做完这一切后问他:“你还一直做这个吗?”他俩没有就此继续谈下去。在这以后,C先生就再也没有做祷告和去教堂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哥哥的想法并且同意,也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某种新的决定;而只是因为哥哥的那句问话,就像在一个本来就要倒的墙上再轻轻地推了一下,墙就轰然倒塌了。哥哥的话表明,他的祈祷、画十字、礼拜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这意思本来就蕴藏在他心中。一旦被点破,他就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
在我想来,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像我这样有教养的人,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而不是那种把信仰当作牟利手段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相信宗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座冰雕的大厦,在知识和生活的阳光照耀下.很快就融化掉了。我们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以为这座大厦还存在。
我跟其他人一样,丧失了童年学得的宗教教义;不过有一点区别:由于我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很早,我对教义的否弃是完全自觉的。从16岁开始,我就不做祷告了,也从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我不再相信小时候学到的一切;我仍然有着某种信仰,但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也相信上帝,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我不否定上帝的存在,然而我并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帝。我也不否定基督及其学说,但我也不清楚它的实质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信仰,也就是除了动物本能之外推动我前进的力量,就是相信完善。但这种信仰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完善的本质和目的,我都是不清楚的。当时我尽力在智力上完善自己.只要做得到的和生活所要求的,我什么都去学。我还通过培养意志来完善自己:制定生活规则,增强体能,做各种体操,锻炼灵活性和耐受力。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当然,*根本的是道德上的完善,然而不久就被所谓的一般完善所代替,那不是在上帝面前表现自己,而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后发展为想要出人头地.也就是要比他人的名气更大,地位更显赫,财产更富有。
……
黄忠晶,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会思想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尼采自述》《罗素自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等。
普拉东诺夫的世界-个体和整体存在意义的求索 本书特色 《普拉东诺夫的世界:个体和整体存在意义的求索》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普拉东诺夫的世界-个体和整体存在意义的...
一九0四-一九五0-任弼时年谱 本书特色 本书以纪年体的形式和翔实的档案、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记载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特别是再现了他...
《7天乐理教程(图解版)》内容简介:本书共7天学习内容,分别讲解了乐谱的基本知识、节奏、音调、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音乐表情等内
埃隆·马斯克(ElonMusk)1971年出生于南非,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师、企业家、亿万富翁。最成功的全球网上支付平台Pa
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曾国藩家书》收录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
王世襄传 本书特色 《王世襄传》:“王世襄”三个字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精致学问的象征,他一生的文稿也早已经成了稀世的善本和清责的珍闻了,合该无憾!张建智先生早就...
过去的人怎样读书?过去的人读什么书?过去的读书人怎样思考?作者在《父子大学》中给予一一还原。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私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本书特色 音视频、图片、文字,每天来来往往江湖情调,立体呈现一个有趣味、有才情、情感丰富的马云。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
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本
《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内容简介:《新100个基本》分为二大部分: 前半部为工作的100个基本、后半部为生活的100个基本。什么
王国维.求索铸金声/文化中国.边缘话题(第5辑) 本书特色本书分为求学历程、红楼梦研究、《人间词话》、原创诗词、学术地位、生前死后的评价等几个部分,介绍了王国维...
《条顿骑士团:一部军事史》内容简介:★继“地中海三部曲”之后的中世纪战争史诗力作 ★生动呈现条顿骑士团500年兴衰史 ★《金雀花
《图说艾灸疗法》内容简介: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这种看上去有些
罗素自传(第二卷) 内容简介 《罗素自传(第二卷)》记述了罗素在1914年到1944年间的生活经历,其中包括作者在**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作者的第二次...
直面现实前田胜之助传 内容简介 前田胜之助为日本著名企业家。他于1956年进入日本东丽公司,很快就成为公司掌门人。在经济形势极其复杂而困难得情况下,他多次带领公...
《自洽: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向内看》内容简介: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大都来源于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都是别人说的,想做的事
周绍良先生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横排,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学者白化文主编,任继愈题写书名,季羡林、王世襄、吴小如等题字★ 书前收录周绍良多...
蒋介石导师张静江传 本书特色 “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等资之举,当时出资*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孙中山“俾贵体恢复...
莎士比亚传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传》是*率真和充满想象力的莎士比亚传记,生动呈现了莎士比亚的艺术人生,再现16世纪的伦敦百态,真实有趣。作者彼得?艾克洛德,曾获...
布罗茨谈话录 本书特色 《布罗茨基谈话录》编辑推荐:在倾听那种暴露出了分歧的对话时,你时常会去轮流地同情对话的双方。但重要的是,书中要有观点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