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著述等身,普通读者很难全部阅读,这就需要例如像《托尔斯泰自述》这样的图书来弥补这一空缺,并由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托尔斯泰自述》择取作者原著(包括日记、通信等)中之精彩华章,以期达到一种“以点及面”之效果:作者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和作者长中短篇小说精髓,甚至作者在于82岁为何离家出走的心路在书中都有所体现。《托尔斯泰自述》为提高读者文化素养,了解西方文化经典提供了很好的读本,因而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自述》从托尔斯泰的著作、文集等选取了较为重要、经典的章节来反映他对自身的认知、对政治宗教的认识、对妻子友人的情感与情怀以及他所从事的文学研究本身的看法。
《托尔斯泰自述》:
一、我的心灵历程
1.我少年时代的信仰
从童年开始,接着是整个青少年时期,我接受的都是东正教的教育。但在我18岁时.也就是读大学二年级,我开始怀疑所学的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些教义,只是单纯地相信那些教我的人,因此这种相信是不可靠的。
记得我11岁时,有个叫沃罗津卡的孩子,是个中学生(后来他很早就去世了),在一个星期天来到我们家,告诉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大新闻:上帝并不存在,我们学的全都是没有根据的东西。我还记得,几个哥哥对此很感兴趣,也把我叫上一起讨论;我们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哥哥德米特里上大学时,因为性格的缘故,突然一心信教,参加所有的礼拜和吃斋,生活淡泊。于是家里人包括那些大人都拿这来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一个“诺亚”的绰号。记得喀山大学督学常常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家的舞会;他竭力劝说拒绝跳舞的哥哥,说大卫当年也在方舟前跳过舞。当时我跟大家一样,对哥哥持嘲笑的态度,还得出结论说:教义应该记住,教堂应该去,但不必把这些太当回事。当时我还读过伏尔泰的作品,他对宗教的嘲讽并未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让我高兴。
我离开了宗教,就像那些受过类似教育的人的情况一样。我们生活着,但我们的生活原则跟宗教教义不仅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与之对立。人们的社会交往跟教义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个人生活中也从不根据教义的原则办事。如果说人们还信奉宗教教义,那也是将它高高挂起,远离实际,与生活毫不沾边。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情况来判定他是否信仰宗教。有些人尽管公开宣称信奉东正教,他们大都愚蠢、冷酷、缺德、自负;而那些宣称不信教的人反而大都聪明、坦诚、善良、高尚。
从读小学起,学生们就要学习教义问答,并且去教堂。当地官员还得提供领圣餐的证明。然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由于不再学习,也不担任公职,几十年来几乎忘记了自己还信奉基督教.而且是东正教的信徒。
因此,宗教教义本来是建立在人们信任并有外力支持的基础上,却由于与之对立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而逐渐式微:然而那些年岁较长的人自以为还保留着童年接受的教义,却不知它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
C先生十分聪明,待人诚恳,他对我说了是怎样不相信宗教的。大约二十六岁时,一次他打猎后宿营,在睡觉前开始做晚祷.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同他一起打猎的哥哥躺在干草上看着,待他做完这一切后问他:“你还一直做这个吗?”他俩没有就此继续谈下去。在这以后,C先生就再也没有做祷告和去教堂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了哥哥的想法并且同意,也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某种新的决定;而只是因为哥哥的那句问话,就像在一个本来就要倒的墙上再轻轻地推了一下,墙就轰然倒塌了。哥哥的话表明,他的祈祷、画十字、礼拜等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这意思本来就蕴藏在他心中。一旦被点破,他就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做了。
在我想来,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像我这样有教养的人,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而不是那种把信仰当作牟利手段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相信宗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座冰雕的大厦,在知识和生活的阳光照耀下.很快就融化掉了。我们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以为这座大厦还存在。
我跟其他人一样,丧失了童年学得的宗教教义;不过有一点区别:由于我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很早,我对教义的否弃是完全自觉的。从16岁开始,我就不做祷告了,也从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我不再相信小时候学到的一切;我仍然有着某种信仰,但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也相信上帝,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我不否定上帝的存在,然而我并不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帝。我也不否定基督及其学说,但我也不清楚它的实质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信仰,也就是除了动物本能之外推动我前进的力量,就是相信完善。但这种信仰仍然比较模糊,对于完善的本质和目的,我都是不清楚的。当时我尽力在智力上完善自己.只要做得到的和生活所要求的,我什么都去学。我还通过培养意志来完善自己:制定生活规则,增强体能,做各种体操,锻炼灵活性和耐受力。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当然,*根本的是道德上的完善,然而不久就被所谓的一般完善所代替,那不是在上帝面前表现自己,而是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后发展为想要出人头地.也就是要比他人的名气更大,地位更显赫,财产更富有。
……
黄忠晶,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会思想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尼采自述》《罗素自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等。
毛泽东面对美国 本书特色 《毛泽东面对美国》由解力夫著,主要内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代领导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阿尔贝·加缪(1913-1960),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既是文学名著《局外人》《鼠疫》《堕落》《流亡与王国》《第一人》,也是思
毛泽东传 本书特色 已经以六种语言出版的《毛泽东传》,今天又有了它的中文版,它终于来到了*关心它的人们中间。 在《毛泽东传》一书中,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
福克纳传-美国文坛巨擘的一生 本书特色 福克纳创作生涯近4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20多篇,还有诗歌、杂著多种。本书按照编年详细地介绍了作家坎坷、...
民国陈迹之落幕枭雄二十个军阀的非正常死亡 本书特色 20世纪上半叶的军阀混战史,就是一部民国祸乱史,他们虽然呼风唤雨,显赫一时,居然有二十几人死于非命,未得善终...
《园林风景钢笔画技法》内容简介:本书完整地讲述了园林风景钢笔画的基础理论、表现技法,图示了园林风景钢笔画一般的作画步骤,并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本书特色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
渠道江湖-四大佬18年的恩仇路 本书特色 杜博奇编著的《渠道江湖(四大佬18年的恩仇路)》是一伙草根商人发迹为商业精英的传奇故事:创造出惊人业绩,打破计划牢笼...
《淘宝店铺网络营销赢家手册(第3版)》内容简介:《淘宝店铺网络营销赢家手册(第3版)》是一本系统讲解如何进行网上店铺营销的技
虞集年谱 内容简介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州,徙居江西崇仁。虞集为故宋世家子弟,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名臣...
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 内容简介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翔实的素材和生动细腻的笔法,再现了灾难来临的瞬间,延绵500里的龙门山脉山崩地裂,众多...
丁聪 本书特色 蒋晔编著的《丁聪(大师的智慧)》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丁聪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丁聪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小丁”是丁聪先生的笔名,...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神秘的孝庄皇后(明清卷.人物) 本书特色 《神秘的孝庄皇后/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编著者孟昭信。孝庄文皇后是我国古代一位贤良卓识、才...
张国焘这一生 本书特色张国焘是个悲剧。他有资历、有能力、有魅力,但是,他缺少坚定的信仰和坚韧的意志,缺少大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缺少傲然挺立的卓越品质。他曾经是五四...
大唐盛世-最有争议的30个人 内容简介 大家都知道贺知章是著名的诗人。谁知道他实际上才华平平,只是李白和杜甫基于自身的利益而联袂打造出来的一个诗林泰斗形象?众所...
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 本书特色 他是教会大学的*后一批学生,也是新中国培养的**批学者,他专攻民族学,也受过历史学的训练,他曾受西方理念影响,也有中国传统道德...
米开朗琪罗传-内增有声读本 本书特色 公认的*经典*权威的罗曼·罗兰传记译本,重温大师的时代和激情。传主是大师,作者是大师、译者也是大师,三个大师在一部作品中相...
本书是著名华裔笑星黄西的第一本书,涉及他在中国的成长、在美国的经历以及从生化博士到脱口秀演员的道路。黄西从小有礼貌但不是
惊悦:C.S.刘易斯自传:by joy the shape of my early life 本书特色 《惊悦》是c.s.刘易斯的自传,这一年他57岁。自传从他...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她的两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早在二十世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