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作者:张学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年:2018-08-01

评分:5分

ISBN:978711726670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本书特色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1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1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第1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目录

**篇 皮肤性病学总论
**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2**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2第三节 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3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3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4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6**节 表皮 6第二节 真皮 10第三节 皮下组织 11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11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3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15**节 皮肤的屏障功能 15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功能 15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功能 16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16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17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 17第七节 皮肤的免疫功能 17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19**节 皮肤性病的症状 19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体征 19 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辅助检查方法25**节 皮肤组织病理学 25第二节 皮肤影像学 34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方法 35第四节 其他诊断方法 40 第六章 皮肤性病的诊断42**节 皮肤性病的病史采集 42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体格检查 43第三节 皮肤性病的病案书写 43第四节 皮肤性病的诊断思维 44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46**节 外用药物治疗 46第二节 系统药物治疗 49第三节 物理治疗 55第四节 皮肤外科 57
第八章 皮肤美容59**节 皮肤美容技术 59第二节 皮肤美容应用 61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63**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63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63 第二篇 皮肤性病学各论 第十章 病毒性皮肤病66**节 单纯疱疹 66第二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68第三节 疣 70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 72第五节 手足口病 73 第十一章 细菌性皮肤病75**节 脓疱疮 75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77第三节 丹毒和蜂窝织炎 78第四节 皮肤结核病 79第五节 麻风 80
第十二章 真菌性皮肤病84**节 头癣 84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86第三节 手癣和足癣 87第四节 甲真菌病 89第五节 花斑糠疹 90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91第七节 念珠菌病 91第八节 着色芽生菌病 93第九节 孢子丝菌病 94
第十三章 动物性皮肤病97**节 疥疮 97第二节 毛虫皮炎 98第三节 隐翅虫皮炎 99第四节 虱病 100第五节 虫咬皮炎 101
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103**节 接触性皮炎 103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 105第三节 淤积性皮炎 107第四节 湿疹 108 第十五章 荨麻疹类皮肤病112**节 荨麻疹 112第二节 血管性水肿 115 第十六章 药疹117 第十七章 物理性皮肤病123**节 日光性皮肤病 123第二节 夏季皮炎 125第三节 痱子 125第四节 冻疮 126第五节 鸡眼与胼胝 126第六节 放射性皮炎 127 第十八章 瘙痒性皮肤病129**节 瘙痒症 129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130第三节 痒疹 131
第十九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133**节 银屑病 133第二节 玫瑰糠疹 137第三节 多形红斑 137第四节 扁平苔藓 139 第二十章 结缔组织病141**节 红斑狼疮 141第二节 皮肌炎 146第三节 硬皮病 148 第二十一章 大疱性皮肤病152**节 天疱疮 152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155 第二十二章 血管炎与脂膜炎158**节 过敏性紫癜 158第二节 皮肤小血管炎 159第三节 青斑性血管病 160第四节 结节性红斑 161
第二十三章 嗜中性皮肤病163**节 白塞病 163第二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164第三节 坏疽性脓皮病 165 第二十四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167**节 痤疮 167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169第三节 玫瑰痤疮 170第四节 斑秃 172第五节 雄激素性秃发 174 第二十五章 色素性皮肤病176**节 白癜风 176第二节 黄褐斑 179第三节 雀斑 179第四节 太田痣 180
第二十六章 遗传性皮肤病182**节 鱼鳞病 182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184第三节 遗传性掌跖角化病 185第四节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186第五节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187 第二十七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189**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189第二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190第三节 黄瘤病 191 第二十八章 皮肤肿瘤193**节 痣细胞痣 193第二节 皮脂腺痣 194第三节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194第四节 瘢痕疙瘩 196第五节 脂溢性角化病 197第六节 汗管瘤 198第七节 粟丘疹 198第八节 皮角 199第九节 皮肤纤维瘤 199第十节 光化性角化病 200第十一节 Bowen病 201第十二节 Paget病 201第十三节 基底细胞癌 202第十四节 鳞状细胞癌 204第十五节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205第十六节 黑素瘤 206 第二十九章 性传播疾病209**节 概论 209第二节 梅毒 210第三节 淋病 217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219第五节 尖锐湿疣 220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222第七节 艾滋病 223 推荐阅读228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29本书测试卷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相关资料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教材目录序号书名版次主编副主编1.医用高等数学 第7版 秦 侠 吕 丹 李 林 王桂杰 刘春扬2.医学物理学 第9版 王 磊 冀 敏 李晓春 吴 杰3.基础化学 第9版 李雪华 陈朝军 尚京川 刘 君 籍雪平4.有机化学 第9版 陆 阳 罗美明 李柱来 李发胜5.医学生物学 第9版 傅松滨 杨保胜 邱广蓉6.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丁文龙 刘学政 孙晋浩 李洪鹏 欧阳宏伟 阿地力江•伊明7.局部解剖学 第9版 崔慧先 李瑞锡 张绍祥 钱亦华 张雅芳 张卫光8.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李继承 曾园山周 莉 周国民 邵淑娟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9版 周春燕 药立波 方定志 汤其群 高国全 吕社民10.生理学 第9版 王庭槐 罗自强 沈霖霖 管又飞 武宇明11.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李 凡 徐志凯 黄 敏 郭晓奎 彭宜红12.人体寄生虫学 第9版 诸欣平 苏 川 吴忠道 李朝品 刘文琪 程彦斌13.医学免疫学 第7版 曹雪涛 姚 智 熊思东 司传平 于益芝14.病理学 第9版 步 宏 李一雷 来茂德 王娅兰 王国平 陶仪声15.病理生理学 第9版 王建枝 钱睿哲 吴立玲 孙连坤 李文斌 姜志胜16.药理学 第9版 杨宝峰 陈建国 臧伟进 魏敏杰17.医学心理学 第7版 姚树桥 杨艳杰 潘 芳 汤艳清 张 宁18.法医学 第7版王保捷 侯一平 丛 斌 沈忆文 陈 腾19.诊断学 第9版 万学红 卢雪峰 刘成玉 胡申江 杨 炯 周汉建20.医学影像学 第8版 徐 克 龚启勇 韩 萍 于春水 王 滨 文 戈 高剑波 王绍武21.内科学 第9版 葛均波 徐永健 王 辰 唐承薇 周 晋 肖海鹏 王建安 曾小峰22.外科学 第9版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秦新裕 刘玉村 张英泽 孙颖浩 李宗芳23.妇产科学 第9版 谢 幸 孔北华 段 涛 林仲秋 狄 文 马 丁 曹云霞 漆洪波24.儿科学 第9版 王卫平 孙 锟 常立文 申昆玲 李 秋 杜立中 母得志25.神经病学 第8版 贾建平 陈生弟 崔丽英 王 伟 谢 鹏 罗本燕 楚 兰26.精神病学 第8版 郝 伟 陆 林 李 涛 刘金同 赵旭东 王高华27.传染病学 第9版 李兰娟 任 红 高志良 宁 琴 李用国28.眼科学 第9版 杨培增 范先群 孙兴怀 刘奕志 赵桂秋 原慧萍29.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9版 孙 虹 张 罗 迟放鲁 刘 争 刘世喜 文卫平30.口腔科学 第9版 张志愿 周学东 郭传 程 斌31.皮肤性病学 第9版 张学军 郑 捷 陆洪光 高兴华 何 黎 崔 勇32.核医学 第9版 王荣福 安 锐 李亚明 李 林 田 梅 石洪成33.流行病学 第9版 沈洪兵 齐秀英 叶冬青 许能锋 赵亚双34.卫生学 第9版 朱启星 牛 侨 吴小南 张正东 姚应水35.预防医学 第7版 傅 华 段广才 黄国伟 王培玉 洪 峰36.中医学 第9版 陈金水 范 恒 徐 巍 金 红 李 锋37.医学计算机应用 第6版 袁同山 阳小华 卜宪庚 张筠莉 时松和 娄 岩38.体育 第6版 裴海泓 程 鹏 孙 晓39.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6版 陈誉华 陈志南 刘 佳 范礼斌 朱海英40.医学遗传学 第7版 左伋 顾鸣敏 张咸宁 韩 骅41.临床药理学 第6版 李 俊 刘克辛 袁 洪 杜智敏 闫素英42.医学统计学 第7版 李 康 贺 佳 杨土保 马 骏 王 彤43.医学伦理学 第5版 王明旭 赵明杰 边 林 曹永福44.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5版 刘续宝 孙业桓 时景璞 王小钦 徐佩茹45.康复医学 第6版 黄晓琳 燕铁斌 王宁华 岳寿伟 吴 毅 敖丽娟46.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第5版 郭继军 马 路 张 帆 胡德华 韩玲革47.卫生法 第5版 汪建荣 田 侃 王安富48.医学导论 第5版 马建辉 闻德亮 曹德品 董 健 郭永松49.全科医学概论 第5版 于晓松 路孝琴 胡传来 江孙芳 王永晨 王 敏50.麻醉学 第4版 李文志 姚尚龙 郭曲练 邓小明 喻 田51.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3版 沈 洪 刘中民 周荣斌 于凯江 陈玉国52.医患沟通 第2版 王锦帆 尹 梅 唐宏宇 陈卫昌 康德智 张瑞宏53.肿瘤学概论 第2版 赫 捷 张清媛 李 薇 周云峰 王伟林 刘云鹏 赵新汉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1955年8月出生于安徽宿松。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附属华山医院)所长,教育部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银屑病学组组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J Invest Dermatol、Brit J Dermatol等SCI杂志编委;曾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2002—2013)、亚洲皮肤科学会第九届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主任委员,国家规划教材本科《皮肤性病学》第5、6、7、8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主编。致力于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在New Engl J Med、Natur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以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中国医学科学家”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等称号。
主编简介 张学军
1955年8月出生于安徽宿松。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附属华山医院)所长,教育部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银屑病学组组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J Invest Dermatol、Brit J Dermatol等SCI杂志编委;曾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2002—2013)、亚洲皮肤科学会第九届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主任委员,国家规划教材本科《皮肤性病学》第5、6、7、8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主编。致力于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在New Engl J Med、Natur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以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中国医学科学家”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等称号。 郑 捷
1954年1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先后在该校师从张传钧、陈顺乐教授并获皮肤病学硕士与内科(风湿病)学博士学位,1992—1998年兼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1997年晋升主任医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北美皮肤科医师协会荣誉会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授,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副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编委,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期刊审稿人。 副主编简介 陆洪光
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医学博士,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第10、12、13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从事教学工作30年。曾留学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基金、瑞典Uppsala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高兴华 1963年12月出生于辽宁凌源。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主任、教育部暨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暨科技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Dermatologic Therapy、Journal of Applied Cosmetology副主编、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美国)编委、《临床皮肤科杂志》副主编。
从事皮肤性病学医、教、研工作30年,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7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中英文专著22部;获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何 黎
1962年8月出生于昆明。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担任《皮肤病与性病》杂志主编及《中华皮肤科杂志》等10个国家级杂志编委。主编专著及统编教材8部,主持或参与制定指南8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一等奖。获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崔 勇
1972年3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兼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性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皮肤遗传学和数字皮肤病学。先后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9篇,总影响因子超过700。担任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皮肤性病学图谱》(第1版)副主编、《皮肤性病学图谱》(第2版)主编,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5~8版)编写秘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