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浓缩了上千页的历史著作,分析了众多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为您带来有趣、有料、活色生香的英国历史。
从科学到工程,从医学到哲学,从体育到美学……我们现代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能找到一个为该领域做过开创性工作的英国人。
作为现代世界的塑造者,工业文明的先锋,英国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这不是国家层面的学习,而是个人认知升维的途径,思想层级提升的重要参考。
以史为鉴,不仅可知兴替,更重要的是,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思维方式的全面跃迁,进而对现有的棘手事件或境遇进行降维打击,轻松解决难题。
历史是人生的慢动作。读完本书,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人生捷径。
如果你碰巧是一位世界历史的爱好者,那么这本书会满足你的需要。因为此书介绍的国家——大英帝国——曾经是这个世界上幅员zui辽阔的国家,统治着全世界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也正是因为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的存在,今天我们的diyi外语、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是英语
如果你碰巧喜欢思考人类社会的规律,热衷研究时下流行的认知概念,那么这本书也将是你很好的选择。本书选择的话题和组织内容的逻辑,多是来自于今天创投圈里大家都在热议的话题,比如说生物学思维,扩展秩序,升维思考,财务自由,裂变式创新等等。
这本书也写给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你和我。本书选取的话题里面蕴含着大英帝国崛起的秘密,也深刻地彰显了一个小家伙由弱变强,终至不可战胜的底层逻辑。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在书中的每一章节都会提炼一个心法,用于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并不是腰缠万贯,或者家族资源雄厚,而且你不甘于命运的平庸,想要突破自己,或者至少不对自己失望,那么本书提供的心法总结也可以成为你阅读的重点。
拥抱不确定性并不是折腾和冒险(这也是一种确定性),而是把机会分散,在小规模试错的过程中等待每一次尝试开花结果。请把你眼前拥有的每一个机会和可能性都当做家里种植的一盆花,你每天浇水施肥,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花园已经万物生长。
PART 01 开源系统与认知升维:假如你处在社会底层
序
Preface
你可以将此书看作一本历史书,也可以将其看作一篇思想提纲,但我更希望你能将此书看作一本有关认知升级的书。
这是本书的三种功能。
1
如果你碰巧是一位世界历史的爱好者,那么这本书会满足你的需要,因为此书介绍的国家——大英帝国,曾经是这个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国家,统治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
因此,你在这本书里面除了可以读到英伦三岛的历史之外,还可以读到美国、加拿大、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昔日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也正是因为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的存在,今天我们的**外语、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是英语,而不是俄语、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
这本书是我在过去10年里研究大英帝国的一些总结,它的雏形并不是现在的模样,而是一篇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计划。为了避免枯燥和乏味,这一段段历史现在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因此你可以获得研究的精华,又不必看那么多烦琐的注释和枯燥的学术语言。
大英帝国为世界贡献的许多制度与思想的遗产,今天我们依然受用,比如说宪政制度、国际公法、普通法、多民族治理的经验、专利制度、现代经济学等。
这些你应该了解的内容,我都在书中深入地讨论过。因此耐心读完此书之后,你尽可以和一个英国绅士侃侃而谈,他定会惊讶于你的见识。
2
如果碰巧你喜欢思考人类社会的规律,热衷研究时下热门的认知概念,那么这本书也将是你很好的选择。
本书选择的多是今天创投圈里大家都在热议的话题,比如说生物学思维、扩展秩序、升维思考、财务自由、裂变式创新等。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科技带来的重大挑战,每个企业也都在面临转型危机。即使始终引领创新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雅虎,也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之下轰然倒塌。
我始终相信,我们这代人应该从机械思维转向生物思维。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有机体的角度去思考国家、企业和一切组织的命运。
人的寿命因为医学的进步变长了,企业的寿命却在变短。想要让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从国家的历史去思考,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案例可供我们研究。
从大英帝国崛起到*终转型成今天的英联邦这段历史中,我们能够获得一个有机体生长、逆袭,*终称霸全球的底层逻辑。
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人类协作关系的扩展秩序,或者叫保守主义。
扩展秩序原本是个别经济学家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但我觉得,扩展秩序不仅局限于经济学,而且是一种组织方法,也包含政治组织和企业组织。
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英国人称霸全球,他们在国内也完成了一场双元革命:宪政代议制与工业革命。这两场革命追根溯源就是得益于扩展秩序思想和保守主义。
大英帝国其实是这一认知模式的某种延续,它至少包括如下几点:不控制,不折腾,不设计蓝图,不执着理想,不迷信人性本善,不追求宏大的制度框架,而是小步快跑,拥抱不确定,在试错中不断修改,快速迭代,缝缝补补,在混乱中制造有序,在分散中保持高效。
扩展秩序与保守主义是中国人不熟悉的一个概念。但这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崛起的秘密,是中国两代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论。
我当然不是说中国人抄袭了英国人的方法,而是我认为,人类社会中那些摆脱贫困、逐步强大的国家或者地区,基本上都是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这种思维方式,*终以弱胜强,完成逆袭。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在我的书中反复讲这一思维方式,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实现富强的“核武器”。
3
历史是人生的慢动作。
这本书也写给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你和我。
本书选取的话题里面蕴含着大英帝国崛起的秘密,也深刻地彰显了一个小家伙由弱变强,终至不可战胜的底层逻辑。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后都会提炼一个心法,用于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并不是颇有家私,或者家族资源雄厚,而且你不甘于平庸的命运,想要突破自己,或者至少不让自己对自己失望,那么本书提供的心法也可以成为你阅读的重点。
所谓逆袭,未必就是一举击败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是让自己当下的处境比之前更好一些,进而一步步实现人生进阶。
这是本书讲述大英帝国历史的真正目的。
你姑且可以将书中的历史部分当作案例,专注于书中提到的心法,对于实现逆袭也会大有裨益。
在我看来,逆袭的逻辑在于拥抱不确定性。
这句话听起来不足为奇,但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的思维方式。
我们太容易让自己过上拥抱确定性的人生了。
我们会因为缺少安全感而选择稳定:为了户口选择一份低收入而且无聊的工作,为了害怕自己无家可归回到三四线城市的老家过着绝望的生活。
我们也会因为太不缺少安全感而选择成为一个白日梦想家,每天想着环游世界,或者指望靠自己的一份计划书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会因为对自己的智力不自信,成了中产焦虑症患者,每天追热点、刷微博、看新闻,生怕自己被时代落下。
我们也会因为对自己的智力太过自信从此成了知识瘫痪症患者,不停地报班学习,把应该交朋友和旅行的大好时光都用在了学些没用的知识上。
这些都是我们实现逆袭路上的陷阱,甚至是万丈深渊,一旦跳进去,就会万劫不复。
这些大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确定性。
无论是你拥抱稳定还是拥抱梦想,拥抱趋势还是拥抱知识,这些确定的、可以看得见的、你熟悉的、能让你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东西都成了你的拐杖和避风港。紧紧抱住这些“确定性”,就等于是告别了“不确定性”,也和实现逆袭之路永远擦身而过了。
拥抱不确定性并不是折腾和冒险(这也是一种确定性),而是把机会分散,在小规模试错的过程中等待每一次尝试开花结果。
请把你眼前拥有的每一个机会和可能性都当作家里种植的一盆花,你每天浇水施肥,终有一天会发现,你的花园已经万物生长。
很多思想家把这个过程叫作“升维思考”。
拥抱不确定性*大的敌人是专注。你可能未必喜欢,但是我觉得贾跃亭有句话说得有道理:这代人注定死于专注!
这未免让你产生怀疑,所有成功人士都在讲专注,为什么你却在讲拥抱不确定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成功人士的言行还是他们的传记,都是典型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体,他们需要描述一种态度和情怀,而他们进阶之路上*关键的一步他们都不会告诉你,或者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拥抱确定性——专注——执迷——疯狂——幻灭——寻找新的确定性,这是绝大多数失败的人(和国家)走向悲剧的死循环。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逆袭的人生都一样,悲剧的人生都在拥抱着各自的确定性。
如果你想获得逆袭的人生,那么请耐心阅读本书中的案例和心法,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思维里还有多少确定性,想办法把它们踢出你的人生清单。
4
正因为本书的三重属性,它也可以被看作一个尝试集,或者一种新历史的写法:历史、理论、心法。
我相信有朝一日,会有人发现这种写法的价值。
这本书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得感谢一些人。
首先是我的导师。
我记得读硕士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对我说了句语重心长的话:小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羽毛。
后来我才知道,某位教授因为出版了一本没有注释的书,身为院长的他果断和人家绝交了。
因为这句话,我会终生感激他。
原本我也想拥抱确定性,在大学这个安乐窝里给他们打一辈子工,为此我在本科期间在一个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写过上百万字的论文和研究计划(本书中的很多文章的雏形也是源自那时)。但是因为这句话,我在硕士期间几乎一篇像样的文章都没写出来。
如果不是治学之路就此卡死,我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天资也不是完全愚钝,除了学术之外,还能写出这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东西。
硕士那几年翻遍了各个学科的好书,准备随时开溜。
在北京的学术圈里有很多不一样的人,他们是一群“学术公知”。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学科,但是都关心一些共同的话题,他们只不过是用自己的学科语言和经验来解释这些话题。
这些人的书帮我开了不少窍,学了不少经典理论,你在本书中都看得到。
当然,这句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当然了,*需要感谢的人是前老板“罗胖”——罗振宇。
就在临毕业那一年,他给了我一个顺利开溜的机会——做知识策划。这一做就是3年,一共40多期节目,从卖会员到卖货。
这段时光给了我一个很小的变化。
3年前,很多人知道一个“李源同学”,3年之后,大概还能有人想起曾经有那么个家伙,但是叫什么来着?不好意思,忘了!
这段时光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变化。
3年前写东西想的还是那些象牙塔里的宝贝,现在我想的是用户究竟需要什么。
这些都要感谢“罗胖”,是他让我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
因此,这本书理应向他致敬。
2018年春,于北京芍药居
李源,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
历史人物研究专家、编剧、作家。
“罗辑思维”前知识策划人,曾策划《读书人的新活法》、《成大事者不纠结》等四十多期“罗辑思维”节目。
十点课堂著名讲师。
东京梦华录-国学经典 本书特色 《东京梦华录》: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东京梦华录-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多、...
三岛蜷伏 日月重光-抗战胜利受降现场 本书特色 《三岛蜷伏 日月重光》一书主要呈现抗战胜利时各战区日本向中国投降的“现场”状况。主要收集整理当时各报刊杂志的记者...
全世界孩子都想知道的世界历史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全书共分为“史前人类”、“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的故事”等8个部分,包...
中华学人丛书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的高峰,也是近代史研究的经典命题,但是以往研究往往局限于太平天国谈太平天国,本书对太平天国各...
典藏柏杨 历史--帝王之死 本书特色 按《帝王之死》作者柏杨的计算,从皇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这五百五十九个称王称帝的头...
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和心态史等多种分支结合的方法综合性地研究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的动态关系。从追溯西北哥老会的形...
《非理性的人》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西方学
《罗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内容简介:从美丽的卡普里岛到罗马大火,罗马四位臭名昭著的皇帝相继登场。作者一方面根据塔西佗
书前与书后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一面是作者几十年来在翻译介绍史学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如康德、卢梭、孔多塞、梅尼克等人著作时所作的篇篇译序;另一面是作者对宋初三...
微经典--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
史记(文白对照全注全译)(6册) 本书特色 ★ 16开红色锦缎精装,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内容丰富:举凡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文律历、山川地理、...
《瘦身,重启人生》内容简介:瘦身重启之书,献给所有被身材困扰的人:重塑的不仅是身体,也是情绪和心态。珞宁,曾任公司高管、世
《两个月亮》内容简介:本诗集选编了徐志摩诗歌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他的诗里,西方的生活场景与东方的情绪相互交染,在纸上
1750-1950的中国(以细节的眼光审视历史.以哲学的高度评说得失) 本书特色 以细节的眼光审视历史,以哲学的高度评说得失,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
本書中討論的是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
启蒙时代-自由的科学-(下) 本书特色 《自由的科学》是彼得·盖伊巨著《启蒙时代》的第二卷,与**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一起,构成了盖伊对启蒙运动的完整阐释。...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一场震撼世界良心的战争——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国际法西斯的干涉,国
《杨朔散文》内容简介:本书杨朔早期散文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则有不少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通讯
三千年文祸-(第三版) 本书特色一部文祸史,几多辛酸泪。 一部从先秦到晚清3000余年的文祸通史 800多中国历代文人因言获罪警世录:话不要乱说,字不能乱写。 ...
史学卷-欧洲文艺复兴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之史学卷,本书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兰西、德国、英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及尼德兰的史学状况,每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