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是作家二月河记述他的祖辈、父辈及自己前半生生活经历的文字。凌家世代书香,他的父母又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军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1949年后的历次运动都在这个家庭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大时代风云下他们全家的际遇、选择与心路历程。
二月河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革命军人和富农的双重身份,注定了这个家庭命运的特殊性。在作者的笔下,对敌斗争的残酷和人际纠葛的复杂,映衬着父亲的果决与隐忍、母亲的刚烈与温存。在粗砺生活的打磨下,小人物的身上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当岁月逝去,雪中南渡的清冷、小城闹狼的恐怖、逃学摘酸枣偷梨的野趣、鸡蛋茶的香甜,伴着黄河岸边的天籁人籁,明快的、沉郁的、平淡的,那色、那味、那声,为我们展现了作家那段独特的早年经历。
l一门三秀才
l退一步想,夫然后行
l你哥要学我哥,你要学我
l无人区政委
l“二月河”的种子
l吃进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
l我有点失望
l父亲胆小
l不准谈恋爱
l要要不要闹
l必须离
l有情谊,无恩怨
l薛宝钗派
l不要付出感情
l有些事,你负不起责来
l切南瓜的刀
l母亲家的“社情”
l聪明正直谓之神
l俺孩是个吃僧
但母亲并不信服“吃”之一事。她也从没有教育过我要吃好。相反,她的理论是“有口吃的就行”。她吃东西很少,很干净清淡。在洛阳有时熬夜,她到半夜坚持不得,会轻轻拍醒我:“宝,起来跑个腿,到门口街上买个烧饼,夹点肉,你一个我一个。”我就会顺从地揉着惺忪的眼,带上她给的一元。洛阳的烧饼一毛一个,每个烧饼还能夹四毛钱的卤猪头肉,她总是很细心地把她烧饼里的肉用筷子剔出来给我,然后用开水冲一个“鸡蛋茶”——这就是她的夜餐了。有时夜深没有烧饼,但洛阳还有一种小吃:很软很薄的面饼,卷上豆芽、豆腐干条、葱还有酱,这种饼通宵都有。买两卷这种饼,我们娘儿两个都吃,她喜欢吃素,*爱吃的就是饺子,吃饺子她也要素。我和父亲是要吃肉的,她少数服从多数,也必要浇上素“头脑”。父母亲在工作时,我们家是不做饭的,吃食堂。父亲的食堂在军分区武装部,母亲的在公安局和法院。在邓县,因为妹妹们已不再去幼儿园,上学了,请了一位姓雷的保姆。我们都叫她“奶奶”,她来做饭一家吃,偶尔也到食堂打一点菜,母亲星期日偶尔也到武装部和全家吃顿饭。在洛阳之前 (1958年前 ),我们没有全家在家吃饭的记录,但好像我初到洛阳时,和爸妈一块上街吃过一次。母亲是从不带我“上馆子”的。她*大的奢侈就是夜里让我“跑腿”买个饼子,“打打饥荒”。但母亲有时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会给我“做口吃的”。一种是我已谈过的“剔筋”,圆筒的铝饭盒做两碗半:她一碗,我一碗半。再就是“头脑饺子”,这样的馅:炒两个鸡蛋剁碎,豆腐切得米粒一样大,加上碎葱、姜末、碎韭菜,拌起来作料,再加上香油,她擀皮儿她包,绝对不要我插手。她的饺子像是机器做的,个个一模一样,都是拇指大小,一排排士兵一样“站”在她的写字桌上。接着再炒“头脑”,细葱姜用油煸一煸,加上豆腐、胡萝卜、几根粉条,加水,滚了再加糖,端下来放在一边,再重起锅煮饺子。这个饭从来没在夏天做过,都是冬天,这一炒一煮,满屋都是雾一样的“白汽”,加着扑鼻的饺子香、菜香。屋子里通红的煤火,暖融融的,真有说不上来的温馨。星期天院里只有四棵梧桐树,值班的都在前院,这个东厢房里充满的是山西母子情味。她还有一拿手食物,一旦她说“有个火”就会打一个生鸡蛋,用一根筷子不停地“打”那个鸡蛋……打匀了,再用翻花大滚的开水迅速倒进碗中,碗里立刻泛上“鸡蛋花”,像一朵白中透黄的莲花泡在碗中。什么也不用加——我后来在别人家也喝过,有的加糖,也有的加点油盐,炸葱花什么的把鸡蛋“本自的”香味都夺了。淡淡的,透着一丝甜意。一大碗下去,满腹的舒畅、顺和、暖洋洋的。这汤成了我的“终生保留”,头疼脑热、胸闷一下子就消掉了,撒尿如果很黄,喝上两天,也就是两三个鸡蛋,就会变得清清亮亮的——我只是“做得”,做出来的也有“花”,却是散的,没有母亲做得好看,那份“香甜”宜人,也似乎远远不及。 头脑饺子、拨鱼汤、鸡蛋花这是母亲的“老三样”,我吃了半生,从来没有“够”过,我虽做得不如母亲那样好,但觉得即使如此,也必是终生可受用之美食。其实,我更觉得“美”的是那过程,是母亲穿着偏口棉鞋,双脚蹬在铁炉子沿上,小心地往锅里“剔筋”的形象;是她在“白雾”中“下饺子”的影子;是她一边“剁馅”一边看着我的眼神……随着岁月逝去,在我脑海里,像镜子一样愈磨愈清晰。 她极少和子女说家常话。她和父亲一样,从不在家谈单位人事,更不评论社会新闻是非。父母的话题从来就是开什么什么会,谁谁出席,他们自己要下乡之类。他们也从不说“家史”和老一辈的社会关系。只在一次做饺子时,母亲一边包一边和我聊:“咱们老家一年就这一顿白面,年三十吃饺子。 ” 我听这话很新奇,在洛阳,我是每天吃白面的,饺子食堂也三天两头有,不禁问:“老家怎么这个样? ” “咱们那不种麦子。”母亲说,“天冷,麦子产量低。一年一次吃饺子是大事。我和你大娘(伯母)是不能包饺子的,只你奶一人包,也是她下锅煮饺子。她饺子比妈包得好了。 ” “奶奶比你还强?”我有些诧异,因为我这一生,包括母亲逝后的四十年,从没见过有能及得母亲的饺子手艺的。 “她不是捏饺子,是‘做’饺子,一个饺子一朵花。”母亲一边包一边说,“她一个人年二十九要包一夜,在板板上摆饺子也要摆出花样来。 ” 我说:“还不是吃了,何必呢? ” “饺子是吉祥饭,团圆饭。”母亲说,她的脸上绽出微笑,“饺子下出来**盘要祭祖,一个破的也不许有。媳妇们担不起责任。 ” “担不起责任?”也就是破一个饺子的事,她说承担不起。我听她话的当时什么也没想,她也是无意出口,我是在分析她连夜出走参加革命的动机时想到了这句话透露出的蛛丝马迹。 母亲多数时间脾气平和,但对子女不像一般妇女那样母性十足亲热弥密。我很忌妒我的小朋友和同学,到他们家有一种我家没有的“气”,热乎亲情的氛围。在栾川,有一个和我同样大的小伙伴,当着我的面要“吃奶”,他妈也就解扣子开怀,搂着他拍头让他吃——我知道这样子也就是当我面撒娇,气气我就是。我也真的很眼气,回家就闹,也要“吃奶”,母亲那天看去心情不错,她凝神看了我一会儿,坐了床边框上说:“俺孩没吃过我的奶。吃哇!”说着慢慢解开扣子,我就依样一头拱进她怀里使劲吮咂……但也就一分钟的样子,她就拍我的肩头:“行了孩,这窗都是破的,看人照(瞧)见了笑话咱娘儿们……”我其实也就要求我也“有”,当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著名作家,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超级畅销书的作者。
唐宋诗文论薮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的我国古代文学论文集,《唐宋诗文论薮》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要内容是唐宋诗文和古代文化,包括蒙学、奏议、地...
有一个梦想-张炜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包含了作家张炜*为内向的两部著作:《闪烁的星光》与《凝望》。它们都是自语之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忘情流露,长长短短的文字中...
误读红楼 本书特色 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已成春梦了无痕,当挚爱也成心事终虚化,他给自己的人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是记载下这一切,当生命以文字的形式栩栩如生...
陶庵梦忆注笺校 本书特色 本书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
托马斯.曼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托马斯·曼是二十世纪德语文学的领军人物,一生著述丰富。其散文作品语言典雅、机智、风趣,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最后一战-中日湘西雪峰山会战纪实 本书特色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中国战略之父”美誉的蒋百里将军就明确指出,一旦中日开战,抗战是个持久战的问题,而湖南将作为决...
《原来如此的对谈》内容简介:村上春树大力推崇的国民心理学家河合隼雄VS日本文坛天后吉本芭娜娜 用一场直抵人心的对谈,告诉你如何
《精通Android网络开发》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Android网络开发的有关内容,全书共分为5篇,共计25章,从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和
柯奈莉亚·芳柯,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曾担任设计师与儿童图书插画家,一九九二年开始专职儿童文学创作及插图设计。
1900-2000-青春阅读版.哲思卷-百年美文 本书特色 季羡林主编的《百年美文(青春阅读版哲思卷1900-2000)》浓缩百年,萃取经典,营造迷人书香,大师...
《交游与论学:王阳明弟子研究》内容简介:王阳明良知学思想,在他众多弟子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阳明后学文献数量非常多、学术价值高
《创业开公司》内容简介:随着创业热潮的来袭,加入创业大军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创业者们要知道,创业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而是一场
阁楼里的女人: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本书特色 《玩偶之家》《群鬼》《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海达高步乐》,六部戏剧,六个婚姻故事,六种结局,折射出阁...
锌皮娃娃兵 本书特色 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
邵丽,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等刊物,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物选载,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曾获《人民文...
闲话之十九-十年一觉 本书特色 ★庐隐在认识郭梦良之前,曾经把自己与林鸿俊的恋爱故事写成文言小说《隐娘小传》,后来她觉得“隐娘”欠雅,便袭取古典诗词“庐山真面目...
诗话集。书分《前集》60卷,《后集》40卷。《前集》于绍兴十八年(1148)完成初稿并撰自序。至宋孝宗乾道初再加搜辑,编成《后集》
《下一站,你要去哪里》内容简介:★精选一位创业女性与10位出租车司机的相遇与相知,分享23座城市里孤独的人或酸或甜的故事 ★具有
红墙医生-----我亲历的中南海往事 本书特色 他们是在领袖保健工作领或威望很高、口碑很好的佼佼者;他们也是常人眼里充满神秘色彩的特殊职业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
前言与后记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贾平凹出版小说的前言后记共计十八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写作的新路历程,成长经历等,不仅是更有利于阅读小说,也可以看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