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羹、馒头、长崎蛋糕等日常生活中广为人们熟知的寻常果子,到只在偶人节、观月等年中例行节日活动中登场的特殊果子,集日本文化精粹于一身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各个时代传播到日本的文化都对和果子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绳文时代,伴随水稻的传入,和果子的故事开始了。镰仓时代以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出现了唐果子、点心。室町时代,由于与南蛮人的邂逅,日本果子的种类丰富了起来。江户时代,和果子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独特的和果子文化臻至完善,成为一种“五感的艺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各地的果子屋。《3000岁的和果子》从古代开始,经镰仓时代、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对和果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深度解读和果子与外来文化、节庆习俗、茶道、古典文学、地域文化等的关系。从一枚和果子里读懂日本文化,领略3000年的日本史。
☆日本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日式精致与匠心的完美典范,追求色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体验,被誉为“五感的艺术”。
☆和果子不仅美丽又美味,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舌尖上的俳句,味蕾中的《源氏物语》,日本文化的具象化。节庆礼仪、古典文学、地方特色风物……带有日本传统印记的一切,都体现在一枚枚精致的和果子里。
☆春去秋来,岁时有序。和果子,凝结着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时间观,构成了这个国度有关岁月的独特记忆。
☆从绳文时代至今,和果子的三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妙趣横生、滋味无穷的日本史。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果子,背后都有故事,都是日本历史、文化、对外交流的缩影。
☆作者娓娓细述,从外(名称、造型、材料、做法)而内(文化与历史),将和果子的美妙和丰富呈现给读者。
☆作者青木直己,供职五百年和果子老店虎屋25年,专门从事和果子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大成之作,叙事精准、观点清晰,并包含大量详实的**手资料。
☆印制工艺考究,用纸精良,搭配几十幅全彩照片,全方位展示和果子之美。
☆方寸“樱花书馆”系列新作,踏入更贴近生活的饮食领域,新角度探访日本文化史。
序章:历史中的和果子
和果子的今与昔
和果子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于17 世纪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时正值元禄文化繁荣时期。在19 世纪前期文化、化政年间(1804~1830),和果子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阶段。包含炼羊羹在内,这一时期的和果子在形态上已经与现在基本相同。明治初年,和果子迎来了自己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次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方向的巨大变革,也是近代日本的起点。
对于日本果子的历史而言,明治维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拐点。在这次历史变革中,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欧美果子陆续传到了日本。正如本书前面论述过的那样,日本果子正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前有从中国传入的唐果子、点心以及葡萄牙人带来的南蛮果子,近代又有从欧美诸国传来的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这些外来的果子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已经变成了日本的果子,成了广义上“和果子”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过,明治以后传到日本的欧美果子并没有被纳入之前确立的日本果子体系中,或者说并未扎根于其中,而是沿着另外的方向独自发展,形成了“洋果子”体系。“和果子”一词的出现是为了与洋果子区别开来。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和果子”还是“洋果子”都属于“日本果子”的范畴,缺失了任何一方,现代日本的果子体系都无法成立。
*近和果子所面临的一系列状况与明治维新时期相仿佛。譬如新出现了一些不受植物性原材料限制的欧式果子,和果子与洋果子之间的“国界线”正在趋于淡化。同时,和果子的世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时代,才更需要珍视和果子所承载的日本传统,这是和果子屋的义务。
守护传统并非只是墨守成规。在时代所赋予的条件下打开新的思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家和果子店出售“草莓大福”,据说这种果子刚上市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获得和果子业界的认可,但是将大福与草莓混搭在一起的发明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所以草莓大福也逐渐由新果子变成了人们日常食用的普通果子。从其原材料的植物性质来看,草莓大福毫无疑问就是和果子。此外,有的和果子屋还用烤制的小豆馅儿制成蓬松可口、颇有洋果子风味的果子,这种新果子也满足了和果子对原材料的要求。
和果子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难再执着于使用本国产品。现在,面粉大多依赖进口,虽说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和果子,但要想在原材料的使
用上秉持传统,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过去人们可以从蕨菜中提取蕨粉,但现在蕨菜越来越稀有了。葛粉也存在用马铃薯淀粉充当替代品的情形。对于和果子屋而言,不仅要确保新材料供应充足,还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原材料,守护传统是其不可遗忘的使命。笔者工作的地方虎屋就曾作为虎屋文库展示会的主题之一,特意展示过和果子的原材料,这也是守护传统的一种体现。
青木直己
1954年生于东京。立正大学博士后期课程的研究指导毕业。曾任立正大学文学部助手等,1989年进入虎屋股份公司,在日本和果子老店虎屋工作了25年,作为虎屋文库研究的主要人员,从事关于和式点心相关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切身经验和大量详实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现在除在东京学艺大学等担任讲师外,同时进行对时代剧的考证。
译者简介
王俊英
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思想史,日本历史文化。著有《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思想研究》,译有《近代日本的国家构想》(合译)、《相朴的历史》(合译)。
中国土特产轻图典 本书特色 舌尖上的中国,旅途中的记忆中国**本土特产图典和选购指南土特产是乡情的表现,文化的延伸:土特产一方面饱含浓郁的地域特色,充满着浓浓的...
新编胡适文丛-胡适论名著 本书特色 《胡适论名著》为“新编胡适文丛”之一,以全新的编排体例,让人们得以通过与以往不同的角度解读胡适。收录了胡适对于名著的经典文章...
刘仲彬,毕业于高雄医学大学,资深心理师、临床教师、实务督导,“临床心理师的脑中小剧场”粉丝专业主编。于执业第九年惊觉自己有一肚子“非常人”故事,以风趣、幽默的笔...
乡村与城市 本书特色 雷蒙·威廉斯编著的《乡村与城市》共二十五章。**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出英国经验对于...
《深度探索Vue.js:原理剖析与实战应用》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Vue框架基础、框架应用、生态组成、项目实战、框架演进、Vue原
买书琐记-闲趣坊-[上编]-03 本书特色 《买书琐记(上)》(作者范用)收录了《手握旧卷,倍觉情深》;《香港的旧书市》;《书肆书价杂谈》;《北平旧书肆...
毛泽东品国学 本书特色 《毛泽东品国学》: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
西方的没落 本书特色 《西方的没落》是德国史学大师斯宾格勒的代表作,被誉为“西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在该书中,斯宾格勒认为,当西方世界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世...
湘学研究-二O一三年第二辑(总第二辑) 本书特色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
中国人本色 本书特色 这本书里的一些细节非常有趣,作者发表的观点一针见血,有一种局外人特有的敏锐与清醒。它像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隐约看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活在...
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 本书特色 “求通”,是人的本能,也是历史的使命。人要生存,必然要“求通”,历史要前进,也必然要“求通”.发展是硬道理, “求通...
广场的故事——神秘之旅·世界建筑人文故事系列 本书特色 广场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早只是作为市民户外交往和聚集的场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
神话-希腊.罗马及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 本书特色 我们在奥林匹斯山与希腊诸神相遇,在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我们演绎特洛伊战争和俄底修斯历险的戏剧;我们...
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 本书特色 ★阎连科、毕淑敏、许宏读后盛赞★中华文明到底源自何处?★欧美、日本现代化能给中国什么启示?★中国社会大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
字谜解析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古国悠悠,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艺术。在这绚烂瑰丽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灯谜有着分外夺目的光辉,而万谜之源——字...
中国最空间-周时奋文存 本书特色 一个文化人,看祖国的历史名城与山山水水,写出了文化人视角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不同于走马观花后的游记,更多有一份文化思考。城市山水...
宋元戏曲史 本书特色 《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
北京旧闻故影书系24:金石记忆--碑刻铭文里的老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者。他们写作本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北京的地方文献整理和开...
火焰与柔情之地-凉山彝族乡土纪实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人文地理大发现书系藏彝走廊丛书之凉山彝族乡土纪实。流动的云彩呈现出乳白色的烟雾,映照出深藏在山中的彝人村寨...
⊙全新完整版译文,台湾知名译者黄中宪(《项塔兰》《天国之秋》译者)翻译。⊙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力荐,全球销量超过两千万册的畅销书。⊙本书改变了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