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电路设计(下)》是“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丛书”之一,共分上下二册。《晶体管电路设计(下)》作为下册主要介绍晶体管/FET电路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内容包括FET放大电路、源极跟随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压/电流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FET开关电路、模拟开关电路、开关电源、振荡电路等。上册则主要介绍放大电路的工作、增强输出的电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拓宽频率特性等。《晶体管电路设计(下)》面向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具体的实验,抓住晶体管、FET的工作图像,以达到灵活运用这些器件设计应用电路的目的。
适读人群 :相关领域与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广大的电子爱好者适读人群 :相关领域与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广大的电子爱好者没有繁复的数学理论推导,仅需要粗浅的电路知识,以感性认知切入,从理想化模型一步步深入
目录
第1章 晶体管、FET和IC 1
1.1 晶体管和FET的灵活使用 2
1.1.1 使用IC的优缺点 2
1.1.2 使用晶体管和FET的优缺点 3
1.1.3 灵活使用IC以及晶体管、FET 3
1.1.4 灵活使用技术 4
1.2 进入自我设计IC的时代 5
1.2.1 自己设计IC 5
1.2.2 模拟电路今后也将釆用(CMOS)FET器件 6
第2章 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8
2.1 放大电路的波形 8
2.1.1 3倍放大器 8
2.1.2 栅极上加偏压 10
2.1.3 栅极-源极间电压为0.4V 10
2.1.4 FET是电压控制器件 12
2.1.5 输出是源极电流的变化部分 12
2.1.6 漏极的相位相反 13
2.1.7 与双极晶体管电路的差别 14
2.2 FET的工作原理 14
2.2.1 JFET与MOSFET 14
2.2.2 FET的结构 15
2.2.3 FET的电路符号 16
2.2.4 JFET的传输特性 17
2.2.5 放大倍数是跨导gm 17
2.2.6 实际器件的跨导 18
2.2.7 MOSFET的传输特性 19
2.2.8 MOSFET的跨导 20
第3章 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 23
3.1 设计放大电路前的准备 23
3.1.1 源极接地电路的直流电位 23
3.1.2 求解交流电压放大倍数 25
3.1.3 更换FET器件的品种 25
3.1.4 用晶体管替代FET 27
3.2 放大电路的设计 28
3.2.1 确定电源电压 28
3.2.2 选择FET 28
3.2.3 使用低频低噪声器件2SK184 29
3.2.4 决定漏极电流工作点 30
3.2.5 确定RD和Rs 31
3.2.6 功率损耗的计算 32
3.2.7 栅极偏压电路的设计 32
3.2.8 进行必要的验算 33
3.2.9 确定电容C1、C2的方法 34
3.2.10 FET电路中旁路电容也是重要的 35
3.3 放大电路的性能 36
3.3.1 测定输入阻抗 36
3.3.2 确认输入阻抗的高低 37
3.3.3 输出阻抗 38
3.3.4 放大倍数与频率特性 40
3.3.5 高频截止频率 40
3.3.6 更换FET时的高频特性 42
3.3.7 使输入电容变大的米勒效应 44
3.3.8 如何提高放大倍数 45
3.3.9 电压增益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46
3.3.10 噪声特性 47
3.3.11 总谐波失真 49
3.4 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应用电路 50
3.4.1 使用N沟JFET和负电源的电路 50
3.4.2 使用零偏置JFET的电路 51
3.4.3 150MHz调谐放大电路 53
3.4.4 高增益、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 55
3.4.5 高输入阻抗低噪声放大电路 56
3.4.6 简单的恒流电路 58
第4章 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设计 60
4.1 源极跟随器的工作 60
4.1.1 与源极接地电路的不同之处 60
4.1.2 输出与输入的波形是相同的 61
4.1.3 输出阻抗低的原因 62
4.2 源极跟随器电路的设计 63
4.2.1 确定电源电压 63
4.2.2 选择FET 63
4.2.3 对FET的要求 64
4.2.4 偏置电路的设计 64
4.2.5 确定源极电阻Rs的方法 65
4.2.6 FET的发热——计算漏极损耗 65
4.2.7 确认*高使用温度 66
4.2.8 决定电容C1和C2 67
4.2.9 电源的去耦电容器 67
4.3 源极跟随器的性能 67
4.3.1 输入阻抗的测定 67
4.3.2 输出阻抗 68
4.3.3 负载电阻变重时的情况 69
4.3.4 推挽 70
4.3.5 使用功率MOSFET 71
4.3.6 测定振幅频率特性 73
4.3.7 噪声和总谐波失真 75
4.4 源极跟随器电路的应用电路 76
4.4.1 采用N沟JFET和负电源的电路 76
4.4.2 采用P沟JFET和负电源的电路 77
4.4.3 源极跟随器+恒流负载 78
4.4.4 采用JFET的推挽源极跟随器 79
4.4.5 FET与晶体管混合的达林顿连接 80
4.4.6 源极跟随器+OP放大器 82
4.4.7 OP放大器+源极跟随器 83
第5章 FET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85
5.1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构成 85
5.1.1 晶体管电路中的基极电流 85
5.1.2 使用MOSFET能够使电路简单化 87
5.1.3 晶体管电路中必须有防热击穿电路 87
5.1.4 MOSFET电路中没有热击穿问题 88
5.1.5 简单的温度补偿电路 89
5.2 MOSFET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90
5.2.1 放大器的设计指标 90
5.2.2 首先确定电源电压 91
5.2.3 OP放大器的电源电路是3端稳压电源 92
5.2.4 关于源极跟随器级的电源 93
5.2.5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93
5.2.6 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与电容器 94
5.2.7 选择源极跟随器用的FET 94
5.2.8 需要有散热片和限流电阻 96
5.2.9 源极跟随器偏置电路的构成 97
5.2.10 偏置用恒流源的讨论 98
5.2.11 选择温度补偿用晶体管 98
5.2.12 确定偏置电压VB 599
5.2.13 OP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放大级 100
5.2.14 输入电路外围使用的器件 100
5.2.15 为使电路正常工作所加入的各元件 101
5.2.16 对于扬声器负载的措施 101
5.3 功率放大器的调整及性能评价 102
5.3.1 电路的工作波形 102
5.3.2 温度补偿电路的工作 103
5.3.3 低频放大器的性能——频率特性和噪声特性 104
5.3.4 与晶体管放大器的失真率特性比较 105
5.4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106
5.4.1 并联推挽源极跟随器 106
5.4.2 100 W低频功率放大器 108
第6章 栅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 110
6.1 栅极接地的波形 110
6.1.1 实验电路的结构 110
6.1.2 非反转3倍放大器 111
6.1.3 源极波形与漏极波形同相 112
6.2 栅极接地电路的设计 114
6.2.1 电源电压与FET的选择 114
6.2.2 求交流放大倍数 114
6.2.3 确定Rs、R3、RD的方法 115
6.2.4 求*大输出电压 115
6.2.5 偏置电路的设计 116
6.2.6 确定电容C1~C5的方法 116
6.3 栅极接地电路的性能 116
6.3.1 输入输出阻抗的测定 116
6.3.2 针对高输出阻抗的措施 117
6.3.3 放大倍数与频率特性 118
6.3.4 高频范围的特性 118
6.3.5 频率特性好的原因 119
6.3.6 输入电容Ci不影响特性的证据 120
6.3.7 使用2SK241时为什么没有变好? 121
6.3.8 噪声和总谐波失真 122
6.4 栅极接地放大电路的应用电路 123
6.4.1 视频放大器 123
6.4.2 栅-阴放大连接 125
6.4.3 栅-阴放大连接自举电路 126
6.4.4 低噪声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 128
第7章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131
7.1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 131
7.1.1 过去的OP放大器——电压反馈型 131
7.1.2 新型的OP放大器——电流反馈型 132
7.1.3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与电压反馈型OP放大器的比较 133
7.2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的基本构成 135
7.2.1 输入缓冲与跨阻抗 135
7.2.2 输出级的构成——射极跟随器 136
7.3 电流反馈型视频放大器的设计、制作 136
7.3.1 视频放大器的设计 136
7.3.2 电源电压和晶体管的选定 137
7.3.3 由发射极电流决定各电阻值 138
7.3.4 源极跟随器的设计 138
7.4 视频放大器的性能 139
7.4.1 电路的检验 139
7.4.2 输出阻抗的测定 139
7.4.3 增益及频率特性的测量 140
7.4.4 与电压反馈型OP放大器比较 141
7.4.5 频率特性的改善 141
7.4.6 方波的响应 143
7.4.7 视频放大器的噪声特性 144
7.4.8 跨阻抗的测定 145
7.4.9 输出偏移的原因是什么 145
7.5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146
7.5.1 栅-阴放大连接自举化的视频放大器 146
7.5.2 输入级采用晶体管的电流反馈型放大器 147
7.5.3 使用电流反射镜的电流反馈型放大器 148
第8章 晶体管开关电路的设计 150
8.1 发射极接地型开关电路 150
8.1.1 晶体管的开关 150
8.1.2 从放大电路到开关电路 151
8.1.3 观测开关波形 152
8.1.4 如果集电极开路 153
8.2 发射极接地型开关电路的设计 154
8.2.1 开关晶体管的选择 154
8.2.2 当需要大的负载电流时 155
8.2.3 确定偏置电路R1、R2 157
8.2.4 开关速度慢——μs量级 158
8.3 如何提高开关速度 159
8.3.1 使用加速电容 159
8.3.2 肖特基箍位 160
8.3.3 如何提高输出波形的上升速度 161
8.4 射极跟随器型开关电路的设计 162
8.4.1 给射极跟随器输入大振幅 162
8.4.2 开关速度 164
8.4.3 设计开关电路的指标 165
8.4.4 晶体管的选择 165
8.4.5 偏置电阻兄的确定 166
8.5 晶体管开关电路的应用 166
8.5.1 继电器驱动电路 166
8.5.2 LED显示器动态驱动电路(发射极接地) 168
8.5.3 LED显示器动态驱动电路(射极跟随器) 170
8.5.4 光耦合器的传输电路 171
第9章 FET开关电路的设计 174
9.1 使用JFET的源极接地型开关电路 174
9.1.1 给N沟JFET输入正弦波 174
9.1.2 给P沟JFET输入正弦波 175
9.1.3 JFET的传输特性 176
9.1.4 正弦波输入波形被限幅的原因 176
9.1.5 开关波形——正常导通与正常截止 177
9.1.6 FET用于高速开关的可能性 178
9.1.7 设计JFET开关
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一对上海退休老夫妻。大学学历,退休前从事工业设计工作。老杨和老张几十年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勤恳敬业,爱家庭,喜交友。退休后,生活平淡但自由...
《国家竞争优势(上)》基于1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迈克尔•波特第一次对此给出了全面的理论解释,也就是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上)》一书中...
一本蒂姆·伯顿独家授权的导演自述全景展现伯顿成长轨迹及创作过程挚友约翰尼·德普两度作序推荐历时十七年采访整理,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一本书带你读懂ChatGPT背后的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作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等领...
“你活得不快乐,就不算生活过。”小红书百万粉丝、人气少女漫画家范小白的疗愈花园:以独一无二的笔触所描绘出的萌系青春图鉴。十年前读高木直子,十年后读范小白。生活原...
这是一部源于美国畅销于全球的广告学教科书,自第一版始,先后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汉语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韩国、有90...
保罗·迪尼,1998年至2003年间艾美奖得主,《蝙蝠侠:超越》、《蝙蝠侠新冒险》的制片人。亚历克斯•罗斯(Alex Ross) 美国知名漫画家、插画家。擅长超...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重要的作家、画家、艺术评论家与社会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引领当时的潮流,而且对后世产生...
鲜橙畅销书作家,热门影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原著作者。作品以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获得万千读者追捧,充满励志、治愈能量。出版作品:《太子妃升...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最新的长篇哲学著作。在本书中,巴迪欧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录写作手法,将《理想国》原书中的古希腊背景换成现...
作品目录论语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对耶稣的研究大体上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从宗教信抑出发,“在信抑中寻求理解。”这类研究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但对非信徒或那些想要“在理解中寻求信仰”的人们来说,却...
当世界迎来大变局,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当如何在风浪之中捕捉机会与空间?面向国内: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为何说需警惕“封闭”,应坚持开放?如何躲避陷阱,面对日趋...
香港标志性作家董启章 辨析心身关系力作红楼梦奖、台北书展大奖获奖作品一个文学幻想与科学幻想交融的爱情故事◎ 编辑推荐☆ 董启章是香港文坛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作家,文...
"常书欣:山西人氏,国内警匪、刑侦题材代表作家。2016年,常书欣的代表作《余罪》畅销100万册,引发了阅读狂潮。2020年,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诈骗愈演愈烈,他...
鸡蛋花花,布偶设计师。1999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后在大学任教至今。业余时间较多,凭兴趣而创作,涉足设计多领域,插画、首饰、flash动画、布偶、黏土...
医道端宗 本书特色 本书之于祖国医学,发前人未发,正今人未正,深入浅出,周全细微,秉承古心,妙巧今用,从入门到精深各方面均有论述,包括医学与哲学的本质、医学与疾...
李开复博士联手科幻作家陈楸帆,预测无限接近真实的科技未来解析未来20年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趋势,思考科技落地对人与人类社会的冲击刘慈欣、杨立昆、萨蒂亚·纳德拉、瑞...
这碗粥,离经叛道,纯良无二。喜欢天马行空,在现实和童话之中畅想。作品:《采红》《绊橙》《却绿》《逢青》《扶蓝》《乌白》
☆编辑推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碧,历年法律随笔集,以女性视角解读女性相关热点案件◇买妻案、家庭中的冷暴力、弑母、性别暴力、生育权等女性权益屡受侵害,在法律中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