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基本的著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精心译注,文白对照,精装珍藏,古为今用 无障碍阅读 精辟透彻。
★阳明心学经典 儒家之作,全译全注、文白对照、精僻透彻讲解详评,通俗易懂,无障碍展现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等高度称赞!毛泽东、章太炎、梁启超等一致推崇!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百部,精心筛选,倾力打造,全译全注、简体横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一、心即是理——徐爱录
一、心即是理——徐爱录
徐爱(1488~1518),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王阳明的**位学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
1.徐爱引言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①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②。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③,处困养静,精一之功④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或先怀忽易忿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先儒:指程颢、程颐和朱熹。
②“断断乎”句:意为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世也不会有疑惑。出自《礼记·中庸》。
③居夷三载: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上疏抗辩,获罪下狱,后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前后三年。龙场当时尚未开化,所以称“夷”。
④精一之功:为精纯的功夫的意思。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译?文
王阳明对于《大学》当中“格物”等观点,全以郑玄作注、孔颖达作疏的《礼记·大学》为准,即朱熹等大儒们认为是误本的那一版本。开始听说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并且对先生的学说抱有怀疑。后来,我用尽心力,综合起来后进行参照对比,再向先生本人请教。*后我才明白先生的学说像水之寒冷,又像火之热烈。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后世出现的圣人也不会怀疑它的正确。先生的睿智与生俱来,并且他为人和蔼、坦荡、平易近人、不修边幅。人们只知道先生年轻时豪迈不羁,曾经热衷于诗词文章的修习,受过佛、道两家学说的熏陶,乍一听到他的学说,都把它视为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不再深加探究。孰知先生在贬居贵州的三年当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修身静虑,精纯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进入了绝妙的境界,归入中正之旨。
我日夜在先生门下修习,聆听他的教诲,认为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会感觉浅易,而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十分高深。表面粗疏,但认真探究就越发感到精妙。接近时好像浅近,但深造时就觉得无穷无尽。修习十几年来,我自己觉得还没能窥探到它的边缘。当下的学者,有的与先生仅仅有过一面之缘,从没有听过先生的学说,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怀着轻视、偏激的心理,还没有仔细交谈便根据传闻草率地妄加揣度,做下了臆断。这样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的学生们,听了先生的教诲,也是大都遗漏的多而学到的少。就好比相马的时候,仅仅看到了马的性别、颜色等表面情况,却漏掉了识别千里马的关键特征。因此,我把先生平日里的教诲尽悉记录了下来,给同学们传阅,然后共同考核订正,以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
学生徐爱记
解?读
此段为全文之开篇,首先介绍王阳明的概貌。王阳明乃古代先儒群体中之一员,也是代表性人物,创良知之说,开心学之河,打破了宋以来程朱理学一统儒学的局面。其形象、特性与先哲先贤们一样,既有其共性,亦有其个性。王阳明天资聪慧,是为共性,但却和悦坦诚、不修边幅,亦共性,亦个性,大凡先圣先哲们,其心地祥和,举止随和,处事顺其自然;王阳明年轻时豪迈不羁,又曾广博于诗文,深入研习佛教和道教的典籍,同样既共性,亦个性,孔子十岁即立志于学,王阳明年轻的豪迈亦是一种鸿鹄之志向……总之,王阳明是古代一位既有学术成就,又有君子之德的大儒、醇儒。
2.亲民与新民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①,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②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③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④‘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⑤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⑥,‘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注?释
①“如云”之后所引之语皆出自《大学》。
②亲亲仁民:出自《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③“舜使契”二句: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契,商族的始祖,帝喾之子,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司徒,掌管教化之职。敷,布、施。五教,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④“《尧典》”句:克明俊德,出自《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俊,通“峻”,高大。明明德,出自《大学》,意为弘扬善良的德行。
⑤“以亲”句:出自《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⑥修己以安百姓:出自《论语·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徐爱问:“《大学》中‘在亲民’一词,朱熹认为应当写作‘新民’,并且后面的文章有‘作新民’的词句,可以作为他的凭证。先生却认为应当依照旧本作‘亲民’,您这样认为也有什么依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意思是自新之民,自我更新,与‘在新民’中的‘新’含义不尽相同,怎么能用这作为依据呢?‘作’和‘亲’相对应,但不是‘亲’的意思。下面所讲的‘治国’‘平天下’等地方,都没有对‘新’字发表阐述。如:王阳明认为,“亲民”不但要养育民众,还要教化民众。‘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等,这些都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孟子》中的‘亲亲仁民’所说,‘亲之’也就是‘仁之’,对他们‘亲’也就是对他们‘仁’。百姓缺少亲情,舜命契担任司徒,‘敬敷五教’,教化百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他们相互亲近。《尧典》中说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比如孔子所说‘修己以安百姓’一句,‘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兼有教化和养育两个意思,朱熹说成‘新民’,意思就显得偏僻而狭窄了。”
解?读
《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亲民”的“亲”改作“新”。王阳明认为应该遵从《大学》古本,“亲”字不能改。孔子的仁学与孟子的仁政,其核心都是“爱人”“亲民”。新民与亲民,可视作儒者对精英与平民关系的两种模式的想象。新民取自上而下之姿态,偏于教化,启蒙,改造民众,鲁迅鞭笞国民性之呐喊就是如此;亲民反之,自下而上,顺从共同体既有之历史文化传统和一般民众的需求与愿景。王阳明的见解显然更合于孔、孟首倡“仁”爱之心曲,辨朱熹之“新”,正先圣之“亲”,功益于后生。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著有《王文成公全书》。
明代方志选编序跋凡例卷-(全二册) 本书特色 ★ 32开布面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中国地方志年鉴》编辑部主任王熹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德信等...
诗说中国五千年.宋辽金元卷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渊源流长,从诗三百到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近代白话自由诗,无不饱含着诗人浓烈的情感,...
远古人类 本书特色 《远古人类(精)》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远古人类 内容简介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吗?直立行走有哪些好处?我...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辽宋夏金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由
追踪埃及诸神的脚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孩子们理想选择的书,他们肯定会被它生动的故事、流畅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在轻轻松松追寻古埃及、罗马、希腊的踪...
耶鲁美国小历史 本书特色 《耶鲁美国小历史》是继《耶鲁科学小历史》《耶鲁文学小历史》之后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历史”系列新成员。《耶鲁美国小历史》生动地讲述...
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马克思晚年所写的一部史学手稿,大概写于19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共有四本笔记本。书中按编年顺序摘录了公元前1世纪初...
话说中国(1-16卷)(箱装)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者李学勤教授担任总顾问,并由他精心组织著名断代史专家孟世凯、许...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的面儿上有数不尽的精彩故事,给今人以极大的启迪。雄主打江山讲述的创业智慧,为臣之道反映的职场生存法则,道义和利益面前折射...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全二册) 本书特色 ☆ 一表通览唐代高门家族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收录有唐一代曾任宰相的九十八姓三百六十九人的家族谱...
新书--洛伦佐·德·美第奇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精装) 本书特色 《洛伦佐·德·美第奇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讲述了洛伦佐·德&...
老档案 本书特色 《老重庆影像志》从书共十本。它 们从不同的视角,管窥这座城市的昨天,内容涉及市政变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文脉流转传承等方面,...
本书所辑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行文浅易清晰
30年前,一場持續十年,近百萬軍人參與的中越戰爭,給中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來重大的影響,也由此揭開了中國改革
师出之名-中外著名宣战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著名的宣战书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是“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
羊城后视镜:6 本书特色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
《新手这样开办公司》内容简介:资金怎么筹集?公司怎么注册?项目怎么寻找?业务怎么开展?人员怎么招聘?制度怎么制定?培训怎么
李敖论二二八:你不知道的二二八 另一面的二二八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中国...
团购:蒋介石秘事3册 本书特色 “蒋介石秘事”3册,从研究蒋介石的书籍、论文中选取1920-1949年蒋介石书写的信函、日记和手令,内容涉及家庭、婚姻、政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