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十五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义军。到了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十二年的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就是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就是所谓的“度田令”。刘秀在他的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以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治。纵观刘秀的一生前半生可以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不仅能打天下,他治理国家的本事也非常高明,堪称是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刘秀传(全新彩图版)/中国著名帝王》带领大家走入历史,为广大读者揭示,两汉之际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
《中国著名帝王》以帝王们的一生为主线。从他们的家族渊缘入手,以历史小说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帝王们一生的沉浮。在打天下与守天下的风云战场中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历史功绩,将帝王和他的大臣们一生的传奇人生,不遗余力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的历史文化盛宴。《刘秀传(全新彩图版)/中国著名帝王》是中国著名帝王系列之一,记录了刘秀的帝王人生。
自幼失亲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公元前5年1月),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了。这时候,西汉王朝已经处于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岌岌可危。哀帝是西汉王朝倒数第三个皇帝,即位于刘秀出生前二十个月(公元前7年4月),在位仅仅六年。刘秀的父亲刘钦,是济阳县的县令。至于刘秀具体的出生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出生于“县舍”,也就是县令的官邸;而另一种则说他出生于“济阳宫”,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原来济阳县“有武帝行宫,常封闭”,在刘秀快要出生的那段时间,其父“以令舍下湿,开宫后殿居之”。从血统上看,刘家属于西汉的皇族。刘秀是西汉高祖刘邦九世之孙,汉景帝之后。到景帝之后,五世而衰,到了刘秀时已很难称得上显赫的皇胄贵族了。刘钦的夫人,也就是刘秀的母亲姓樊,是当时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唐河南)樊重的女儿,字娴都。樊氏“世善农稼,好货殖”“为乡里著姓”。从这里可以看出,就是一个大地主兼大商人的家庭。娴都因为性情婉顺,尊崇礼仪,“自为童女,不正容服不出于房”,所深受族人敬重。相传刘秀出生的那天夜里,“有赤光照室中”,俄顷,樊氏生下一子,即刘秀也。刘家的人看到这样的奇景觉得奇怪,便让卜者王长为新生儿占卜未来。王长经过一番仔细推算,避开左右对刘钦讲:“此兆吉不可言。”王长的意思是说,这孩子有“不可言说”的大福大贵。相传就在这一年,当地还出了些不寻常的事:一是田里生了“嘉禾”,即一株禾稼茎秆上长了九个金灿灿的大谷穗。老百姓纷纷议论说这是秀出班行,况且九数为大,黄色为贵,预示将有贵人诞生。再有就是“凤凰来集”。大家都知道,凤凰历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凤凰出现自然是一种圣瑞。面对这些非凡的瑞兆,刘钦的心里似乎也觉得有点异样,也就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将来真能够出人头地,所以便根据嘉禾之瑞,给他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叫作“秀”。当然上述的这些传说,显然都是无稽之谈,根本不足为凭。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刘秀的父母双双去世。对于年龄只有九岁的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样的事情自然是非常沉痛的打击。幸好当时在萧县(今属安徽)做县令的叔父刘良收养了他。刘良,字次伯,经举孝廉步人仕途。此人虽然在性格上说有些懦弱,但对刘秀的抚育还是非常尽心尽力的。就这样,刘秀在叔叔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求学长安刘秀的家里共兄弟姐妹6人,大姐刘黄,二姐刘元,妹妹刘伯姬;大哥刘绩(字伯升),二哥刘仲。在兄弟当中,他排行*小。在刘氏兄弟中,刘秀和刘绩*有出息,但这一母同胞的哥儿俩脾气禀性却截然不同。刘绩“好侠养士”,刚毅慷慨而比较外向。刘秀则“性勤于稼穑”,谨厚而比较内向。刘绩经常笑话刘秀整日只知埋头干田间的农活儿,“比之高祖兄仲”。原来,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擅长理家治产业,刘邦的父亲总是因此数落刘邦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像刘仲那样勤力。到了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一次在给老父亲祝寿的时候,刘邦想起以前的事就问道:“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这句话给了老父亲一个很大的难堪,当时“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说起这位刘仲,对政治则是一窍不通。刘邦封他为代王,有一次匈奴进犯,他竟然吓得弃官逃跑,因此被削夺了爵位。刘縯把刘秀比作刘仲,意思是说他和刘仲一样,也是个窝囊废。刘秀对于哥哥的嘲笑,并不在意。刘秀在萧县叔父那里受完初等教育之后,决心走出家乡,去京师长安的太学(所谓“太学”,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大学)继续深造,亲眼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刘秀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当时*大的城市长安,见识的东西多了,眼界自然比以前开阔多了。当时他跟随一位名叫许子威的先生学习《尚书》。许先生是庐江(今属安徽)人,后曾官拜中大夫。《尚书》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经》,是古代政治文献如记事文告、命令、讲话记录等的汇编,据说经由孔子删订。史载,刘秀学习《尚书》“大义略举”之后,“因学世事”;由于他聪颖勤奋,故“朝政每下,必先闻知”,而且“具为同舍解说”,即把自己所“闻知”的“朝政”解说给同宿舍的人听。应该说,在长安这种学习经历,对于刘秀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当时与刘秀一块儿来京城太学学习的还有族兄刘嘉。刘秀这位族兄也是自幼父母双亡,由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刘嘉因为性情仁厚,所以刘钦对待刘嘉视如子。由于这兄弟俩自小一起长大,如今又同来太学学习,所以倒是很好的一对伙伴。刘嘉除了学习《尚书》外,还学习《春秋》。不过比较来看,刘秀却是一个更为活跃并很有胆气的人物。那时南阳上层人士往来长安,他与这些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并为之效力。为了解决求学盘资的不足,刘秀与同宿舍住的韩子共同凑钱买了一头驴,租给别人使用以赚钱,不想此做法还真见经济效益。有一次,为了替季父家追回逃租,他竟然诉讼到大司马严尤那里。严尤见刘秀一表人才,所以对刘秀非常赏识。这些就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刘秀便是个颇有政治头脑且善于经营管理的人,说明其思维敏捷,并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史书称他“仁智明远,多权略,乐施爱人”,大体还是不差的。……
魏尔伦传 内容简介 极端的性格导致了魏尔伦悲剧性的一生:作为双性恋者,结发妻子和天才诗人兰波*终都弃他而去;因为枪击兰波事件被判入狱;又因殴打和威胁母亲被判监禁...
知识英雄愿意相信,为社会创造财富、税收、就业机会等一切美好事物的企业将是未来社会的主干;愿意相信,企业、企业家地位上升的
政学先生 本书特色 李村编*的《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政学” 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 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世炎 本书特色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
诗人.斗士.预方家-许寿裳谈鲁迅 本书特色 许寿裳是近代中国的先觉者、先行者,一位诚爱的君子, “一座进步自由的灯塔”,他壮年警言: ...
朱德战传-共和国首任总司令 本书特色 “本世纪*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无私忠于职责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
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传-关于自由.爱情与真我 本书特色 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名字,见过她的模样,她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布丽吉特”狂潮。...
《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从冰心到张爱玲》内容简介: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历史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本书以时代大背景与女性主体
《贫民窟的喜剧之王》内容简介:诺亚的妈妈是南非黑人,爸爸是欧洲白人。由于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他的出生就是犯罪。住在贫民窟的
末世乱象-明光宗泰昌 明熹宗天启 本书特色 大婚之后,朱翊钧便与生母慈圣皇太后分在两宫居住,他自己与皇后王氏居住乾清宫,慈圣太后则搬进了专门为她修建的慈宁宫。每...
向前进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不抛弃,不放弃,每个梦想皆能成真。康洪雷、柳云龙、李杨作序,冯小刚、刘若英联袂推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基金向地震灾区捐赠...
不平则鸣:与周海婴父子谈鲁迅 本书特色 《不平则鸣——与周海婴父子谈鲁迅》——一位退休刑警读鲁迅。本书以鲁迅研究领域中流行的“鲁迅精神”的灵魂是“立人”为靶子提...
和珅秘史(图文本上下) 本书特色 《和珅秘史(套装上下册)(图文本)》:英雄不看出身,神奇的发迹过程稚嫩变老练,关键是领会皇上的意思官场如战场,表现自己*重要热...
《唱支山歌给党听》内容简介: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百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推动中小学校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特色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左宗棠少...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 本书特色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六十年来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蒋介石本人的著述。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 内容简介 虽然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
鲁迅回忆录 本书特色 《鲁迅回忆录(手稿本)》:尘封五十年手稿完整呈现鲁迅这个人,鲁迅那些事。鲁迅回忆录 内容简介 这本《鲁迅回忆录》母亲许广平写于五十年前的1...
杨宪益的自传是以英文写成的,《漏船载酒忆当年》是其中文译本。自传的意大利文译本的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这从一个
安东尼奥尼与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人万万想不到我在这里给他们拍影片”:展示安东尼奥尼与“中国”背后的故事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何东作序力荐纪念安东尼奥尼诞辰100周...
《组织经验萃取》内容简介:组织经验萃取的本质是把专家如何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级套路”梳理出来。本书围绕组织经验萃取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