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多种实战兵器, 包括长兵、短兵、远程兵器、卫体兵器和原始热兵器等。所录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绘图的基础上, 深刻阐述其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等, 并辅以战争故事, 力图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兵器体系, 清除小说、评书和戏曲带来的误导, 还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原貌。
拂去历史尘埃,再现饮血之兵!
原创64幅高清绘图具现兵器之美、战技之威!
深度还原,细致描摹。400余张线图、文物图、实照与文字的结合,让您更轻松地感受兵器的魅力。
战争,成就了数千年的兵甲演变。兵甲,见证了诸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一书收罗了叱咤于古代战场的诸多兵器,详述其诞生、发展、演变和曾将风光,并在图片的配合下展现兵器的结构及使用方式。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您在各个时代的血色兵锋中,加深对武器的了解,并对战场用兵有一个初步印象。
海报:
前言
颇为遗憾的是,宋代冷兵器出土实物依然稀少,而在遗憾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北宋流传下一部非常详尽、具体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这部军事著作对当时的大多数实用兵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甚至有图画作辅。我们对宋代枪矛的研究,都要基于此书展开。
书中所载的攻防器械有拒马枪、拐突枪、抓枪、拐刃枪这几种名目。
拒马枪的结构非常简单,以两排长枪互成直角穿过中间有孔的固定木桩,就可以抵挡骑兵的突袭。这种结构的器械可以降低士卒抵挡骑兵冲击时造成的伤亡。
拐突枪、抓枪、拐刃枪三种器械有些大同小异,枪杆长度多在两丈四五左右,枪头长约二尺。不过这三种武器枪头的形制都比较独特,枪刃或有倒钩,或有突棱,或有铁刺。拐突枪和拐刃枪的枪杆末端不再是常见的镦,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短小的木质握把,被称为“拐”。这些奇怪的构造,都是为了便利守城士兵用来袭击敌方攀城士兵,破坏攻城器械所创造。
在野战枪矛中,有捣马突枪、素木枪、鸦项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槌枪、太宁笔枪、锥枪、梭枪等等。而捣马突枪在书中跟单手剑一同出现,枪刃宽阔如剑,长度或许不大,可以单手操用。
单钩枪、双钩枪这类骑兵用枪在形制上有了新的特点,它们不但在枪头侧翼加了倒钩,而且还在枪杆中段附加了绳环。倒钩,是用来防止被人挟持夺枪的构造,倘若在宋代战场上还有人敢施展尉迟敬德的夺槊技法,那么被挟枪者只需要大力向后抽枪,带倒钩的枪刃就足以帮助其摆脱困境。显然晚唐五代已经有太多模仿尉迟敬德的军人,迫使兵器制造者们研发出这种防止被夺的构造。而枪柄上新出现的绳环,则是为了解决骑兵行军时携带不便的问题。过去的骑手们无论是否有警况,都要用右手将枪矛竖执或者横在马背上,非常容易疲劳。给枪柄中段加上绳环以后,骑手们在非战时就可以将枪环套在肩上,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骑兵体力。这两处变化充分证明宋代兵器在细节上已经非常完善,而且比前代更为注重使用者的经验反馈。
素木枪和鸦项枪为宋代步兵用枪。这两种枪跟前代作品没有较大区别。鸦项枪之所以得名,则是因为在骹部用了一圈白锡,颜色上像是乌鸦脖颈的白圈。
槌枪的枪头没有常见的铁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球形的木制枪头,是校场教练、阅兵使用的练习用具。而所谓太宁笔枪,则是在普通长枪刃下数寸处加装带刺的小铁盘,也是起到防止被敌人夺枪的功用。
锥枪枪刃特殊,被打造成四棱锥体状,非常坚固锐利,形同破甲锥。在宋代,无论是中原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铁甲都已经非常普及,甲骑具装甚至有复兴之势。锥枪的出现,体现了当时军人为了极限化长枪破甲能力而做出的努力。梭枪就是标枪,长只有数尺,是南方少数民族惯用的武器。使用者往往单手执梭枪,另一手执盾,将梭枪投出数十步远,被刺中者几乎立时毙命。因其独特的战斗方式和强大的威力,也被北宋官方注意并且收录书中。
宋代长枪的衍生品不仅有此前常见的旗枪,还有将长枪与推车结合起来的枪车。旗枪一方面可以用作旗帜,发布号令,在紧急关头还可以用来格斗。而枪车则用途广泛,野外行军时可以用来布置临时营垒,防止骑兵冲突,而在巷战之中则可用来带头冲突,击溃密集的步兵。
除了《武经总要》中的记述,在宋代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此时的枪矛武器装备相当普及,比率上不亚于唐代。北宋的《大驾卤簿图书》,是描绘皇家仪仗队接受检阅场景的巨幅画作,其中官兵5481人,兵仗1548件,枪矛所占比例不小。在另一副南宋作品《中兴瑞应图》中也随处可见执枪警戒、仪卫的甲士、骑兵。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太极白熊:军史爱好者,热衷于唐代中前期的军事历史,对传统武术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喜太极、形意等内家门派,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武术古典实战技艺在军阵中的作用。
文韬:古兵器研磨复原爱好者,一直致力于魏晋及之前时代冷兵器、军用护具的研究与复原工作。
赵开阳:师从日本剑道名家,修习剑道多年,涉猎多种格斗技艺的学习和研究,擅长古代格斗技巧及剑道研究。
肇英:传统弓箭爱好者、职业作者、历史研究者,研究主攻方向为中唐至北宋元丰改制前的职官制度、日本政治制度史等。
虎符: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指挥车车长,从军经历使其对古典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特别是军人防护领域上有着独到的理解。
巨侠:七十年代生人,剑道三段,长期从事东西方古代兵器、甲胄的研究。
王龙润:古代火器和明代军事历史研究者,一直注意发掘古代军事领域武器发展的同源性,用现代科学思维理解中国古代火器的技术水准。
《南亭笔记》16卷,署“武进李伯元著,泾县胡寄尘校订”,上海大东书局1919年7月石印本。李伯元,名宝嘉,原名宝凯,字伯元,别号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本书特色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以托马斯·杰斐逊为中心,讲述被许多人遗忘的*...
夏曾佑讲中国古代史-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内容简介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
中国历史的教训 本书特色 「因为良知写给国人的书」。这里有「中国人不能不知的历史」,更有「中国人可能不知的教训」。光荣与沉疴——「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次总...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第一辑 本书特色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荟萃了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00张图,2万字记者一手报道)、英国著名讽刺画报《笨拙》(15...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西夏、元代...
奇才辛弃疾-理想和现实 本书特色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 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 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
里根、戈尔巴乔夫、无名间谍、外交官、科学家……炭疽工厂、太空战、核攻击自动化……谈判、迷失、大崩溃、末日恐慌……美苏之间
民国《续修文山县志》点注 本书特色 民国《续修文山县志》点注是关于云南省文山州原文山县地区(相当于今天文山市及砚山县部分地区)的一部地方综合文献。记事年限上起清...
《创造你想要的世界》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当下年轻人的实用励志书。在这本书中,蜜芽宝贝创始人刘楠以真诚诙谐的口吻,毫无保留
东域纪程录丛:古代中国闻见录 内容简介 《东域纪程录丛》记录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过程。前一部分具有序论性质,对中世纪末叶以前相关作者及其著作中关于...
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 本书特色 明清艺术史、学术史研究前沿令人瞩目的Z新力作。司马小松,乾嘉时期访碑*人。近年,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机构集中公布了数百通...
明史讲义 本书特色 这本《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篇:**篇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 本书特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犬牙交错,且时有盈缩,历来没有一本较为详细的能够反映战国各诸侯国面貌的考释性地图文...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本书特色 所谓“北辰一刀流”是日本文政年间千叶周作创立的剑术流派.把以往的剑术升格到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境界,并且研习之人多有通朱子学与汉诗者。...
新世界史 本书特色 1.传奇作者,毕生积累:孙隆基先生是华语世界非常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早已家喻户晓,深刻影响了几代读者。2.首部专...
史记疑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书依据国际劳工运动大量的新数据库,对劳工运动进行了长历史时段和全球范围的研究,揭示出19世纪晚期以来地方的劳工运动与国际
《生命之歌:镜头背后的身心重生之路(精装版)》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这是一个人通过相机去修行、去获得身心重生的真
资治通鉴-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