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第3版)

环境学导论-(第3版)

作者:何强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09-01

评分:5分

ISBN:9787302089643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环境学导论-(第3版) 内容简介

本版保留了靠前版和第2版的特色,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特别是优选性环境问题的状况,同时增加了环境经济概论一章。全书共分5部分、20章,靠前部分(靠前、2章)论述人类的环境、当代世界环境问题、近代环境科学的内容与任务;第2部分(第3-7章)介绍生态学原理、人口增长情况和粮食生产引起的环境总是以及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和城市系统中的应用;第3部分(第8-10章)讨论能源、资源与环境总是的关系;第4部分(靠前1-19章)介绍环境污染的状况、成因、控制与发展趋势;第5部分(第20章)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目前的各种学派。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并供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级人员参考。

环境学导论-(第3版) 本书特色

《环境学导论(第3版)》可用作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并供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级人员参考。

环境学导论-(第3版) 目录

1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1.1环境及其组成
1.2近代的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思考题与习题
2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2.1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2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2.3我国的环境问题
2.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思考题与习题
3生态学基础
3.1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3森林生态系统
3.4生态平衡
3.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思考题与习题
4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1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2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4.3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4.4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4.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5城市生态系统
5.1概述
5.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3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
5.4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5.5城市生态系统应用实例——生态城市
思考题与习题
6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6.1人类人口的增长
6.2未来100年的世界人口
6.3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
6.4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思考题与习题
7粮食问题
7.1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2粮食安全
7.3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7.4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
7.5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思考题与习题
8能源与环境
8.1当前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8.2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9未来的能源供应
9.1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9.2太阳能的利用
9.3未来的核能
9.4地热能
思考题与习题
10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
10.1我国能源的现状
10.2我国能源需求的预测
10.3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思考题与习题
11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11.1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
11.2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11.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1.4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思考题与习题
12海洋污染
12.1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12.2海洋污染的现状
12.3海洋污染的特点
12.4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2.5海洋污染的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13大气的污染
13.1大气的组成
13.2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
13.3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3.4大气污染物各论
13.5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思考题与习题
14大气污染气象学
14.1地球大气圈的结构
14.2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14.3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15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15.1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
15.2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
15.3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思考题与习题
16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
16.1噪声的定义
16.2噪声的特性
16.3噪声的危害
16.4噪声的控制标准
16.5噪声的来源
16.6噪声的控制
16.7微波污染与人体健康
思考题与习题
17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
17.1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17.2固体废物的管理及消除污染的途径
17.3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对策
思考题与习题
18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8.1自然保护区
18.2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8.3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8.4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思考题与习题
19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
19.1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趋势的特点
19.2我国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
19.3人类环境的展望
思考题与习题
20环境经济学概论
20.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20.2环境经济学定义及其学科体系
20.3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20.4对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展望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附录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附录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附录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附录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附录9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附录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节选)
附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主要参考文献

环境学导论-(第3版) 节选

2)有限性
这不仅是指地球在宇宙中独一无二,而且其空间也有限,有人称其为“弱小的地球”。这也同时意味着人类环境的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有限,或对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有限。下面以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或自净能力为例,加以说明。
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本底值。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的能力。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任何污染物对特定的环境及其功能要求,都有其确定的环境容量。由于环境的时、空、量、序的变化,导致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分布和组合,使环境容量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的大小,表现出环境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达到环境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称为环境自净。人类开发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超越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这正说明存在环境有限性的特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