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以生态伦理为切入角度,以“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为基础,从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中生态伦理意识的确立、表现以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文本对这一时期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一次专题性归纳。传达了新时期儿童文学对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生命在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其中所呈现出的生存状态、简约、环保的生活理念和儿童“自然感性”生活回归等关系的生态思考,就新时期儿童文学如何更好地担当起肩负的使命进行深入思索和探究。
新时期儿童文学是一个有待深化的研究领域,而生态伦理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富有新意的理论问题,“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就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命题。田媛著的《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对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进行系统分析,既概括出了新时期儿童文学生态伦理意识的特点,又指出了如何建构生态伦理社会的方法与策略,为人类的未来勾画出一幅美好的图画。
《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一对生命价值的认可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地位和价值的忽视,人类认为自然是没有价值的,人们认定的价值的概念主要是用来表述对象与人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存在于自然中的生命,人们更多地把它们看成是人类的所有物,看成可以任意捕杀和丢弃的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类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愿望,带着功利的心态和戴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动植物生命,“认为自己所具有的诸如理性、审美的创造力、个体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意志这样一些独特性,与动植物所具有的那些能力相比,更有价值一些”①。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但事实并非真的像人想的那样绝对,自然界中很多生命的能力都在人类的能力之上,鸟会飞、蜘蛛会结网、袋鼠跳得远、马儿跑得快,这些特性如果人类不借助工具是无法做到的。生命是自然中的重要存在,对生命价值的认可关系到对自然价值的认可,西方生态学者认为自然物种具有内在的价值,在本质上与人类是相同的,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到纳什的“大自然的权利”都是强调万物平等的认识论和价值观。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认为,“荒野(自然)是一种自我组织的生态系统,是那些有权为自己生存和繁荣的存在物的栖息地,人类应把它理解为需要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表现;人类并没有创造荒野,而是荒野创造了人类;作为生命的温床,荒野以及由荒野生物组成的生命共同体拥有独立于人类的价值即内在价值。自然内在价值是自然的、固有的,不需要以人类作为参照”②。生态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为价值判断的*高标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个体生物的价值都是整体生态系统固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整体所携带的价值大于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内在价值,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保罗·泰勒认为,“没有自然界生命序列中其他成员的帮助,我们无法自己存活下去。只有整个地球生物圈的正常运作,我们自己的生存才可能得以持续。”“对于自然价值的确认,对于进一步维护人的美好生存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并不特殊于任何其他的生命,甚至还依赖于其他生命而生存,因此认可这些生命的存在意义、尊重所有生命生存的权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我们身边的真实存在,刺猬、蚂蚁、松鼠、野鸭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和我们毗邻而居,同处一个地球家园,作为大自然的主导力量,我们不应该带着根据人类的利益和目的强加于动物或植物身上的抽象的形式、种类或墨守成规的老观念看待它们,“自古以来,人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就是蛮横不讲理的,只许人类血腥猎杀,不许动物丝毫反抗,如果动物胆敢还人以颜色,便是大逆不道,冠以食人兽的恶名,围剿诛杀,毫不留情”(沈石溪《刀疤狼母》)。只有正确面对其他生命的存在、尊重这些生命的存在、认可这些生命的存在地位,才可以获取其他生命物种的信任,缔结良好的自然亲缘关系,才能和谐共生,“所有物种都因而被认为应该得到同等的道德关怀和考虑”。这种关系的确立,不仅有助于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还能让高度社会化的人类从文明的“异化”状态中洞见自身存在的危机,时刻警醒。儿童与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关系,儿童文学作家们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融入其中,在作品中展现了原生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同时将儿童生命还原至自然界,让他们在对生命重新认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寻找自身的价值定位,深化对生命的理解。新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对于生命价值的存在表达了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他们通过书写自然界中的生命存在的“内在价值”,表现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意识,呼唤人们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识,展示给儿童一个丰富、广阔的生命生存状态。……
田媛,女,1981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山东建筑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先后在《齐鲁学刊》《中国成人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茅盾经典 本书特色 沈雁冰同志是国内外享有崇高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从茅盾先生的创作...
写作例话 本书特色《写作例话》是作者的一部自选集,收录包括曾发表于报刊的指导中学生议论文、散文、中高考作文等写作的文章及中学生佳作点评等。其中,简论写作的相关文...
《故事技巧》内容简介:从约翰·麦克菲、大卫·格恩、阿图尔·加万德刊登在《纽约客》上的故事,到玛丽·罗奇的《僵硬》、艾瑞克·
雫的情人――名服装设计师遥,平常难得见上一面。可是见了面,他又老是色瞇瞇地对自己恶作剧,让雫感到既开心又困扰。为了参加钢
《雨天的棉花糖》是毕飞宇发表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1994年于毕飞宇而言是多产的一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人来疯”的时刻,“
手掌的使用手册 本书特色 手是人体信息相对集中的部位,各种正常和异常的信息都可在手上显示。手的大小、精细、强弱、美丑可以提示健康与卫生,详细地解读手部密码,即...
说文解字注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撰。这本注为是清代段玉裁注。它是我国**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字形、说解字义、辨音、声读的字典,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
本书所选取的文章,在时间上有非常大的跨度,这些小说也就是作者自己本身成长演变的历史写照。这些小说大部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
“希望杯”数学能力培训教程 高一 本书特色 这套教程充分注意了新颁布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力求充分体现“希望杯”的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系统、全面、实用的数学内容...
俄罗斯浪漫曲精选 目录 闪耀着光芒 散发着芳香阿里亚比约夫(1787-1851年)1 夜莺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 冬天的道路4 萨莎 5 走下我家台阶维耶尔戈尔...
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词曰:道德三皇丑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清代学术概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妙于形容。……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
璀璨星座—竹林七贤 本书特色 《竹林七贤》:在文学的星空下,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依然静静地燃烧着火把一样的光芒。仰望是我们的视线,阅读是交流的...
风云(第二部):15 本书特色 《风云》是香港漫画宗师马荣成的代表作,该漫画集武侠、科幻、神话于一身, 为香港漫画销量之冠。更先后改编为小说、电影、游戏、电视,...
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 本书特色 《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包括:两份杂志一段传奇;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运动;观念的激流;历史的碎影...
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明代的杜诗选本与评点本为研究对象,试图突破以往的研究视阈和观点,通过系统地文献爬梳与细致...
中国赏鉴书画的方式被称为“读画”。那么我们如何去读一幅画作呢?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仅靠文字不足以充分传达出画作所呈现
古典研究丛书-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 内容简介 《曹雪芹江南家世从考》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都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江南家世的考索性文章,较多的篇幅用于记叙考察有关...
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文本研究 本书特色 潘薇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文本研究》力求从戏剧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伦理学等立体交叉角度来展开文本分析,这样既暗...
《物联网技术概论》内容简介:本书紧紧围绕物联网中“感知、传输、应用”涉及的3项技术架构物联网技术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