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评传

莎士比亚评传

作者:[法]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年:2018-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15823256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莎士比亚评传 内容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评传》被誉为“史诗和大海般的巨著”,在这部作品中,维克多·雨果将莎士比亚放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追根溯源,在对作家及作品剖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观点逐一阐明,可谓是借莎士比亚痛快淋漓地抒“胸中块垒”。

莎士比亚评传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评传》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之路,即他如何开始创作、戏剧作品主要有哪些、戏剧成就如何以及莎士比亚个人及作品的特点及影响等内容。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分别阐述,适合西方文化爱好者、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爱好者或研究者,以及传记文学爱好者、法国或英国思想研究爱好者等阅读。

莎士比亚评传 目录

上篇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生
莎士比亚与历代天才
艺术与科学
埃斯库罗斯与莎士比亚
天才之路
下篇
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
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
莎士比亚的作品与评论
品读莎士比亚
天才的作用与影响
美与真
永恒的莎士比亚
追寻历史的真实
附录: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莎士比亚评传 节选

《莎士比亚评传》:
在这样的剧院,随便找一块布与舞台隔开便是所谓的“更衣室”,演员在后面胡乱地换“戏装”。有些剧院的“更衣室”仅用旧的壁挂遮挡,观众可以窥见演员用碎砖块把面颊抹成红色,用蜡烛烤烤瓶塞画上胡子;观众有时还可以看到上了妆的面孔探头探脑,似乎唯恐误了场;或者忽而探出一颗脑袋,分明是男扮女装的角色。还有巡回欧洲的剧团来演出,甚至还有哥特风格的喜剧上演。法国有《巴特兰讼棍》,英国有《戈尔登大娘的一根针》。
来剧院看戏的有绅士、小学生、士兵,还有水手。常常是演员在台上手舞足蹈,绅士、军官们却漫不经心地站着或蹲着,有时甚至背对着舞台,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态度骄横傲慢,弄得台上的演员不知所措。观众厅的低处坐着底层社会的坏小子,到处都是凌乱的啤酒瓶和随手乱扔的烟斗。莎士比亚便是在这样的剧场步人剧坛,由*初看守马匹的仆童成了观众的“引导者”。
1580年,伟大的女王统治下的伦敦剧场便是如此。一直延续到一个世纪以后。像莎士比亚一样,莫里哀也在破乱的剧场里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戏剧生涯。
法兰西喜剧院的档案中有一卷四百页未曾发表过的手稿,用细羊皮纸装订,并以白色皮饰带系住,这是莫里哀一位伙伴的日记。他对莫里哀奉王室之命进行演出的剧场描绘如下:三根大柱,以及腐烂后又撑起来的横梁;半个形同废墟的露天大厅;在日记中,1671年3月15日这样写道:“由于剧院的屋顶是由绳子绑起来的一大块蓝色帆布,剧院决定修个可以覆盖整个大厅的屋顶。”
剧场的照明和取暖都是由莫里哀和高乃依自己负担,如由于某一剧本而增加的额外费用,同样需剧作家承担。《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蜡烛,三十金法郎;门房燃火,三个金法郎。”当时交由莫里哀使用的剧场不过如此。
路易十四并非不富裕,他常常赏赐王公贵族,一次就高达20万金法郎到80万金法郎不等。然而,在1663年4月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几乎与此同时,莫里哀先生作为有识之士,国王赠送他一千金法郎的年金,并正式造册。”莫里哀去世之后,以“教区助理”名义葬在圣·约瑟夫,国王对他恩佑备至,“恩准将其陵墓抬高一尺”。这就是路易十四对文艺的“慷慨鼓励”。
前面我们已经得知,莎士比亚曾经在剧院门口充当仆童,这基本上等同于流浪街头。然而他*终踏进了剧院的大厅,先在后台担任“呼叫者”,于1587年开始负责给有些剧本的演出递道具。后来又成为“群众演员”,进而升为“正式演员”。在此期间,他与两位演员成为朋友,这两人在他死后成了他的出版商。
伦敦剧团里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入行,并一直勤学苦练。莎士比亚二十几岁才进入这个行业,如非天赋过人及惊人的毅力,必定难以成功。他必然在先天上有过人的好条件,并在戏院仔细揣摩,才有飞速的进步。
……

莎士比亚评传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文学大师。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为《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