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评传》是一部描写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的罗兰·罗兰一生的成长经历及写作经历的图书。
希望作者可以透过《罗曼·罗兰评传》,感受作者这位大器晚成者约翰·克里斯多夫式的激情,感受其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罗曼·罗兰评传》介绍了罗曼·罗兰的生平、剧作以及剧作中具体人物性格分析等内容。全书通过6章对罗曼·罗兰的生活、事业等内容的介绍,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为青年做出了榜样、为人类提供了慰藉、用自己的剧作及剧作人物表现时代现象的、不断超越自我的时代英雄。
《罗曼·罗兰评传》:
生平
生命就是艺术
有这样一个人,50岁以前的他无声无息,不为人知,但到后来却成为整个欧洲议论的焦点。此后也再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引起如此多的争论。这个人便是罗曼·罗兰,一位在寂寞与孤独中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的艺术家。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一样不求回报地工作?然而,**次世界大战扰乱了他的生活。
伟人的命运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在他们脚下荆棘满布、困难重重,身心经受着沉重的打击。但是这却将他们锻炼得更加坚强而继续前行。人的命运总是如此,因为艰辛的历程总会得到补偿。世界文学巨匠瓦格纳、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斯特林堡,无一不是经历了命运如此戏剧性的安排。
罗曼·罗兰也未能幸免于这种命运。他所遭受的挫折与其他伟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直到他的后半生,其思想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正是由于备受痛苦的煎熬,在漫长而艰辛的创作中才凸显出其思想的伟大,这一思想在经历了反复的熔炼之后得以形成了他深厚的根基。所以当世界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之时,罗曼·罗兰这一丰碑却能在众人所瞩目的一座座丰碑倒塌之际傲然独立,成为指引人们心灵方向的灯塔、喧嚣时代的慰藉。
童年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在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小城。同年,斯特林堡战役爆发。这座小城也是《我的叔叔本雅明》的作者克洛德·蒂利叶的故乡。小城的生活宁静、安逸。罗兰的父亲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公证人,母亲由于丧女之痛一直郁郁寡欢,所以一心一意待在家里照顾孱弱的儿子和小女儿。他们的生活像大多数市民家庭一样平淡无奇。
罗兰的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中交融着法国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派别的因子。父亲一方的祖辈拥护国民议会,是狂热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他们不惜牺牲自己;而母亲一方继承的却是詹孙教派以及波尔罗亚尔隐修院执着地追求真理的精神。罗兰同时坚信着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信仰。他将法国历史上的这种热爱信仰与追求自由的矛盾,以及宗教与革命间的冲突都集于一身。
罗兰在其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第六卷《安多纳德》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小城中的生活是宁静的,但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使其蒙上了阴影。罗兰的童年就是在这战败的阴影下度过的。镇上一所古老的宅子里住着他们一家,有条运河不知疲倦地从房前缓慢地流过。
身处狭小的天地中,罗兰这个身体虚弱但内心充满热情的孩子,从遥远的过去和目力无法穷尽的远方获得了一种强大的、激奋着他的力量。这使他理解了那种超越一切的、人类童年时期就有的*原始的语言,那便是音乐。
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罗兰学会了弹奏钢琴。音乐为他构筑起了一个无边的、超越了一切民族界限的情感世界。好奇心促使这位小学生用心钻研法国的古典音乐作品,而德国的音乐却已经渗入了他幼小的心灵。
对此,罗兰这样说道:“我们家收藏的乐谱中有一些陈旧的德国乐谱,真不清楚当时我是不是懂得‘德国’这个词,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这一带就没有见过一个德国人……当我坐在钢琴前尝试着弹奏出这些旧乐谱上的曲子时,那如涓涓细流般的音乐便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就像是久旱饥渴的大地得到了甘露的滋润一般。莫扎特与贝多芬在音乐中表达出了我想要表达的一切:对爱的追求、心灵的痛苦、甜蜜的梦想以及对自由的渴望等。那种感觉便是,我与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他们赐予我的幸福是无以言表的。当小时候的我生病时,死亡是我感到*恐惧的事,但一支莫扎特旋律优美的乐曲,就如我心爱的姑娘在侧陪伴……后来,在我陷于怀疑与绝望的危机之时,是贝多芬的一首音乐(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重新点燃了我心中生命的火焰……而当我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时,我便会在钢琴前弹奏一曲,让自己沉浸其中,舒缓心灵。”
幼年的罗兰在人类共同的非文字的语言世界里漫游。他那灵动的心灵超越了城市、省份、民族,甚至时代的束缚。*初使他战胜邪恶力量的音乐一直与他相依相伴。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和贝多芬在音乐中倾心交谈。
而另外一位使童年时代的他倾心的人物便是莎士比亚。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他在家里的藏书室和废旧的纸堆中翻出了莎士比亚的著作。那是他祖父在巴黎上大学时买的,因为当时正掀起了维克多·雨果与莎士比亚的热潮。但他们的作品被买来之后很快就被搁置一旁,任其落满灰尘。
……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玫瑰与革命:我的丈夫切:格瓦拉 本书特色 这是阿莱伊达.马奇人生中**次回忆丈夫切·格瓦拉的往事。她讲述了他们过去那惊心动魄的浪漫往事——从他们**次在古巴反抗...
路易十五的情人:德·蓬帕杜夫人 本书特色《法国宫廷魅影路易十五的情人:德蓬帕杜夫人》以丰富的史实客观完整地再现了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惊天动地的一生。蓬帕杜夫...
说程砚秋-京剧卷 目录 出版前言壹:生平传略程砚秋传略追忆砚秋生平一节选一检阅我自己程砚秋诗贰:程派艺术秋声漫记《秋声漫记》再记知音八曲寄秋声罗瘿公与程砚秋谈“...
《昨日之旅》内容简介:《昨日之旅》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集,收文8篇,其中包括《旧书商门德尔》《情感的迷惘》《昨日之旅》等名篇。
爱就是慈悲-弘一法师传 本书特色 鲜为人知一手资料 *贴近弘一禅心 **部完整讲透弘一法师诗词与禅语的佛学入门必读本 出家乃大丈夫之道,岂世人可知 爱是什么爱就...
《不是我,是风:劳伦斯妻子回忆劳伦斯》简介:劳伦斯夫人弗里达在这本《不是我,是风:劳伦斯妻子回忆劳伦斯》里真实地记录下劳伦斯
顽童治国-明武宗正德 本书特色 明弘治四年的9月24日下午申时(下午3时至5时),明朝北京皇宫中又诞生了一位皇子。皇子的父亲是弘治皇帝孝宗朱祐樘,这年刚满21岁...
《寻找心灵的导师》内容简介:《寻找心灵的导师》从最新研究成果出发,为人们获得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人是处于
郭沫若传 本书特色 《人民·联盟文库》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人物、译著六大类。这本《郭沫若传》(作者黄曼君、王泽龙、李郭倩)是“人民联盟文库”系列之...
20世纪初,驻法公使的女儿,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在这里,她窥见了一个没落王朝在历史
《以自由看待发展》内容简介:本书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本书特色 1.享誉世界的“全球总统”;二十世纪*伟大的政治家之一2.1993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当选为*伟大的南非人3.风雨中...
稻盛和夫记 内容简介 《稻盛和夫记》是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的总结与精华。他,是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他,一人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缔造了京瓷40余年...
光辉岁月-美国民权英雄心灵史 本书特色自美国建国之日起就已留下的种族伤口,是怎么愈合的?不同种族之间纷争冲突的引信,又是如何拔除的?跨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董仲舒评传 内容简介 本评传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社会矛盾和任务、自然科学状况、秦汉学术思想沿革为依托,简述了董仲舒治经著述、出仕践儒、建构封建理论大厦的...
生命中那些温暖、神秘的联结与网络时代那些冰冷、严谨的技术相互作用,成就了Facebook——一个成立仅6年却网聚了4亿用户的社交网
Beautiful.Willful.Charming.Blunt.GraceCoddington’sextraordinarytalentandfiercede...
问鼎白宫漫漫路-希拉里和克林顿王朝 本书特色 《问鼎白宫漫漫路——希拉里和克林顿王朝》一书的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剖析了这位杰出女性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美国权力之巅的奋斗...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上》内容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随之涌现。作为心理咨询专业
聂荣臻年谱(上下) 本书特色 编撰《罗荣桓年谱》的前期工作是与撰写《罗荣桓传》同步进行的,从1980年即已开始.当时,由李志经同志编写了五万字的"大事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