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烟疏雨 —— 张光裕问学论稿》共收录张光裕先生有关青铜器辨伪、古文字研究、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读等二十六篇文章, 具体有: 《散氏盘三器的流传及其真伪概述》《论两篇伪作的毛公鼎铭文》《新见曶簋铭文对金文研究的意义》 《〈说文〉古文中所见言字及从心从言偏旁互用例札迻》《〈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与金文“日引勿替”互证申说》等。
《澹煙疏雨——張光裕問學論稿》共收錄張光裕先生有關青銅器辨偽、古文字研究、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對讀等二十六篇文章,具體有:《散氏盤三器的流傳及其真偽概述》《論兩篇僞作的毛公鼎銘文》《新見曶簋銘文對金文研究的意義》 《〈說文〉古文中所見言字及从心从言偏旁互用例札迻》《〈詩?小雅?楚茨〉“勿替引之”與金文“日引勿替”互證申說》等。《澹煙疏雨——張光裕問學論稿》既包括作于1966年的《〈儀禮〉兼用今古文不始於鄭玄考》,也包括近幾年的論作,反映了其學術歷程。
張光裕,1945年生,著名青銅器研究專家、古文字學家。主要論著有:《偽作先秦彝器銘文疏要》《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合著)《雪齋學術論文初集》《雪齋學術論文二集》等。
世界当代史 曹卫平、王哲1999-6-1 目录 导言**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与美苏冷战 **节 二战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一、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英法的削弱和德意日...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本书特色 《滑铁卢:四天、三支军队以及三场战斗的历史》是一个激动人心且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了英雄业绩和莫大悲剧,以及裁定...
英国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红旗出版社出版★ 作者与译者均是名家,作者是英国自由主义史学家屈勒味林,译者是政法学界泰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钱端升...
古都西安:唐太宗与贞观盛世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李世民的少年时代;晋阳密谋起兵与长安唐室初建;长安保卫战与平定天下;坚持“偃武修文”的治国方针与文化...
史记鉴赏 内容简介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内容浩,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
李后主(帝业兴衰话南唐) 内容简介 著者在全面掌握和充分吃透史料的基础上,生发合乎情境、合乎语境的联想,敷衍铺陈,细致描绘李煜值国家板荡、风雨仓皇之际,进退失据...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
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 内容简介 《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试图以鲜活的事例、个性的人物、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中国历史上两性关系的实态。特别需要指...
甲午战争 本书特色 聚焦中、日、朝三国关系 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柏杨高度推崇的历史作家陈舜臣代表作! *旅日学者李长声倾情翻译...
中国通商口岸:贸易与最早的条约港 内容简介 中国一向保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直至西方人从海路闯进,要求通商为上。首先是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了据点,接着的是荷兰人,然后...
两宋望族与文学 目录 引言反思与期待一两宋望族:一个有必要深入考察的社会阶层二谱牒与碑志:相关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判断三渴望超越:专题探索的方法和思路四问题意识: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库·史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回顾从古希腊到西欧近代的流派,介绍哲学怎样开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怎样给予回答,另外,在介绍现代欧美的*新哲...
商周金文选 内容简介 一、本書是商周時代青銅器銘文的選本,年代下限斷至秦统一以前,共收入拓片二百六十六件。 二、本書按年代、地域編次,即商代晚期,西周...
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4本) 内容简介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鲜活、真切、有血有肉,让它成为亲切的叮咛,让孩子们重温先人的世界。《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共有四册,分成:...
三星堆之101个谜 本书特色 《三星堆之101个谜》: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迷失的古国,跨进三星堆,就是跨进一座谜的城,一个谜的国度。三星堆之101个谜 内容简...
《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本書是漢語世界的第一部閱讀史專著。作者以具體的個案,「濃描細寫」晚清士人尋覓接受「
《护理文化与职业道德修养》内容简介:本书为护理文化与职业道德。从叙事护理提出发展;生命与死亡教育;疼痛与舒适护理;护理文化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缪凤林中国通史要略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缪凤林中国通史要略》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缪凤林中国通史要略 ...
《Axure RP 9实用教程:原型+高保真+交互+设计》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大量简单易懂的场景案例,采用以案例带知识点的形式,全面介绍了
古代生活图卷:古人如何过日子 本书特色 以“过日子”为主题,从风物、民俗、生产、生活等多个角度对我国17—18世纪的百姓风貌进行解读,文字流畅风趣,深入浅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