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方法

问题与方法

作者:洪子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8-1

评分:9.6

ISBN:978710806102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洪子诚,生于1939 年,广东揭阳人。196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3 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 :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在北大课堂读诗》《材料与注释》《文学的阅读》等。

作品目录

目录
增订版序
初版自序
前言 课程介绍
第一讲 当代文学史研究现状
当代文学史研究现状
研究“滞后”的原因
寻找新的学科“话语”
第二讲 立场和方法
文学史的“写作”
阐释对象和阐释主体
“历史的偶然”
“叙事形式”和“真实性”
“时间”与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的关注点
历史“碎片”的整理
“对抗性”的线索
概念和叙述的“清理”
“内部研究”
第三讲 断裂与承续
“断裂”:作为一种现象
当代文学面临的压力
为问题寻找“参照”
“进化”的文学观
对“转折”的研究
第四讲 “当代文学”的生成
40年代文学的“可能性”
“文学共生”的想像
“独立的”文学传统
缠绕不清的问题
“一体化”和“价值多元”
文坛派别的类型划分
类型分析的目标
第五讲 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
当代的文学机构
出版业和文学报刊
“自由表达”的可能
作家的身份和“存在方式”
“身份”的几个问题
第六讲 当代的文学“经典”
可供观察的方面(一)
有关的题外话
可供观察的方面(二)
当代“经典”的若干问题
对西方经典的“自主姿态”
对于“现代派”的策略
第七讲 当代文学的“资源”
“左翼文学”等概念
《夜读偶记》和卢卡契
激烈拒绝的态度
“异化”问题
革命文学的“宿命”
革命文学的“驯化”
批判性失去之后
参考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洪子诚,生于1939 年,广东揭阳人。196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3 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 :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在北大课堂读诗》《材料与注释》《文学的阅读》等。

精彩摘录

1957年10月的时候,上海的《新民晚报》曾经发表一篇文章,叫《托尔斯泰没得用》,说要“漠视”托尔斯泰,认为托尔斯泰对社会主义时代的人,对这个时代的新型文学,都没有用处了,并且说要发动工农兵群众自己来写。对这种思潮,我想周扬他们是很不安的。所以,当时《文艺报》主编张光年写了一篇文章,回应这种观点,题目是《谁说“托尔斯泰没得用”?》(《文艺报》1959年第4期),登在《文艺报》的头条,可以看到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张光年用了无可辩驳(他用了“不容”这一语词)的语气说,“不但我国古代的优秀遗产不容否定,而且外国古代的优秀遗产也不容否定;不但对自己民族的伟大先辈不容漠视,对别的民族的伟大先辈也不容漠视。”

——引自第242页


80年代初,周扬和胡乔木之间,以及当时“学术界”,围绕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曾经发生激烈论证。这个争论刚过去十多年,但许多人已经忘记了。有一次当代文学博士生论文写作资格考试,问了几位博士生,都说不出所以然来。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3月7日,周洋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纪念的学术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这个报告的撰写的前后经过,大家可以看王元化的文章《为周扬起草文章始末》(《南方周末》1997年12月12日)。这个报告随后公开发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它的目的是为了“清算”中国几十年的“左倾”政治思想路线的思想、哲学根源。里面最引起争议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异化”的问题。周扬当时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异化”现象。他谈到三种形式的“异化”:经济领域的异化、政治领域的异化(权力异化),以及思想领域的异化(个人崇拜等)。周扬的报告收到许多人的支持,也引起一些人的恼怒。对周扬的批评,最系统,而又最具有“权威”性质的,是胡乔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长篇文章。文章说周扬的报告的错误是“带有根本性质的”,是“离开社会主义方向”,“诱发对社会主义的不信任情绪“。这些,在当时,都是很严重的指责。所以周扬1989年逝世的时候,颇为冷寂,去世了好久裁开追悼会。”

——引自第26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