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叙事之道

好莱坞的叙事之道

作者:[美]大卫·波德维尔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8-1

评分:8.3

ISBN:978751923750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成功秘诀?作者分析了自1960年以来好莱坞电影在艺术和技术上的发展和变化,着重分析了那些好莱坞电影叙事中的经典法则,从票房大片到独立影片,那些好莱坞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它们拥有着怎样的故事与风格。最后还附上了1960至2004年好莱坞电影的统计年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大卫•波德维尔认为,在大制片厂时期创立的视觉叙事法则,即使到了今天这个浮躁、膨胀的大片时代,依然鲜活有效。他分析了1960年以来的众多好莱坞影片,从浪漫喜剧如《甜心先生》《真爱至上》到更为深沉的作品如《美丽心灵》等,对好莱坞叙事法则的传承与延续进行了追溯。本书涉及范围横跨四十余年,在考察经典佳作的同时,如《美国风情画》和《教父》系列,亦对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影片进行解析,如《虎胆龙威》《指环王》。好莱坞电影人是如何创造了这样一套充满活力又富于智慧的电影叙事传统,至今仍然继续吸引全球各地的观众,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答案。

-----------------------------------------------------------------------

“大卫•波德维尔是电影方面非常好的作者。他深深地了解电影,热爱电影,并乐于书写电影。他的思路清晰又富于感性,阅读其文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他的书解放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明白电影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他的著作可谓一鸣惊人。”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影评人,普利策奖获得者)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一个真实的故事
1. 竭尽所能,传承传统 .....................................011
2. 努力预设好前提 ..........................................047
3. 主观故事和网状叙事 .....................................081
4. 一定量的情节:支柱型影片、火车头电影、票房大片、鸿篇巨制和动作片..........131
第二部分 一种时髦的风格
1. 加强连续性:四个维度 ........................................153
2. 追本溯源 ......................................181
3. 风格,简单朴素与奇特花哨 .....................................209
4. 少了什么? ....................................238
好莱坞年表(1960—2004) ...............................252
注 释 ......................................................301
· · · · · ·

作者简介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和作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学院的名誉教授,法国电影资料馆的顾问。国际电影学界多产、具影响力的教科书编纂者,著有《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电影诗学》《观照电影》等重要的学术著作。

精彩摘录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拥有某种结构模式。尽管剧本的规矩,并不像支配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体(Petrarchansonnet)或十二小节蓝调(twelve-barblues)的规则那样严格,但是编剧指南的建议仍就结构情节和塑造人物提出了相当稳固的标准。所有人都同意,一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应该追求重要的目标,并且面对令人生畏的障碍。冲突应当持续不断,贯穿在整部电影以及每一场景中。行动必须要与因果链条紧密关联。主要事件必须予以预示(经过规划),但又不能明显到观众能够做出预测的程度。张力应当在影片进程来凸现,直至高潮出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1910年后的剧本手册中就在反复申述这些原则,而新的编剧权威则从三个主要途径对其加以扩展。首先,他们认为可将情节分为篇幅较大的几个部分,就像一部戏剧的几幕一样。从亚里士多德的建议那里得来的推断认为,故事应当具备开头、中段和结尾这三个部分。第一幕介绍英雄所面临的问题,以危机和主要冲突的预示来结束。第二幕包括主人公与他或她面对的问题进行的持续斗争,结束于英雄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这一节点。第三幕所呈现的应是主人公对问题的解决。以一部两个小时长的电影为标准,假设剧本中每一页所包含的内容等于银幕上每一分钟所表现的内容,那么,这些编剧权威所推荐的篇幅是:第一幕要占用30个页码,第二幕为60页左右,第三幕也占30个页码。这个121的比率已经成了标准规格,尽管某些编剧指导反对这样严格的页码计算。后来的编剧权威对这一结构进行了调整。有很多人将第一幕中的触发事件(triggeringevent)描述为刺激事件(incitingevent)。有人建议,应在一部剧本的第17页处安置一个固定的转折点;而另一人则建议将第一幕分成两半。也有人建议,第一幕应该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发展进程:确立故...

——引自第13页


只要回想一下1940到1955年间出现的那些不断变化的叙事实验,任何将制片厂美学看成是万无一失的想法都会遭到打击。在两部开拓性的闪回影片(flashbackmovie)《公民凯恩》(1941)和青山翠谷》(1941)之后,好莱坞电影中还出现了不可靠的闪回(《交又火网》,1847;《欲海惊魂》,1950;《我不在乎的女孩》,1953)、闪回中的闪回(《盒子》中的三个层次,1946),以及在前景中表现当前行动而在后景中表现过去行动的诸多场景(《魔法》1948;《即期还债》,1951)。

——引自章节:3.主观故事和网状叙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