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作者:李波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年:2018-1

评分:8.9

ISBN:978750499273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引言
上篇 货币政策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角色
第二节 2003年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适度从紧
第三节 2008年第四季度至2010年的适度宽松
第四节 2011年至今的回归稳健
第五节 小结: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取向
第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型
第一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概念
第二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必要性
第三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可行性
第四节 不断健全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
第五节 小结: 价格型调控的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考虑
第二节 利率管制的有序放开
第三节 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不断健全
第四节 小结: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 经验及未来展望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一节 2005年汇改的背景
第二节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节 2005年以来汇改取得的显著效果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协调发展
第五节 小结: 汇改的基本经验和挑战
第五章 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
第一节 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不断完善
第二节 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
第三节 预期管理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
第四节 货币政策在结构性工具方面的探索
第五节 小结: 货币政策操作的发展、 创新及对未来的展望
下篇 宏观审慎政策
第六章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第七章 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架构
第一节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重要性
第二节 各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国别案例
第八章 人民银行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制度建设
第二节 宏观审慎评估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节 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第四节 不断完善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
第五节 金融基础设施宏观审慎管理的积极探索
第九章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互补
第二节 “双支柱”政策框架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我国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探索
总结
附录一 相关重要文献选编
把握好多目标货币政策: 转型的中国经济的视角
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主要特点
当前研究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汇率机制改革与转变思维模式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
附录二 重要改革创新文件汇总
附录三 主要数据附表
附录四 词汇表
参考文献
· · · · · ·

精彩摘录

从实际情况看,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金融机构财务约束状况不同。由于改革进程不同,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不一样,部分银行通过财务重组改革,实现了资本硬约束;而部分城商行、农信社及部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资本约束较弱。二是市场约束强度不足。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推出机制还不完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不久,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仍然有限。三是金融机构仍可能出现非理性竞争行为。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仍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对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依赖性较强,发生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引自第108页


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二是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宏观审慎政策恰恰针对这两个方面。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重在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性波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在经济衰退、银行资产收缩的阶段降低资本要求,以缓解信贷紧缩、平滑经济波动;在经济快速增长、银行资产扩张过快的阶段提高资本要求,以加强风险防范,提高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考虑不同机构、不同市场之间可能的风险传染,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流动性和资本要求等方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引自第8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