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余光中散文精选)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余光中散文精选)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

评分:8.6

ISBN:978755942601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余光中(1928-2017)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评论集《分水岭上》《蓝墨水的下游》,译著《理想丈夫》等。

作品目录

辑一 做个高级而有趣的人
002 我是余光中的秘书
007 我的四个假想敌
013 开你的大头会
017 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
023 失帽记
027 另有离愁
辑二 我心中曾有片旷野
032 听听那冷雨
038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046 没有邻居的都市
053 日不落家
061 西湾落日圆
074 思台北,念台北
辑三 长长的路慢慢走
082 望乡的牧神
095 黑灵魂
102 山盟
111 隔水呼渡
127 九张床
辑四 路途下的星辰
134 凭一张地图
137 石城之行
144 木棉花之旅
150 龙坑有雨
155 沙田山居
158 关山无月
辑五 万般喜乐,纷至沓来
168 朋友四型
170 尺素寸心
173 外文系这一行
178 幽默的境界
182 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
189 老得好漂亮——向大器晚成的叶芝致敬
197 何曾千里共婵娟
辑六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202 猛虎和蔷薇
205 盖棺不定论
210 论二房东批评家
215 艺术创作与间接经验
225 诗魂在南方
229 诗与音乐
243 梵高的向日葵
248 涩尽回甘味谏果——序何怀硕的《苦涩的美感》
· · · · · ·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评论集《分水岭上》《蓝墨水的下游》,译著《理想丈夫》等。

精彩摘录

每隔两年我都会在外文所讲授上下两学期的“浪漫诗歌”,选修的研究生颇多。浪漫诗当然满有趣,却未必好读,你要是以为都像徐志摩、戴望舒的诗那么浅易,入口便化,就错了。认真读起原文来,文法这一关就很难过:主词出现了,动词在何处?代名词一大堆,所代的名词能还原吗?倒装的句法,理得顺吗?穿插的割裂句,断处如何承接?平凡的字汇,古语中作何解?微妙的典故,复杂的比喻,非英语国家专有名词的发音这一切,都不容浮光掠影地蒙混过关。如果不能过关斩将,而要奢求该诗的妙悟真情,那就永远休想登堂入室。所以三小时的长课,会把师生都累。但如果真能解惑脱困,尝到甜头,也会像胡桃挑仁,螃蟹剥壳,苦尽甘来还是值得的。学期结束时,我就写了一首谐诗,发给学生共娱,并出一口怨气,诗曰:WilliamBlakeisaboreWordsworthislittlemoreColeridgeisafreakShelleyishumourlesslyGreekKeatsishopelesslysick.What'sinaRomanticExceptpanicandfranticAnd,what'sworse,Byronic?

——引自章节:061西湾落日圆


中文、外文、艺术、音乐、戏剧等系的教授,能够不述而作,或是述作俱胜,不也同样可以鼓舞学生吗?中文系如果拥有一位李白或曹霑,岂不比拥有一位许慎或钟嵘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与其要李白缴一篇《舜目重瞳考》式的论文,何不让他多吟几篇《远别离》之类的杰作呢?外文系和上述的其他各系一样,如果永远守住“述而不作”的阵地,只能算是一种消极的姿态。假设有这么一位狄更斯的权威某某教授,把他生平所学传授给高足某某,这位高足去国外留学,专攻的也是狄更斯,回到国内,成为狄更斯权威二世,二世的高足出国留学,回到国内,成为狄更斯权威三世……师生如此相传,成为外国传统忠诚的守护人,这样当然很高级,也很够学术,问题在于:这样子的“学术轮回制”究竟为中国的小说增加了什么呢?上述其他各系的人也不妨反躬自问:他们为中国的这种艺术增加了一些什么?以音乐系为例,多年来一直是三B的天下,现在可能加上巴尔托克、贝尔克和巴尔伯,可是中国的现代音乐在哪里呢?小市民听的是华语歌曲,知识青年听的是西方的热门音乐,学院里提倡的是西方的古典音乐。少数的作曲家如许常惠等,确是在创造中国的新音乐,可是一般人不要听,而要听的少数却不常听得到,成为济慈所谓的“无声的旋律”“我为中国的新文学做了些什么?”各说各话,自说自话的结果,我只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献给同行,也用以质问我自己。

——引自章节:173外文系这一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