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通识:历史·经典·现实

政治经济学通识:历史·经典·现实

作者:黄琪轩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

评分:8.6

ISBN:9787520705257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部有趣味的政治经济学入门读本,让你在变动不居的世界更加清醒。与亚当-斯密、马克思、哈耶克、布坎南、李斯特、道格拉斯-诺斯一道,梳理全球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发现国家兴衰的奥秘,揭示国际关系的规则

本书是一部政治经济学通识读本,作者从“为什么美国信教的民众比欧洲多”“为什么开放有利于和平与安全”“为何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呈下降趋势”“为什么日本人的幸福感下降了”等五十余个当代政治经济的现实议题出发,介绍了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哈耶克、弗里德曼、马克思、希法亭、斯威齐、李斯特、凡勃伦、诺斯等政治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及其经典著作。解读经典的同时,又围绕政治经济学以个体、阶级、国家、制度为中心的四个视角,全面介绍了不同流派的政治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差异。全书融通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经典、基本视角及历史问题,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经典名作与当代议题的对话,启发读者重新认识自由、竞争、选择、阶级、国家、制度的内涵。

作品目录

导论
一 如何分配稀缺资源?
二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三 为何要“走进”又要“走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
第一章 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密与马尔萨斯
一 为什么欧洲人长高了?
二 为什么苏联时代的分工遭受挫折?
三 为什么美国信教的民众比欧洲多?
四 为何英国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
五 为什么开放有利于和平与安全?
六 为何生活在1800年的英国人比他们的祖先更穷?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潮流:哈耶克与弗里德曼
一 政府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二 是否应该允许私人发行货币?
三 国家货币为何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四 为何西方的援助收效甚微?
五 为何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会倒向其政治模式?
六 政府是否应该强制收取养老金?
七 政府是否应该颁布行医资格执照?
第三章 理性选择的政治经济:奥尔森、布坎南等人的贡献
一 为何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呈下降趋势?
二 为什么美国的债务居高不下?
三 为何赤道几内亚的居民喝不上洁净的饮用水?
四 为何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
五 为什么美国食糖价格是其他国家的两倍?
六 为何政府要为食糖厂商损害广大选民的利益?
七 为何人们要花钱实施报复?
第四章 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中的新视角
一 为何人类社会的财富水平显著提升?
二 为何19世纪末的麦金利能赢得选举?
三 为何巴西工人没有从“经济奇迹”中获益?
四 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率为何呈下降趋势?
五 为何美国贫富差距扩大了?
六 为什么日本人的幸福感下降了?
七 为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受经济危机困扰?
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的跟随者:希法亭、列宁等人的贡献
一 为何金融集团“大而不倒”?
二 发达国家为何再度实施贸易保护?
三 19世纪末的英国为何大量输出资本?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
五 为何美国军费开支如此巨大?
六 为何18世纪的印度会出现“去工业化”趋势?
七 为何现在的阿根廷远远落后于美国?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视角:李斯特与汉密尔顿的遗产
一 为什么要靠军队讨债?
二 为何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步履维艰?
三 非洲为何没有演化成现代经济体?
四 为何18世纪的英国能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五 美国政府为何要禁止商人出口技术?
六 为何苏联要生产过时的计算机?
七 为何美国在内战后建立如此高的关税?
八 为何空中客车能占据世界民用航空业的半壁江山?
九 为何巴西大农场主缴纳很低的税?
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中的制度视角:从凡勃伦到诺斯
一 为何美国富商会赞助大学?
二 为何贾府的饭桌上要有“茄鲞”这道菜?
三 哥斯达黎加为何能赢得对美国的诉讼?
四 为何发展中国家有庞大的僵化资本?
五 为何教育水平的提升不能提高经济绩效?
六 为何海外侨民会增加母国的跨国投资?
七 为何英国能在战争中借到更多的债?
八 为何拉美国家落后了?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国际关系系副主任。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联合国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国际发展的政治经济学。2010年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2013年出版专著《大国权力转移与技术变迁》。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曾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精彩摘录

1923年1月,由于德国无力偿还一战的战争赔款,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开进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政府宣布消极抵抗。鲁尔危机使得整个德国经济陷入停顿,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德国财政完全破产。德国政府为了支持鲁尔区工人的罢工,印发了数量庞大的纸币。1923年底,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德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大人们将钞票捆起来生火或者糊墙,小孩则拿来当搭房子的积木。这个世界颠倒了,原来一分钱一张的邮票变成了500万马克,一个鸡蛋要8000万马克,一磅肉要32亿马克,磅黄油要60亿马克,一磅土豆要5000万马克,一杯啤酒要1.5亿马克。当时,有德国的储户收到银行这样的来信:“本银行表示深深的遗憾,我们将不再管理你的68000马克的存款,因为管理费用已经超过了存款。因此,我们将归还您的存款。又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处理此业务的小面额纸币,我们已将存款数额增加到100万马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信封上居然贴着面值为500万马克的邮票。1922年,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正和太太在德国旅行。他的回忆录便记载了通货膨胀对德国民众的损害。当时,正值德国通货膨胀肆虐时期,德国马克与美元汇率大约为800比1,海明威购入了670马克。他写道:“90美分维持了我和太太一天的开销,这天结束时,我们还剩120马克。我们到一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在卖苹果、梨子和李子。我们选了5个非常漂亮的苹果,付给她50马克的钞票。她找给我们38马克零钱。一位慈祥和蔼的白胡子老先生看到我们买苹果,举起帽子向我们打招呼:‘先生,请问这苹果多少钱?’他怯生生地用德语问我。我数了一下零钱,告诉他12马克。他摇摇头说:‘我买不起,太贵了。’他健步离开了大街,走路的样子跟所有其他国家的白胡子老年绅士一样。他曾非常渴望地看着这些苹果,我当时要是给他一些钱就好了。在这一天,12马克币值还不足2美分...

——引自章节:一 政府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