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多罗之歌

马尔多罗之歌

作者:[法] 洛特雷阿蒙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

评分:9.0

ISBN:978754115120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天才、有罪的少年,

美与邪恶的混合体,

几代大师膜拜的偶像,

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部

奇书中的奇书

◎ 编辑推荐

☆《马尔多罗之歌》是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天才之作,问世近五十年不为人知,经安德烈·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推重后,对现代艺术与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本书影响了不可胜数的艺术家、作家、导演:画家奥迪隆·雷东、达利、勒内·玛格丽特先后为本书配图。除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超现实主义者之外,纪德、加缪、帕斯、亨利·米勒、约翰·阿什伯利等大作家、大诗人都盛赞此书。还启发了戈达尔、寺山修司等电影导演的创作,影响仍在继续。

☆ 洛特雷阿蒙常在深夜写作,通过大声朗读、弹奏钢琴和弦,锻造语句。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此次再版收录了他的全部创作,除杰作《马尔多罗之歌》外,还包括《诗一》《诗二》及存世的七封信。

◎ 内容简介

《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长篇散文诗,由六支歌组成,每支歌长短不等,或抒情或叙事。围绕主人公马尔多罗,六支歌飞速展开,各种事件接踵而来,创造出一个畸形、奇异而梦幻的世界,一切都处在兴奋中,处在变形中,处在施暴、攻击、摧毁的激流中,行动的快乐浸透了全书。此外还收录了《诗一》《诗二》两个散文片段以及七封信。

◎ 名人推荐

我一定要明确指出,依我看,对某些人的崇拜是值得怀疑的,尽管这些人表面上显得那么伟大。惟一的例外是洛特雷阿蒙,那些在经过时留下了某种模糊痕迹的人,在我看来就不是这样。

——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始人

我认为,布勒东、阿拉贡和苏波等人构成的小组最美的荣誉在于发现并宣布了令人赞叹的洛特雷阿蒙的文学与超文学的重要性……他在19世纪全然没有影响,但他和兰波一起,也许还超过兰波,却成为明日文学的大师。

—— 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奖得主

为了揭示人的梦境,关键在于不去贬斥知觉。要求于诗人的不是放弃而是极度的自律。我们需要一种关于诚挚的高明形式:真实性。在过去的世纪中有一类诗人,他们代表了浪漫主义——诺瓦利斯、奈瓦尔、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的隐秘分支,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位诗人(洛特雷阿蒙)发现了表现心理剧变的形式。

——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

对洛特雷阿蒙,我们只有猜测,绝无肯定,绝无逻辑(我们的逻辑)。所以《马尔多罗之歌》才是最有效的诗歌,因为他持续地让我们感到不安,尽管我们有确切的理论。他仍然是危险的……他在无意间以夸张、玩笑的方式在文学的谎言中重新发现了真理。他比任何诗人都更好地重新发明了语言和艺术的意义,这是生活的咒语。他否定了统一的文体,但这是为了显露真正的文体,真正的逻辑,即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习俗。他从人类思想史的一极跳到了另一极。

—— 勒克莱齐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前辈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首席执行者是萨德侯爵……洛特雷阿蒙是一位黑信使,预示死亡幻觉和虚弱的噩梦即将来临。

—— 亨利·米勒,美国小说家

洛特雷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是黑色圣经……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基本的梦想文本。

——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太阳帝国》作者)

至少从洛特雷阿蒙开始,文学赢得了发疯的权利。

—— 罗兰·巴特

《马尔多罗之歌》是关于可怖力量的一个谜团。

—— 雅克·德里达

洛特雷阿蒙的作品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种真正的好斗现象学。它是纯粹的好斗,甚至在人们曾经谈论的纯诗这种文体本身中也是如此。

—— 加斯东·巴什拉

洛特雷阿蒙是——但愿大家能宽恕我——我所知道的惟一的法国悲剧诗人。

—— 皮埃尔·勒韦尔迪

给你们的私人书房装上一个能随意沉浮的装置吧……打开洛特雷阿蒙,整个文学便像一把雨伞般翻转过来,合上他,一切又立即恢复正常。为了在家中享受一种完美的智力舒适,给你们的书房装上《马尔多罗之歌》这一装置吧。

—— 弗朗西斯·蓬热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散文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试图追求那种一般而言是为诗歌保留的形式,如果这些作品像诗歌一样成功地强加给我们这样的观念:文学是一种实验,阅读与写作不仅属于一种揭示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构成一种发现的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切归功于洛特雷阿蒙的探索和疯狂。

—— 莫里斯·布朗肖

它(《马尔多罗之歌》)像一本破旧、翻皱了的关于打破文学规则的规则手册。……每当我滑向那些俗滥的文学陈套,就会感觉到后脖颈上马尔多罗沉重的呼吸。……洛特雷阿蒙是颠覆高手。年轻孩童和母鲨们,当心。

—— 理查德·米尔沃德,英国小说家

作品目录

第一支歌
第二支歌
第三支歌
第四支歌
第五支歌
第六支歌
诗与书信
洛特雷阿蒙和《马尔多罗之歌》
洛特雷阿蒙生平和创作年表
· · · · · ·

作者简介

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1846—1870),法国诗人,本名伊齐多尔·迪卡斯(Isidore Ducasse),生于乌拉圭,父母均为法国移民。1859年被送回法国上学,不久开始写诗。《马尔多罗之歌》的第一支歌于1868年匿名发表,1869年,全书付印,只是出 版商震惊于内容的大胆,拒绝发行。1870年,又出版了两册《诗》,这就是他全部的创作了,同年11月在巴黎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洛特雷阿蒙不多的创作对现代艺术与文学,尤其是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车槿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合著),译有《后现代状态》《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精彩摘录

我用一片同壁炉里的烟灰一样黑得绒布蒙住我憔悴的脸:不应该让人们的眼睛看到上帝含着咬牙切齿的微笑放到我身上的丑陋。每天清晨,当太阳为别人升起,在大自然中撒下有益健康的欢乐和温暖时,我却蹲在心爱的洞穴深处,毫无表情地凝视着黑暗笼罩的空间,在酒一般醉人的绝望中用有力的双手把胸脯撕成碎片。可是,我感到我没得狂犬病!可是,我感到我不是唯一痛苦的人!可是,我感到我在呼吸!我站在草垫上,合上双眼,用好几个小时缓慢地把脖子从右转到左,从左转到右,好似一个即将上断头台的囚犯检验他的肌肉,想象着肌肉的命运。我不会暴死。每当我的脖子不能再向一个方向转动,停下来向反方向转去时,我就透过掩盖入口的茂密荆棘从中稀少的缝隙,猛然看一眼地平线:我什么也没看见!空无一物...

——引自第49页


Setrouventenprésencelenageuretlafemelledurequin,sauvéeparlui.Ilsseregardèrententrelesyeuxpendantquelquesminutes;etchacuns’étonnadetrouvertantdeférocitédanslesregardsdel’autre.Ilstournentenrondennageant,neseperdentpasdevue,etsedisentàpartsoi:«Jemesuistrompéjusqu’ici;envoilàunquiestplusméchant.»Alors,d’uncommunaccord,entredeuxeaux,ilsglissèrentl’unversl’autre,avecuneadmirationmutuelle,lafemellederequinécartantl’eaudesesnageoires,Maldororbattantl’ondeavecsesbras;etretinrentleursouffle,dansunevénérationprofonde,chacundésireuxdecontempler,pourlapremièrefois,sonportraitvivant.Arrivésàtroismètresdedistance,sansfaireaucuneffort,ilstombèrentbrusquementl’uncontrel’a...

——引自章节:第二支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