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 32开平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一部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编写
★ 主编和执笔作者均为相关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
★ 全书以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世界文学为核心概念,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构成世界比较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 既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也适合爱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普通读者
友情提示:本套书年版久远,切口处有黄斑,但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是作为北师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项目的*终成果,写出的一部新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比较世界文学史”,首先是“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是一种宏观的、全球视野的文学史。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指世界各国文学,这是它的研究范围;一个是能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而加以弘扬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也是世界文学史的选材取舍的原则尺度和评价标准。同时,“世界文学史’:又是一种“比较文学史”。所谓“比较”,又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描述世界各民族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二,是对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民族特色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寻找出世界文学发展的某些基本规律,揭示出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的特色和地位。
这部《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中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体现出了世界文学史总体研究与国别文学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世界文学的纵向演进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学的横向交流、横向联系的有机结合。为此,全书确立了四个核心概念,即“民族文学”、“地域文学”、“东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并以四个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递进关系,来描述构成从古到今世界文学发展演进史的基本面貌。所谓“民族文学”,是指各民族在没有广泛的相互交流之前所形成的相对孤立的文学;所谓“区域文学”,是指由若干民族和国家由于密切交流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学集合体;所谓“东西方文学”是指在十五世纪前后“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所形成的两大分野;所谓“世界文学”,是指十九世纪以后出于东西方各国文学的密切联系而形成的文学全球化的趋势。
本书有独特的框架体系,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民族文学”和“区域文学”为中心,分两编论述“神话、史诗与各民族文学的起源”、“古典文学的形成与文学的区域性”;中卷以十五至十九世纪间形成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两大文学体系为对象,论述“东西方文学的分途发展”;下卷以“世界文学的相互趋近与多元共生”为主题,论述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陈惇,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9月21日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于外国文学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职,曾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长期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等作家有深入研究,曾写有《莎士比亚和他的喜》、《莫里哀和他的喜剧》等著作及大量论文,主编《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解》、《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参编《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等全国通用教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攻比较文学,与人合写及主编多种有关比较文学原理的著作,如《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比较世界文学史》等。另著有论文集《陈惇自选集》等 。
1992年起获国家特殊津贴。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1962年生,山东人。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书3种。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华东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刘象愚,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离退休教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外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等多项学术兼职。
隐面人 内容简介 通过这本回忆录,我试图从我方的角度可能全面地讲述一下我所知道的事实。读者、书评家和历史学家尽可研究这些事实,或予以肯定,或提出不同看法。但我不...
屈赋新探-(修订版) 目录 前言一、《屈原列传》理惑二、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三、“左徒”与“登徒”四、《九章》时地管见五、《楚辞》成书之探索六...
晚唐皮陆诗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晚唐皮陆诗派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皮陆诗派的生平事迹、文学思想、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松陵唱和、风格异同、后世接受与影...
中国文学七论 本书特色 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大纲,不是一件东西。前都是以时间性为经,以体类为纬;后者是以体类为经,以时间性为纬。这两部书的功...
近代以来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北边疆地缘政治安全环境、民国时期的中国西北边疆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
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诗传 本书特色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涛人,被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留给后世几百多1诗...
最漫画.总第13期 本书特色 关于青春,那些生命中*绮丽的篇章;关于梦想,那些坚持不懈的信念;关于努力,那些汗水泪水洒下的日日夜夜;关于欢笑,那些历经苦难后内心...
本书为“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 本书特色 《中国人*易误解的日常俗语》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每一句俗语,都可能一直被误解。每一句俗语,都有一个漫长而好玩的故事。中国人最...
美的历险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了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概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艺术史论专...
超级记忆魔法 本书特色 阅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一个事实,记忆力可能快速提升,同时这个训练过程轻而易举、充满乐趣,让你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超级记忆魔法 内容简介 学...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本书特色 《文艺心理学》由朱光潜著,本书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
本书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探讨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阐述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绩效与人的行为、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第2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第2版)》:《论语·八佾第三》载:[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以木铎自况,以金声传播广远喻教化天下之志。晚...
《光年之美国梦》讲述他们走在成年的路上,却仍然保有青春期的习惯。其实直到现在,他们才感受到真正的青春。青春不仅仅是年龄。
投资者的未来 本书特色 杰里米·西格尔是世界顶级的投资、金融专家之一。.他的发现令人惊奇: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
易经中的人生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临等。易经中的人生智慧 目录 **卦乾第...
金蔷薇 本书特色 《金蔷薇》作者是用清闲优美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来写的,所以特别使人感到亲切动人。尽管作者自己说,这不是创作活动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写作技...
王光英传 本书特色 王光英是名扬海内外的“红色资本家”。他以技术起家,富有市场经济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又有强烈的开拓创业精神。他的成功之路,给人们许多启示。...
名篇词例选说 本书特色 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名篇词例选说 内容简介“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