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

图像证史

作者:[英] 彼得·伯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

评分:8.4

ISBN:978730129527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杨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盟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作品目录

前言和致谢 1
导论 图像的证词 1
第一章 照片和肖像 21
第二章 图像志与图像学 43
第三章 圣像与超自然的图像 64
第四章 掌权者和抗议者 84
第五章 透过图像看物质文化 115
第六章 社会景观 150
第七章 他者的套式 183
第八章 可视的叙事史 212
第九章 从见证人到历史学家 243
第十章 超越图像学? 265
第十一章 图像的文化史 281
参考书目 302
索 引 311
致 谢 332
· · · · · ·

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杨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盟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精彩摘录

因此,图像如何用作历史证据?作为本书讨论的中心问题,对它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三点。1、对历史学家来说,好消息是这类艺术作品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实某些侧面的证据,而这类证据在文本中往往被忽视了。它们至少可以提供某些地点和时代的证据,例如古埃及人的狩猎活动。2、坏消息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写实,而是往往缺乏现实,它不仅没有反映社会事实,反而对它进行了歪曲。因此,历史学家如果不考虑画家或摄影师的各种动机(更不用说他们的赞助者和客户的动机),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3、然而,让我们回到好消息上来。歪曲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成为许多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如心态、意识形态和特质等提供了证据。物质的或表面的形象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隐喻的“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引自第30页


汉堡学派研究图像的方法在潘诺夫斯基1939年写的一本非常著名的著作中做了归纳。他把图像解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艺术作品的三层意义。第一个层次是前图像学的描述(pre-iconographicaldescription),主要关注于绘画的“自然意义”,并由可识别出来的物品(例如树、建筑物、动物、人)和事件(餐饮、战役、队列行进等)构成。第二个层次是严格意义上的图像学分析,主要关注于“常规意义”(将图像中的晚餐识别为最后的晚餐,或把战役识别为滑铁卢战役)。第三个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是图像研究的解释,它不同于图像学,因为它所关注的是“本质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揭示决定一个民族、时代、阶级、宗教或哲学倾向基本态度的那些根本原则”。

——引自第4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