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行当》描绘了一百一十五种如今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老行当,如铁匠、桶匠、豆腐匠、烧炭人、杂耍艺人、澡堂搓背人……每种均配有手绘插图。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工作就是为了吃饭。人们常常说“可惜”,东西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简简单单换一个。这种朴实的生活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道。
如今,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是否却因之丢失了珍贵的东西?这些老行当不仅能唤起久远温馨的记忆,更可以让人从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却因之丢失了珍贵和温暖的东西
从这本书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铁匠、木胎师、烧炭人、卖金鱼人、卖豆腐人、卖柴人、打字员……
这115种行当如今已消失,却让我们看到曾经的质朴与温暖,寻回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
100余幅手绘插图,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
充满怀旧风的语言和绘画直击当下人的心灵,唤起久远的感动
海报:
前言那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来自老行当的无声呐喊
首先说一下本书提到的“昭和的行当”的含义。一种是昭和时代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但现在已经消失。人力车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见踪影的行当也包含在内。另一种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虽然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繁荣的时期是昭和时代。另外还介绍了作为谋生的职业虽已消失,但作为地区文化活动偶尔还能一见的行当,例如纸芝居屋。
我将这些象征着昭和时代,或结束于昭和时代,或在昭和时代迎来全盛时期的职业全部包括在内,统称为“昭和的行当”。
写作本书之际,我再次认识到,这些老行当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再次发掘出来非常困难。
古往今来,不管哪类工作,即便在某一时代曾经流行过,也会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时的记录已所剩无几,曾经见证过的人也日渐减少,那究竟是怎样的职业,有的连内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当几乎都面临这种宿命。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当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甘吧?如果能听听这些无声的呼喊,想必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人们对这些工作还会有其他的认识吧?
的确,这里所举的职业,被取代的理由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叹息。即便如此,那些过去的老行当,还有以此为生的人们无声的呐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吗?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或许错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即使是当代*尖端的职业,也面临着像昭和的行当那样*终消失的命运。如今兴盛的职业也终将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无声的呐喊到底说了什么呢?我想请各位读者自己思考一下。书中讲述的这些职业远比现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温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通过工作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关系,昭和的老行当是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劳动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独的。虽然和现在相比,那些职业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会得到重视。不仅重视人的存在,同样也重视物件的价值。昭和时代的人们经常说“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种东西,用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轻易地换一个新的。可以说“可惜”一词包含着一种支撑昭和时代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们变得只重视便利。
经济高速发展带走的东西
从“可惜”这个词又联想到了“忍耐”。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讨论什么天职或者合适的职业。首先,经济上捉襟见肘,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努力维持生计。谋生是人们干活的根本出发点。现在工作种类增多了,而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这样的出发点显而易见。他们几乎没有余力思考工作的价值,以及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便酬劳不高,工作环境残酷,人们也不得不忍耐着干下去。
因为贫穷,也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骗人,做些欺诈和违法的买卖。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但追溯那些职业的源头,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来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慢慢地脱去了贫穷的外衣。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琅满目。
但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曾经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消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为明显。
河上架起了铁桥,以前运送客人去对岸的摆渡人去了哪里?雨伞很便宜就能买到,依靠修伞谋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总是在傍晚时分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纸芝居的老大爷又到哪儿去了呢?
我家旁边有一家带停车场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刚搬到这里时,附近有水果铺、豆腐店、酒铺、文具店、点心铺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随着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场,这些店铺都消失了踪影。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还在的时候,顾客会和店里的人们聊聊天,进而形成一种地区共同体般的关系,为社区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围虽然人流密集,整个社区却静悄悄的。当然,这种便利店里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简单的购物行为。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每次回顾各种各样的昭和的老行当,我的脑海里就会闪过类似的思绪。
泽宫优
二一六年二月八日
泽宫优
作家,出生于熊本县八代市,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学系、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系,主要以努力生存的小人物为创作主题,代表作有《巨人队捕手》《昭和的工作》《战国废城纪行》《消失的行当》等。
平野惠理子
作家,插图画家,出生于静冈县。主要作品有《日本岁时记图鉴》《我的东京散步术》《料理图鉴》《生活图鉴》等。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取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学思潮、社会心理等因素对诗、赋文体形成的影响,探索...
周绍良友朋书札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友朋来鸿、周绍良书札等,收录了陈垣、徐森玉、张子高、商承祚、阿英、谢国桢、贺昌群、王重民、臧克家等人的信,以及周绍良的致吴元真...
李白诗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八十多篇文章以地理、人物、事件为纲,细述老北京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思故交之音...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与诗性智慧》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
《海藏楼诗集》收录郑孝胥诗共13卷1043首。在中国现代史上,郑孝胥充当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因玷污民族气节而为世人所不齿;而在
海上学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组学人特写。这些学人,大都生活在上海,尤以在复旦大学任教者为多,但文章的重点不在写一地一校之特色;其中虽不乏名教授、名学者,而本旨亦...
陶弘景集校注 内容简介 陶弘景(456-536),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茅山派的创立者。侍齐。官职卑微,遂绝意引退,隐居于句曲山(茅山)。梁武...
《移动商务项目实战(微课视频版)》内容简介:本书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以项目驱动为宗旨,从零开始学习
民国名刊简金-卷地潮声 本书特色 张铁荣选编的这本《卷地潮声》是《语丝》散文随笔选萃,分纷繁世态;国风闲话;百味人生;旅途孤鸿;笔底明珠5部分编辑。所选文章既注...
大块/远行译丛 本书特色 这是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关于东亚文化和自然史的散文集。其中,《北海道之夏》《野意中国》《墨与炭》《狼毫》是斯奈德行走山水...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本书特色 韩寒监制 【one·一个】app人气高赞作者 路明 首部作品集【one·一个】app 三周年重点推荐品方程式下的烟火人间:相爱的万...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王统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
豪放词典评 本书特色 唐人有寄托,故高远有致。 ——纳兰性德诗词读本,*佳选择中国韵文学会及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周笃文先生遴选、评点,*权威典藏版本,精选唐宋至现...
老舍:人间这出戏 本书特色 一本书阅尽老舍先生传世散文:——一个“真好人”的灵魂独白,一代文艺宗师的语言魅力。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向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响。...
睡人 本书特色 《睡人》系欧美畅销天王萨克斯医生*经典作品 21世纪*震撼心灵的纪实文学一本另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疾病和畸形都属于这个世界,他们如同...
中国古典文心-顾随讲坛实录-顾随讲叶嘉莹笔记-(中)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
诗经-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精选《诗经》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
小安,女,1964年生,“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毕业于军医大学,后转业至地方精神病医院做护士。其代表作品有《种烟叶的女人》
李清照秦观词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唐宋名家选集丛书中的一册,收入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数十篇,每首诗作均有详细的注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的内涵。 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