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行当》描绘了一百一十五种如今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老行当,如铁匠、桶匠、豆腐匠、烧炭人、杂耍艺人、澡堂搓背人……每种均配有手绘插图。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工作就是为了吃饭。人们常常说“可惜”,东西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简简单单换一个。这种朴实的生活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道。
如今,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是否却因之丢失了珍贵的东西?这些老行当不仅能唤起久远温馨的记忆,更可以让人从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却因之丢失了珍贵和温暖的东西
从这本书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铁匠、木胎师、烧炭人、卖金鱼人、卖豆腐人、卖柴人、打字员……
这115种行当如今已消失,却让我们看到曾经的质朴与温暖,寻回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
100余幅手绘插图,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
充满怀旧风的语言和绘画直击当下人的心灵,唤起久远的感动
海报:
前言那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来自老行当的无声呐喊
首先说一下本书提到的“昭和的行当”的含义。一种是昭和时代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但现在已经消失。人力车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见踪影的行当也包含在内。另一种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虽然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繁荣的时期是昭和时代。另外还介绍了作为谋生的职业虽已消失,但作为地区文化活动偶尔还能一见的行当,例如纸芝居屋。
我将这些象征着昭和时代,或结束于昭和时代,或在昭和时代迎来全盛时期的职业全部包括在内,统称为“昭和的行当”。
写作本书之际,我再次认识到,这些老行当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再次发掘出来非常困难。
古往今来,不管哪类工作,即便在某一时代曾经流行过,也会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时的记录已所剩无几,曾经见证过的人也日渐减少,那究竟是怎样的职业,有的连内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当几乎都面临这种宿命。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当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甘吧?如果能听听这些无声的呼喊,想必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人们对这些工作还会有其他的认识吧?
的确,这里所举的职业,被取代的理由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叹息。即便如此,那些过去的老行当,还有以此为生的人们无声的呐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吗?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或许错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即使是当代*尖端的职业,也面临着像昭和的行当那样*终消失的命运。如今兴盛的职业也终将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无声的呐喊到底说了什么呢?我想请各位读者自己思考一下。书中讲述的这些职业远比现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温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通过工作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关系,昭和的老行当是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劳动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独的。虽然和现在相比,那些职业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会得到重视。不仅重视人的存在,同样也重视物件的价值。昭和时代的人们经常说“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种东西,用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轻易地换一个新的。可以说“可惜”一词包含着一种支撑昭和时代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们变得只重视便利。
经济高速发展带走的东西
从“可惜”这个词又联想到了“忍耐”。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讨论什么天职或者合适的职业。首先,经济上捉襟见肘,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努力维持生计。谋生是人们干活的根本出发点。现在工作种类增多了,而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这样的出发点显而易见。他们几乎没有余力思考工作的价值,以及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便酬劳不高,工作环境残酷,人们也不得不忍耐着干下去。
因为贫穷,也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骗人,做些欺诈和违法的买卖。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但追溯那些职业的源头,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来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慢慢地脱去了贫穷的外衣。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琅满目。
但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曾经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消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为明显。
河上架起了铁桥,以前运送客人去对岸的摆渡人去了哪里?雨伞很便宜就能买到,依靠修伞谋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总是在傍晚时分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纸芝居的老大爷又到哪儿去了呢?
我家旁边有一家带停车场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刚搬到这里时,附近有水果铺、豆腐店、酒铺、文具店、点心铺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随着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场,这些店铺都消失了踪影。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还在的时候,顾客会和店里的人们聊聊天,进而形成一种地区共同体般的关系,为社区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围虽然人流密集,整个社区却静悄悄的。当然,这种便利店里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简单的购物行为。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每次回顾各种各样的昭和的老行当,我的脑海里就会闪过类似的思绪。
泽宫优
二一六年二月八日
泽宫优
作家,出生于熊本县八代市,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学系、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系,主要以努力生存的小人物为创作主题,代表作有《巨人队捕手》《昭和的工作》《战国废城纪行》《消失的行当》等。
平野惠理子
作家,插图画家,出生于静冈县。主要作品有《日本岁时记图鉴》《我的东京散步术》《料理图鉴》《生活图鉴》等。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简介:《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斯》世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人类文学史乃
铁凝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这本《大家·经典:铁凝经典散文》收录了铁凝创作的散文作品:《女人的白夜》、《小城警察》、《在纽约逛旧货市场》、《史蒂文森郡的乡间聚会》、《...
2005中国最佳散文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
柔巴依集-谐趣诗A-Z-(二) 本书特色 插画爱好者的福音名著+名译+名插图,三名合璧版首次引进 国内首译中、英双语对照,全四色印刷。插画家也是谐趣诗人 柔巴依...
《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指南》内容简介: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展与建设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市场?怎样设计和建设中
贝姨-(全译本) 本书特色 作为《人间喜剧》的一部分,《贝姨》确实是当作一部戏来写的,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悲剧,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
文学欣赏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文学,下编为外国文学,在不到40万字的篇幅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外文学发展历程,并对其代表性作品进行了赏析,可谓一部...
包法利夫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
善良 丰富 高贵-周国平散文精粹本 本书特色 《善良丰富高贵》是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的散文代表作精粹本,收集了作者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
子恺随笔-(中) 本书特色 此书以《缘缘堂随笔》为底本,另外增加了一些丰子恺其他的随笔性文章,是子恺对于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本书收录的主要是丰子恺先生于抗战...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本书特色 1、十点读书,中国领军公众号,坐拥600万微信粉丝。推文平均20分钟破十万,每天总阅读达到千万次。旗下还拥有十余个超级微信大号和微...
狮子与独角兽 本书特色 1.在英语文学世界,乔治·奥威尔的评论作品其实评价更高,被视为散文随笔的典范之作。英国为此设立了“奥威尔奖”,这是英国重要的政治新闻和写...
《韩愈诗选》内容简介:韩愈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唐代又一重要诗人。韩愈诗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狠、重、奇、险”的艺术境界;一
瞿秋白文集(平) 内容简介 瞿秋白的著作、论文、讲义、演说、书信、各种译文及为中央起草的文件相当多,散见于许多种报刊(包括国外的),或收存于档案馆(包括前苏联和...
捕蝶者 内容简介 不记得奥威尔在哪本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在专制时代结束之后二百年,散文不会产生。读后十分震撼。自然,奥威尔的话说得太极端了,而且还颇有点宿命论的意...
行者无疆 本书特色 《行者无疆》是余秋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全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独家定稿版经作者*修订。作者的旅行路线从意大利出发,深入欧洲腹地...
人间喜剧(6) 本书特色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将当他的秘书。编制恶习与美德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表现,刻画性格,选取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就若干同质的性格...
李敖私房书:五: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下) 早年日记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
五洲红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海内外学者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五洲红楼》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
蒙古高原行纪 本书特色 本书是“蒙古历史文化文库”之一,该书分3个章节,主要从地质、人类、古文化方面对蒙古高原地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锡林郭勒行纪、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