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文章是作者从数千篇发表过的作品中精选出的代表作, 以评论、随笔为主, 还有少量时政论文, 是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几十年的一份职业总结。作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对纠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警示作用, 对从事文稿写作的朋友或许也能有所启发。
《声音》的文章是作者丁锁明从数千篇发表过的作品中精选出的代表作,以评论、随笔为主,还有少量时政论文,是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几十年的一份职业总结。作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纠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警示作用,对从事文稿写作的朋友或许也能有所启发。
《声音》:“献身”与“逃生”当巨大的洪水咆哮而来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沿河村54岁的农民王立珊,为保护全村千亩稻田不被洪水淹没,勇堵涵洞光荣献身。广东省某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事局局长黄某,在洪水来临时,携带家眷,登上公家的面包车逃生。人们说,王立珊虽然死了,但在人们心目中他还活着;黄某虽然还活着,但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死了。这种评价何等好啊!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敢于献身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不怕难,不怕险,不怕死,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比如农民王立珊。而黄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携眷逃生,道德沦丧,有多少人在指他的脊梁骨啊!如黄某之流,虽然当上了这个“长”那个“长”,但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不见“长”,灵魂深处太肮脏,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献身”和“逃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身者,光荣伟大;为个人利益逃生者,渺小可耻!原载《中国市容报》1998年8月19日三版“济贫”莫“挤贫”眼下,不少地方的领导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济贫”工作。有的发动机关干部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村庄的失学少年重返学校;有的增加拨款数额,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供电、通信等条件;还有的选派科技干部到贫困村庄蹲点,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这些“济贫”的做法,受到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但是,有些地方的少数人,不是满腔热情地“济贫”,而是挖空心思地“挤贫”。某地区报社有一个记者到一贫困村去采访,硬要村干部登广告,村干部面带难色地说:“我村是县民政局的‘济贫’对象,哪里有钱登广告啊!再说村里没办工厂,实在没啥内容可登。”这个记者“灵机一动”地说:“你们不是贫困村吗?把你们贫困的程度写写登出来,以增加‘贫困的知名度’,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扶持你们,这不是很好的广告内容吗?再说给你们登广告收费优惠。”记者步步紧逼,村干部无奈,只好用县民政局刚刚拨给的2500元扶贫款登了一条广告。我为这个记者的做法感到气愤。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关心群众的疾苦,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无偿为他们提供科技信息,搞好脱贫致富的宣传报道,而这个记者放着这些工作不做,为了拉广告,拿回扣,硬是在患了“贫血症”的农民身上“挤血”,这实在有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种“挤贫”的做法,不少地方都有。如一些地方举办名目繁多的“节”“会”等活动,也都跑到贫困地区去拉赞助或搞摊派,农民对此很不满意。这些侵犯农民利益的事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各级领导和我们的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头,一定要像邓小平同志要求的那样,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济贫”不“挤贫”,全心全意地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服务。原载《中国市容报》1994年8月21日三版发挥“反面典型”的效应据4月3日《检察日报》报道,河南省正阳县在开展廉政教育中,让四名监狱服刑人员上台给全县150名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讲自己成长的经历、犯罪的过程以及犯罪后给父母、妻子、儿女带来的耻辱和痛苦。他们在演讲时,一个个涕泪交流,泣不成声。台下听讲的干部凝神静听,有的听到动情处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们说,台上演讲的罪犯就有自己以前的领导、同事,身边人说身边事,触动大,感受深,对自己心灵的震撼强烈,比办多少次学习班、比听多少次领导讲话都管用。正阳县敢于发挥“反面典型”的效应,这种做法令人高兴!它至少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只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意识,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如廉政教育,这几年一直都在搞,但是不少地方还是习惯于老一套教育办法,不是请领导做报告、提要求,就是学文件、念报纸。这样的教育,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正阳县领导大胆让服刑的罪犯现身说法,警示全县党政领导干部,让大家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教育,产生的效应不是很好吗?……
丁锁明,男,江苏镇江人,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资深记者、编辑,曾受政府嘉奖。其作品以“新、短、快、活”见长,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市容报》等中央、省部级媒体评为优秀作品,荣获“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捕风者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是麦家的**个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历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散文,一些篇章和写给友人的书信是首次刊发。收录的文章包括:博尔赫斯和我、我有三本《聚...
J.M. 库切:南非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
《别开生面的阅读与写作》内容简介:本书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作序推荐,荟萃了作者近30年的阅读、写作经验成果之大成。内容丰富,涉
法国诗选(上中下)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封面采用红色幻彩布面包装,十分精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曾获得了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
李锴诗文集 内容简介 李锴,清代诗人、散文家、史学家。李锴身为索额图之婿,湖广总督李辉祖之子,家世极其显贵。可他性情淡泊,不慕荣利,隐居盘阴30余载,以至终老。...
我心光明 本书特色 《我心光明》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全新散文精选集,“人生三书”精选之一。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
楚辞 本书特色 经典名著,意境深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主义精髓!楚辞 内容简介 《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有...
黄永玉,土家族,画家、作家。1924年生,湘西凤凰人,原名黄永裕。自学美术、文学, 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
《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的论文集,从教改新思路与新大纲、教学
做官的财富散文卷 本书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
夜莺与玫瑰 本书特色 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美丽的童话”,也被称为“世界上*感人的童话”。《夜莺与玫瑰》于1888年首次出版即引起轰动。在他的每篇作品中,...
茶油时代中国南方乡土文化的美丽符号 内容简介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
解词 本书特色 《尚德琪作品系列》共6本,写作时间跨度20多年,自1991年始,至2015年止。这套作品集,是对尚德琪业余写作和职业写作的一个总结。 《解词/尚...
沈从文作品:边城 本书特色《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
失踪者 本书特色 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卡夫卡“孤独三部曲”之一 重温卡夫卡未完遗作,解读卡夫卡内心世界卡夫卡,其人不可做寻常看,其作品不可做寻常读。 在充满...
五洲红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海内外学者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五洲红楼》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
英华沉浮录-四 本书特色 董桥:“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 本书特色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记》作者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在茶、瓷器与自然山水中...
日本俳句长编 内容简介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短小诗型。书稿是作者收集整理日本经典俳句翻译而成。俳句有很多句作, 与当代日本社会生活和语言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别...
《关键年龄,读关键的书》内容简介:“关键年龄,读关键的书”,是很多阅读者秉持的重要理念,但如何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准备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