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除了展现出作者的丰富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运用了令人惊叹的各种丰富资料之外,其基本结构是年鉴学派所重视的长时段发展,以及重视经济社会结构的看法。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也提出了他独特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观。第三卷题为“世界的时间”,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而且还按时间顺序研究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对任何杰出史学家来说,要写一部15—18世纪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史,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如果要达到布罗代尔的“总体史”的目标,恐怕更困难。布罗代尔很令人敬佩地投入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宝贵光阴,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布罗代尔的这部著作出版一个世纪之后必然还会有人参阅,不只是因为其百科全书式内容的吸引力,同时也由于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性。资本主义史必然会一而再地被改写,布罗代尔的三卷巨著也必然会一而再地被引述。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心区域并无丝毫神秘可言:当阿姆斯特丹充当世界的“货物集散地”时,联合省(或至少其中*活跃的地区)是中心区域;当伦敦推行其霸权时,英格兰(如果不是大不列颠诸岛)处在整体的中心位置。16世纪初,当安特卫普一觉醒来成为欧洲贸易中心时,尼德兰便如昂利·比兰纳所说,成为“安特卫普的近郊”,而广大的世界,则是它的远郊。“这些经济发展中心的向心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相反,要弄清和确定与中心区域相邻的广大地区的位置却大不容易。紧贴中心的地区位置低于中心,但有时低得不多,趋向于同中心连成一片,从四面八方向中心挤压,它们的变动比其他地区更加大些。位置的高低差异并不始终十分明显:保尔·贝洛什认为,这些经济区域之间的水平差异昨天比今天更小;赫尔曼·凯伦本兹甚至对差异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无论是大是小,差异毕竟存在,只要手头掌握数字,价格、工资、生活水平、国民产值、人均收入、贸易结余都可以作出证明。*简单的(如果不是*好的)、*容易让人接受的标准,是要看在这个或那个地区有没有外国侨民经商。如果外国商人在某个城市或某个地区居显赫地位,这已表明该城市或该地区落后于这些商人所属国家的经济。我们掌握的例子十之八九都能作证:菲力浦二世时代在马德里的热那亚银行家;17世纪在莱比锡的荷兰商人;18世纪在里斯本的英国商人;特别是旅居布鲁日、安特卫普、里昂和巴黎的意大利商人(至少直到马扎林时代)。1780年前后,在里斯本和卡迪斯,“所有商号全是外国公司”。18世纪的威尼斯差不多也是同样情况。一进入边缘地区,任何含混便全都消失。这里不可能搞错:边缘地区贫穷落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制往往是农奴制,或甚至是奴隶制(只在西方的中心,才有自由农民或所谓的自由农民)。在这些进入货币经济不久的地区,劳动分工才刚开始,农民兼顾各种营生;产品的货币价值十分低下。何况,生活程度过低本身就是不发达的表现。一位名叫马提诺·斯泽普西·康波尔的匈牙利传教士于1618年回国,根据他的观察,“荷兰和英国的食品价格很高;情形到法国开始有所变化,随后沿着旅途,历经德国、波兰和波希米亚直到匈牙利,面包价格不断下降”。匈牙利已几乎到了楼梯的下层。当然还能走得更远:在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生活必需品极其便宜,普通百姓每年有十卢布,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欧洲边缘的落后地区提供了许多经济不发达的范例:18世纪“封建的”西西里;任何时代的撒丁;土耳其统治下的巴尔干;梅克伦堡、波兰、立陶宛等被西方市场搜刮~空的广大地区,它们的产品注定要用来供应外部市场,而不是满足当地需要;受俄罗斯经济世界剥削的西伯利亚。此外还有威尼斯在勒旺地区的各个岛屿,那里生产的葡萄干和葡萄甜烧酒甚至远销英国,外部需求使当地从15世纪起推广单一作物,从而破坏了种植平衡。……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间,担任该部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翌年逝世。顾良,1937年生,江苏吴江人。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毕业后在中央编译局历任翻译员、译审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生从事编译工作,参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周恩来文选》、《刘少奇文选》、《朱德文选》、《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等书法文版的翻译。另译有《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保卫马克思》、《法国革命史》等。 施康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文学硕士。后为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萨特文论选》、《都兰趣话》、《幸福散论》、《巴黎圣母院》(合译)、《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史学九章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关史学文章九篇,名为"史学九章",意在从九个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史学的内涵与本质。书中叙论了中外古今多位史家及其著作:十八世纪英国史家...
二十世纪古史研究反思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常金仓教授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反思录专著。全书25篇,分6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史学总体理论问题、历史传说的研究、宗教和...
此前的历史学界研究宇宙观,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思维形式,并且特别地关注它的起源;而考古学术界关于宇宙观研究多针对在考古发掘
《世界重启(修订版)》内容简介:罗辑思维重磅推荐,《荒野求生》“贝爷”推荐。幸存或淘汰?这是最后一次归零重启的机会 1. 经典
《廖昌永演唱歌曲精选》内容简介:《廖昌永演唱歌曲精选》选取了其演唱中的代表作品,包含经典歌曲、影视歌曲、苏联歌曲、艺术歌曲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 本书特色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是中国通俗讲史界代表人物袁腾飞巅峰之作,是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鼎盛时期的*火讲史节目《两宋风云》整理而成,本...
西周的政治制度曾经对东亚文明产生过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看,西周研究,对全球范围特别是有关早期国家的形态
曹溪通志 本书特色 《曹溪通志》由(清)释真朴重修,为曲江南华寺的寺志。全书共八卷,卷一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附香火供奉);卷二道脉源流、传灯人物、继席宗匠...
资治通鉴赏析-(学生版)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成书时间为公元1084年。《资治通鉴》录事上起公元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宋代疑经研究 内容简介 疑经是我国古代经学史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宋代获得了迅猛发展。本书从经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宋代疑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又以欧阳...
广东先秦考古 本书特色 《广东先秦考古》内容是广东60多年来先秦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上启十四万年前的“马坝人”,中经一万年前后的“独石仔人”、“黄...
《唯一的希望》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经典民族志作品。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进行了共计27个月的田野
本书为“当代西方政党研究译丛”系列之一,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党如何及为什么出现,政党的目的,阐述了政党体制问题。不仅涵盖了多
家世-百年中国家族兴衰 本书特色1. 《非常道》作者余世存历时五年撰写百年中国家族兴衰 2.赠送印刷版作者手书“家世”条幅3.14家百年家族传记,追寻几代...
《整齐世传》内容简介: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
台湾史学史-从战后到当代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包括许倬云序言、作者自序、上编(科学传统的建立)、中编(科学史学的转折,1960年代中期至1987年)、下编(当代台...
西南联大行思录-[增订版] 本书特色 《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十余年来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
玉道行思 本书特色 孙海芳所著的《玉道行思》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蠡测玉石之路”为题,以纪实文学的笔调,生动叙述了一次有关甘肃史前玉石文化的考察过程,重点对齐家玉...
古都西安:隋唐长安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绪论;隋唐长安城选址与城市建设;隋唐长安城空间结构及特征;唐长安城建筑耗材;隋唐长安城供水系统;隋唐长安城...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内容简介: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