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在清代,职能重要,它是皇帝的御用机构,为皇帝服务,从皇帝的吃穿住行到私人小金库,都由内务府掌管。
内务府权势之大,只有皇帝很信任的大臣,如和珅、荣禄等,才能执掌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庞大,涉及到江南织造局、敬事房(太监)、盛京内务府、御茶膳房等诸多机构,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钱财。在内务的历目前,演绎了诸多精彩故事。以内务府的财源为例,就涉及到如曹雪芹家族、帮皇帝牟利的皇商、人参贸易、盐商等精彩话题。
本书就清代内务府,在历目前的地位与作用、曾发生的故事,以通俗笔调加以展开,展示一个人人熟悉,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机构。
说起内务府,人人都知道,但它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如何为皇帝服务?却很少有人知道。
内务府的职能,涉及到紫禁城中的一切内容。从皇帝的吃穿住行,到选妃、赏赐、贡品,一切都由内务府掌控,其中发生了无数故事。以工程为例,紫禁城的修缮、圆明园的建造,清代帝陵的建造等,在这些宏大工程的背后,有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清代皇室声称宫中所用,与国库分开,却又通过内务府敛聚巨额财产。内务府如何为皇帝赚钱?服务于皇家的皇商,又是何种命运?
清代的太监管理政策,被曾国藩称为千古善政。清代如何管理太监,避免太监弄权?在严格管理之下,清宫太监为何却是非不断?
皇帝登基后的头等大事,营造万年吉地。为何督导万年吉地工程,导致诸多内务府大臣被杀?万年吉地工程背后的风水大战,谁是赢家?
派驻江南地方的三织造,肩负了什么样的隐秘使命?隶属于内务府的曹雪芹家族,如何从盛到衰?贾宝玉的原型,到底是谁?
别九州岛任土作贡,叶尔羌贡玉、东北人参、皇帝朝冠上的打牲乌拉的东珠,均是帝室专享。而由貂皮甚至引发了一场国际冲突。
用故事来呈现的历史,发掘那些并未被正史记录,在我们宏大历史叙事中常被隐去的形形色色的小事件,通过这些细小的事情,我们看见更为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不同于我们固有的历史记忆,不同于史家宏大的历史叙事,也不同于官方刻意营造的帝王将相家谱。
fenghuo.jpgjiawu.jpglishi.jpgxfy.jpg
前言
清廷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生活习惯上与关内有诸多不同。入关之后,清廷仍然保持了在关外的生活习惯,以示不忘祖先。入关之前已设有内务府,负责皇家事务,此时机构尚简单,事务也比较单一。入关之后,内务府得到完善,结构庞大,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内务府设有七司、三院等五十余个机构,囊括了皇家吃、穿、住、行等一切事务。
因为内务府负责的是皇帝的家事,所以有“天下大事,不问内务府之说”。在内务府大臣的挑选上,常选择与皇室有亲戚关系者出任。如康熙帝选择乳母之父凌普,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世家中的高斌家族有多人出任内务府大臣,即因为高斌的女儿是乾隆帝的宠妃。内务府大臣由位高权重的大臣来充任,也可以有效地管理太监。有清一代,未曾出现太监弄权,与内务府大臣管理太监的设置相关。
内务府在官员设置上,采取“无定额”,主要考虑:一为互相牵制,二是因为内务府具体事务。内务府下辖单位颇多,如雍和宫、咸安宫官学、圆明园、御茶膳房、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等,这些机构常派王、贝子加以管理。王、贝子先取得内务府大臣的身份,再分派以上各处事务,然后或一人管理一处,或一人管理数处,或数人管理一处。因为各处兼管事务没有明确划分,故而内务府大臣也无法采取定额。
入关之后,清室还面临诸多战事,所以宫中一切经费开销,力求从简。顺治七年(1650)规定,内库钱粮皆归并户部管理,内廷所用物品如皮类、丝绸、茶叶、纸张等,也由户部提供。至康熙帝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后,社会局势稳定,经济蒸蒸日上,内务府也开始获得各种收入。除了户部拨款外,通过皇庄、貂皮、人参等,内务府获得可观收入。此外,内务府还从事房屋租赁、开设当铺等商业活动,获得收入,充实了皇帝的荷包。
在后金发动的系列战争中,大量的汉人被俘获,成为奴隶,也即包衣。包衣的作用,一是追随主人,从事征战;一是奉职于家,从事各种杂役,如种植养殖等。初期包衣是屈辱的奴才,随着清室在关内统治的巩固,能混个内务府的包衣,成为皇帝的奴隶,也是无上荣光。亲信包衣常被皇帝委派至全国各地,执掌肥沃衙门如江南三织造、粤海关、两淮盐政等等,既为清廷牟取私利,也可监控地方。
康熙一朝,由于皇帝喜好使用密探,由江南三织造承担了监控的任务,相应地其主要业务工作——织造,受到影响。至雍正朝时,雍正帝加以纠正,不时对江南织造加以敲打,以使其回归主要工作织造,而不是监控地方。至乾隆朝时,江南三织造回归到原先的工作,即从事织造,为内廷服务。至于江南三织造,也改变了原先内务府包衣家族垄断的做法,改由内务府司官担任,一切活动均由内务府大臣管辖。原先江南织造可以越过内务府大臣,直接给皇帝上奏,此后江南三织造一切请示汇报,均需经过内务府大臣。至于原先拨给织造管辖的肥差,如两淮盐政等,也多被取消。
清室入主中原后,以天下而养一人,少不得要采纳各地的各种珍稀贡品。逢年过节,各地定例要有进贡,此为例贡,其他的还有元旦贡、冬至贡、万寿庆辰、端午贡、万寿贡、年贡、上元贡、中秋贡等等。诸多贡品被纳入内务府之中,到了民国年间,将逊清小朝廷赶出紫禁城后,还清理出了一大批珍稀贡品。
内务府的杂务繁多,如日常的太监管理,宫廷建筑的修缮,皇帝的一饮一食,都是其职责范围。内务府在服务皇室上面,做到了极致,内务府的事务也被视作了皇室的私人事务。是故历史之上,诸多内务府弊端,不了了之,因为皇室知道,此种弊端难以彻底根除。
由于内务府涉及的年代长,事件多,如何避免本书出现碎片化的倾向,也是困扰写作的一个难题。内务府涉及的事务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小到日常的衣着,大到皇室工程,从牛羊马到皇庄等等,都是其管理范围。由于内务府的事务过广,在书稿中难以全部呈现,只能选择某些内容,加以写作,在不降低可读性的同时,使读者对内务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历史的书写常受作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带有作者的私人烙印,只是烙印的深浅程度不一而已。虽然历史写作难免要受主观影响,但着史者所能做的,且应该去做的,是尽可能地还原客观历史。本书在写作中,尽可能不做主观评介,而以展示史实为主。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1979年生,历史学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着有《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1874-1949)》
《军机处二百年》《晚清裱糊史》《明人的率性生活》《北洋战史》《清代准噶尔史话》《中国乡贤》等。
明清传奇史 本书特色 传奇即南戏,是与杂剧相对的概念,为明清两朝所流行的戏剧形式。郭英德编著的《明清传奇史》对明清传奇的形成、发展和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
《民间影像》(第八辑) 本书特色 《民间影像》以靠前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筑、人物、事件,工作、学习、生...
《向上管理》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古代“智圣”诸葛亮为主角,阐述了他管理上司刘备的绝招——“分步呈现”“换位思考”“关系维护
《宋帝国的危机与维系》内容简介:作者魏希德认为,帝国的延续,主要取决于在危机时刻如何维系并复苏。于是,她将研究视角放于统治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内容简介:如果把以色列的生存奋争当作一场戏剧,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可以算是这场戏剧
中国史学入门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大家小书”之一种。“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即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他们对中国北方及中亚历史发生过
孙诒让全集---周礼正义(全十册) 本书特色 《周礼》原名《周官》。是拟定周代官制的著作,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大部分,...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述学校笺(上下册) 本书特色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在学术研究上,他于经学、小学、史学、金石学、诸子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内容简介:余光中亲选全新散文集,书中包涵四大主题:生命的爱与孤独;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体
看过《最长的一天》这部作品的人都曾被它深深震撼,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内容简介:不管怎么说吧,经过整理后的国民党军至少显得整齐了许多。原有的五花八门的编制形式被调整师(甲
1933福建事变始末 内容简介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并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的军队。这支军队,它名叫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
不敢相信这是唐朝:618-907盛世的另一面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时拾史事》主页君,采用微博微信体,轻松幽默讲述4...
日本史记-四 本书特色 通用名《大日本史》。是1719世纪日本诸侯水户藩编纂的汉文纪传体日本史。从上古神话记述到南北朝终结,内含本纪七十三卷,列传一百七十卷。共...
线订《资治通鉴》 本书特色 浓缩上古到宋元数千年间的史实。集合古代政治艺术、处世经验之大成。文白对照,意蕴丰富而深远。传统线描插图,与原文相得益彰。竖排线订,古...
《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
(精)金石字汇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版1印★“罗格之印”刻制者、著名篆刻家张国维编著★收录单字7500余个,包括籀文、金文...
川大史学(第二辑)?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卷 本书特色 《川大史学(第二辑)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卷》分为三编,分别是“学科反思和学术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跨...
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纲》: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中国文化书院 中国三峡出版社联袂推出中国史纲 内容简介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