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讲述为何以及如何在乡下盖间房子并乐享生活其中的随笔集。作者是一个媒体人, 带着孩子, 回归山野, 在乡下盖了间房子, 建了一个有花有果的小院。全书分为四部分, 共计六十余篇随笔, 前两部分重在讲述为何要在乡间盖间房子、选址、建造、装修等小事, 后两部分重在讲述在乡间房子中的生活, 一派田园气象。
★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的梦想。 清风拂过,薄雾微光,满心欢喜。
★超俗的眼光,闲散的人生情怀。让读者不必亲自去盖一个房子,也能体会到明月清风。
★浓浓的亲情,乡情。
★文字好,一字一句,一句一段,都有很好的呼吸节奏,带你去体会南方。
PART1不如归去
另一种归乡
2015年春节,我带着儿子去弟弟家过年。父母在城里帮弟弟带儿子,跟所有进城的老人一样,带大了儿女辈,又要帮着带大孙子辈。
父亲是个北方老头儿,生活自理尚且无暇,更何况带孩子。无非,他是与在异乡的母亲做伴,好让她不至过于无聊。
老太太带孩子,只要一下楼,自然就有许多老太太上来搭话。有些关系好的,据说都要将母亲送至楼门口才分手告别。想来,大家的处境都一样,有个人说话,总算不至于变成哑巴。
这可苦了父亲。他每日几上几下楼,却无人搭话,只要久不开口,“嘴里就发臭了”。后来,他终于发现门口的保安其实是个闲人,于是有事没事就去搭讪,终于“嘴没那么臭了”。
有一次,父亲下楼,半路折返。母亲惊问其故,父亲不答,只顾抱头发闷。再问,却道不知将如何。看父亲如此寂寞、苦闷,母亲一阵凄惶,向壁垂泪。想父亲在老家吃东家喝西家,脚不沾自家门,好不快活;进得城来,不懂普通话,不懂城里风俗,到处搭话而不可得,堪若进了监狱。
这样的老人自然也不止父亲一人。那日弟弟去买菜,看到一陕西来的老太太拿着五毛钱买菜,可在海南这里,五毛钱连一颗辣椒都买不到。老太太气得大骂菜贩子欺负外地人。弟弟好心上前提醒老太太:这里的确是这个价。
海南的蔬菜多半自大陆运来,贵得一塌糊涂。父亲去买菜,只问不买,搞得那些卖菜的看到父亲,只装作没看见。父亲经常逛来逛去,只是搭不上话。连菜市场都拒绝父亲。
那日他在楼下拣纸箱,发现了一只别人丢弃的漂亮的花盆,赶紧拿回家来,却发现家里没有花草,花盆根本派不上用场。
母亲说,干脆向老家买些辣椒籽,种些在阳台上,也好摘来吃。
这便提醒了父亲。不几日,阳台上摆满了拣来的各色花盆,有一只是船形的,有一只是大茶壶,有一只是塑料大洗盆,形色各异,估计集中了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花盆。
小小的阳台上,父亲每日像检阅他的部队一样,精心伺弄。有只盆是专门的苗圃,等苗发出来之后,再移栽到其他盆里。有只盆里,是从老家连根带土拿来的草莓。草莓长得盛,又分出一盆新的来,只是直到现在,只看到草莓开花,却未见过草莓果。
种得*好的还是辣椒,以前结的果实多,吃不过来。现在这一批,估计是籽不行,只结了三枚果子,只开花不结果,剪了枝重长出来,还是如此。
去年五一节,我带女儿去海南。小孩子在家里闲得无聊,也与爷爷奶奶生疏,玩不起来。直到有一天,女儿发现爷爷在阳台上给辣椒浇水,赶紧冲上去帮助爷爷洒水。这下,爷孙终于找到了共同爱好。从起床开始,每隔一阵就浇一次水,我担心大太阳底下浇太多水辣椒会死掉,父亲却毫不在意,只要孙女喜欢,他就随时伺候。于是,爷爷在后面抬着水壶,孙女在前面负责洒到花草上,不亦乐乎。
这次去,侄子已经长大了。那天逛超市,我给他买了几只老虎、狮子的玩偶,这下可好了,侄子每日牵着他的狮子、老虎到辣椒盆里去吃菜,先是把土刨出来,被弟弟制止;接着,干脆把苗折断喂给老虎、狮子。
就这样,父亲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的苗,就这样被侄子一棵一棵地喂了老虎、狮子。我们当然提醒过他:老虎只吃肉,不吃辣椒,可他哪里能信呢。
更糟糕的是,我一岁半的儿子自从海边玩沙回来,看见沙样的东西就抓来玩,这些盆里的泥土,自然是遭了殃,撒得到处都是,菜根都露在外面。父亲发现了,心疼得不行,把苗一棵棵扶正,土一点一点地扫回去,重新培好。我觉得,那基本上是得复种了。
饶是如此,这方小小的菜圃,父亲还是伺弄得井井有条。也许,从来不在乡下种菜的他,在城里找到了唯一可以做成的事情。它让父亲的时间有了去处,也间接地让自己做了点贡献,哪怕只是半年长了三只辣椒。
有时静下来,月光下“察人可以知己”,就在想,再过二十年,我是否也会如父亲这般。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我爷爷的亲弟弟,也就是二爷爷,与湖北籍的媳妇在新疆生活了大半生,*终回到湖北,在那里终老。据说他对老家田园的向往,无时无刻不在脑际萦回,却不得而终。
如果在江南的土地上,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园,种上我小时候*喜欢的瓜果和鲜花,会不会让生活更美好?
其实,岳母大人已经根据我的口味调整了菜谱,比如他们以前从来不吃的韭菜、辣椒,现在一日不落,气得岳父大人每顿饭都只吃一半。
那要是我老了,谁还照顾我的口味?
如果我能够在这里复制泉下老家的菜品,是否可以不再老来思归?毕竟,叶落归根的实质,有时候不过是叶落归舌。味蕾的满足,足以抵消对西北老家的想念。
想母亲一生的追求不过是拥有一个菜园,如今六十岁,竟无法实现。母亲的娘家在马家小湾,那里适宜种植,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加之村小,每户都有一亩菜地在门口,自是一派田园自得。而自嫁到朱家,门口即悬崖,门前屋后连树都能干死,庄院挨家挨户,哪有地方落脚种菜?母亲念叨一生,奋斗一生,终未成就这个小小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要圆母亲一生未了的一个心愿。
那么,归田,其实是另一种回归故乡、回归童年、回归农村的方式,只不过,这地方叫江南
朱子一,前南方报业、浙报集团媒体人,做过调查记者、报纸副总编辑,现为民宿主人、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曾求学于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出版有《阳坡泉下》《江南世家》等作品。
《原来这么拍:超越构图》内容简介:构图是摄影中重要的基本技巧,同时也是重要的摄影语言,好的构图对于增强画面表现力,突出主题
水上书 本书特色 《水上书》是一部书评、书话集,收录各类和书有关的文章三十篇。作者是一个爱读书、藏书的人,他将自己搜书、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自己的读...
动物农庄 本书特色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zui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以企鹅出版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
团购:你在高原/张炜8册 本书特色 《你在高原》是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是张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
阅读的真味:中外人物读书例谈 本书特色 《阅读的真味--中外人物读书例谈》是一部读书随笔。作者吴探林从古今中外众多名人大家的读书生涯、读书生活、读书言论中选取范...
作品目录目 录前言编 年 诗富平少侯陈后宫(茂苑城如画)无题(八岁偷照镜)初食笋呈座中随师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燕台诗四首
《高质量混改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紧密结合实际,特别是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如万科、绿地、中联重科、绿城、飞乐音响、中国联通、
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本书特色 蔡葩的写作,也许就是重新找回南洋的一个开端。这个开端所指向的各种人生远岸,还有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寻和想...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讲述随着现今各大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大力推广,市面上涌现出了达尔克罗兹、奥尔
清华园日记 本书特色 此为“季羡林散文新编”十种之一。这是季羡林先生1931—1934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两年间的日记,在作者九十高龄时,经过一番郑重思考,决定“一...
《Spring+Spring MVC+MyBatis从零开始学》内容简介:本书详细地讲解Java EE中Spring、Spring MVC和MyBatis三大框...
作者: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EugéniodeAndrade,1923-)被公认为是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抒情诗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
往事三瞥 内容简介 古城、过路人、叹息的船、我被感动过、随想录、吾师沈从文、北京城杂忆、八十自省、记忆中的独木桥、大姐的梦、我这两辈子、点滴人生等。往事三瞥 目...
黑酋 本书特色 东北扫黑大案纪实,一个刑侦队长的亲身见证。他没有了自由。看守所黑漆漆的大门深沉而凝重。当它豁然洞开的时侯,聚集在外面的人群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那...
《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探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著作。作者以问题为主线考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有时孤独比拥抱实在 本书特色在一段关系里,你总是害怕,你怕他只是想跟你暧昧,而不是要跟你过一辈子;你害怕自己不够漂亮,他会变心;结了婚,你又害怕他想逃离;到后来...
老舍小说精选-青少年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中国现当代文学馆·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老舍小说精选集(第2版 青少年版)》是老舍先生专...
静静的山 本书特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人生就是登山,每个人都是登山者。 你可以不登山,但你总会遇到自己的那座“8000米”;你可能不知道正确的路,但你总会...
你应该阅读的世界名家杂文(平装) 本书特色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
梁晓声精品集:鹿心血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梁晓声近年来*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散文、杂文20多篇,反映了人们*关注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知青主题是本书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