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的自传体散文。书中记叙了沈复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字清新率真,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后冠以“晚清小红楼”的美名,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的情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该书自出版至今,已流传世间百余年,深受后世文人推崇,成为经典之读物,影响甚大。
★张颐武教授、余中先教授、冯唐诚挚推荐译本。
★选开明书店“民国”遗本为底本,考以《雁来红丛报》本、林语堂英译本重新点校。
★流传世间百余年之经典,沈复为芸娘书写的绝美情书。
★林语堂、俞平伯、鲁迅、胡适等文学大家钟爱推崇。
★文中精选已被收录人教版语文课本;汪涵多次推荐。
★封面绘图由知名插画师度薇年倾力绘制,彩插为LOFTER高人气插画师忘川山人起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芸”。
★随书附赠精美古韵主题书签: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前言Ⅰ
[译文]
卷一闺房记乐001
卷二闲情记趣035
卷三坎坷记愁055
卷四浪游记快087
[原文]
卷一闺房记乐147
卷二闲情记趣171
卷三坎坷记愁185
卷四浪游记快207
1.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2.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3.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4.余曰: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
5.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6.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7.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8.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卷一??闺房记乐
我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年)的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恰逢太平盛世,又生在苏州沧浪亭畔文人士族之家,老天对我的厚待,也算是极致了。
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倘若这平生的岁月浮光,不做些笔墨记录,未免有些辜负苍天的厚爱。《诗经》三百余篇,却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为首,如此想来,我不妨也先说说夫妇之事,随后再谈其他。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没能好好读书,学识不高,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记录一下实情实事,如若人们要挑剔我辞藻与语法上的毛病,那可算是对着一面原本就脏的镜子,非说它不够明亮了。 幼年时,我与金沙于氏订过亲,而她八岁就夭折了。
后来,我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她是我的表姐,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芸自小就非常聪慧,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家里人教她念《琵琶行》,她很快就能背诵出来。可不幸的是,她四岁时丧父,只留下她和母亲金氏、幼弟克昌面临家徒四壁的困境。芸稍大了点,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她擅长女红,以纤纤十指的劳作养活一家三口,同时坚持供弟弟克昌从师就学,从未拖欠给他的学费。
有一天,她从书箱里看到一册《琵琶行》,便循着幼时零碎记忆,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下去,从此开启了识字之途。在做刺绣活儿的时候,她也慢慢试着吟咏诗词,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娘家省亲,遇到了芸。彼时两小无猜,相聚甚欢,她拿了自己写的诗给我看,我惊叹于她才思隽秀,但心底不免担忧:慧极必伤,这样玲珑剔透的人儿,怕是福薄。我对她的牵念既起,便难以释怀,于是对母亲说:“如果你要替我挑一位妻子,那我非淑珍姐不娶。”
母亲也很喜欢芸的柔和性子,随即就摘下自己的金戒指赠予芸,订下我和她的婚事。那一天,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农历七月十六日。 那年冬天,正赶上我的另一位表姐,也就是芸的堂姐出嫁,我便又一次随母亲回了娘家。芸和我同龄,但比我大十个月,幼时我们惯以姐弟相称,因此再相逢时我仍唤她“淑姐”。
家中有喜事,满室华服彩衣,唯独芸一身素净打扮,只有鞋子是新的。我留意到她的鞋子绣工精巧,便去问她,她称是自己所做。我这才意识到,她不只在诗词笔墨中留有慧心,在日常事务上亦有天赋。她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微露的两齿,这或许不是福相。但她身上散发的那种缠绵娇美的仪态,令我深深着迷。
我问她要诗稿看,发现有的仅有一联,有的是三四句,多数未成完篇。问她原因,她笑着解释:“我没有老师教我诗文,希望能有一位亦师亦友的知己帮我推敲,完成这些诗句。”当时戏笔,我在她诗册上题了“锦囊佳句”,那是唐朝诗人李贺的典故。并没有意识到,李贺英年早逝,而芸夭寿的命运,已在此刻埋下伏笔。 当天晚上,我随送亲的队伍一直到了城外,回来时已是半夜。我饥肠辘辘,想要寻些食物果腹,仆女端来了枣脯,我嫌甜。芸便悄悄拉了拉我的袖子,我随她到了她房间,才发现她私下藏了碗暖粥,还有几碟小菜。我正欣然举筷欲食,忽然听到她堂哥玉衡在外面叫唤:“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嘴上搪塞:“我累了,要睡觉了!”玉衡却挤门而入,看到正要吃粥的我,瞅着芸取笑:“方才我要粥,你说没了,原来是要藏起来专门招待你夫婿啊!”芸大窘,落荒而逃,家里上上下下都起哄而笑。我也情急之下带着一名老仆人先行回家了。自从吃粥被嘲后,我再去芸家里,她总会躲着我,我知道她是怕别人笑话。 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芸嫁到了我家,花烛之夜,我瞧见她的身材仍和从前一样纤弱瘦怯。我揭开她的头巾,彼此相视嫣然。
喝过交杯酒,我们并肩而坐,一起吃夜宵,桌底下,我悄悄握住了她的手腕,掌中柔若无骨的纤细,指间温热滑腻的感觉,让我的心怦怦直跳。我让她多吃点,她却说,她还在吃斋期间,已经坚持了数年。我暗自估量,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正是我出痘的时候,原来她竟是在为我祈福。感动之余,我笑着恳求:“如今我已经不出痘了,容貌光鲜无恙,姐姐是不是可以从此开戒了?”芸眼里含笑,点了点头。
两天后——即正月二十四,是我姐姐的出嫁日,而二十三是国忌,不能奏乐,所以家里安排在当晚为姐姐设宴送嫁,芸出席陪同。我则在洞房与伴娘喝酒猜拳,整夜惨败,*后大醉而眠。等我第二日醒来时,芸已在梳妆了。 这天,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我们一直忙于招呼,到了晚上,音乐才开始演奏起来。
过了夜半已是二十四,我作为小舅子给姐姐送嫁,回来时已经凌晨三点,房间里静悄悄的,烛火微弱。我偷偷进了房,瞅见仆女正倚着床打盹,芸已经卸掉了妆容,但还未入睡,红烛之下,她微微低头露出粉颈,不知在看什么书,十分入迷。我抚着她肩膀说:“姐姐连着累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这么孜孜不倦?”
芸连忙回头站起身:“我本打算睡了,可从书箱里翻出这本书,看着看着就全无困意了。我很久前就听说过《西厢记》,今天才**次读到,真不愧是才子佳作,只是这风格未免有些尖酸刻薄。”我笑道:“正因为是才子,所以笔触才尖酸刻薄。”仆女在一旁催促我们上床睡觉,我让她先关门离去。随后我在芸身边坐下,彼此聊天调笑,仿佛密友重逢。我戏闹着探入她的怀中,她的心跟我一样,也是怦怦直跳,我俯到她耳边问:“姐姐的心为什么跳成这样?”
芸回眸一笑,刹那间,情丝缭绕,入人魂魄。我将她拥入帷帐,只恨春宵苦短,不觉间转眼天亮。 作为新嫁娘,起初芸非常沉默,成天也不见她生气,谁和她说话,她都微笑相迎。她对上恭敬,对下谦和,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半点闪失。每天看到窗外晨光初现,她就急忙披衣起床,仿佛有人在催促命令她似的。我笑她:“如今和当初你给我留粥时不同了,你为何还怕别人嘲笑?”芸说:“我当日藏粥招待你,成了笑柄。但如今我这么做不是怕人笑话,而是怕公婆说我这个儿媳懒惰。”我虽然很想让她睡在身边,但也钦佩她的贤惠,因此便随她早起了。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彼此间爱恋的情意远非言语能够形容。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已过一个月。当时,我的父亲稼夫公在绍兴府会稽县衙做幕僚,专门派人接我到武林[]①赵省斋先生门下学习。先生循循善诱,我今天能提笔书文,也都是他的功劳。我之前回家结婚时,跟先生说好婚礼一结束就会回去继续学业。可真正收到父亲的消息时,心里不免甚是怅然。我担心芸会伤心落泪,但她反而强颜欢笑劝勉我,替我整理行李。只有当晚,我觉察到她神色稍有异常。临行时,她悄悄叮嘱我:“出门在外没有人照顾你,你自己凡事当心。”
我登船离岸时,正逢桃李争妍季节,但我却恍如失群的林鸟,只觉天地失色。到了书馆之后,我父亲就渡江东去了。
三个月的时间,却像十年一样漫长。芸虽然时常写信过来,但都是我去两封她回一封,信里也多半是勉励字句,其余也都是些浮淡客套话,这让我很是怏怏不乐。每当竹院里起风,窗外芭蕉衬着一轮明月,我总是对景思人,梦魂颠倒。先生知道我的情况,就写信告诉了我父亲,并给我出了十道题,让我暂且先回家一趟。我开心极了,像戍守边疆的将士被宽赦回乡一样。
登上回家的船,我反而觉得每一刻都如一年那般漫长。到家后,我先去向母亲问安,然后回到自己房中。芸起身迎接我,我们执手相看,一时无言,只觉彼此的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交缠在一起。我的耳朵“嗡”的一声,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时值六月,屋里闷热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住在沧浪亭爱莲居的西侧隔壁。板桥上有一间临水的庭轩,名为“我取”,此名出自“清斯濯缨,浊斯濯足[]①”,意思是,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总之随我心而取其用,好坏自定。屋檐前有一株老树,浓荫覆窗,把人脸都映得发绿。对岸游人往来不绝。这是我父亲稼夫公垂帘[]②宴请客人之处。
我得到了母亲的允许,带芸到这里过夏天。天气热,她就停了女红,终日陪伴我看书论古,赏月品花。芸不善喝酒,即使硬让她喝,*多也只能喝上三杯,我教她玩“射覆[]③”酒令游戏,谁输谁喝酒。在我看来,人世间*快乐的生活,莫过于此。
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少年随父游宦读书,十九岁入幕,自此四十余年流转于各地。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笃,中年遭家庭变故,曾旅居外地。虽历经坎坷,仍不改其乐。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记录了其浮荡世间、悲欣交集的大半生经历,自出版后流传世间百余年,深受后世文人推崇,成为经典之读物,影响甚大。 译者简介:
景行:作家。1984年生于江苏,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走过大半个地球,闲来不辍笔耕。贪恋围炉夜话的温暖,亦享受独自远行的自由。
叶赛宁书信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个人书信集,这数十封信件曾寄给作者的亲人、朋友、出版商等等,从中可以亲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叶赛宁的样子,...
徐霞客,我的旅游向导 内容简介 徐霞客原文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日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初九日,出南山。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余北驰平陆中,望...
思想之髓-一位检察官的札记 内容简介 《思想之髓》是吴国涛同志到检察机关工作以来,对自己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用心积累、积极探索的总结与成果。《思想之髓(一位...
横看三国-词话三国人物 本书特色 作者对三国中各色的人物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为每个人填词一首。不但对诸葛亮、司马懿、刘备这样的大人物进行了点评,也对三国中的小人...
唐宋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作品,以历代传诵的名篇为主。选篇涉及唐宋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以“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居多。所选作品的体裁尽量广泛,以期更全面地反映唐...
罗生门 本书特色 著名导演黑泽明代表作《罗生门》原著小说,全球销量千万册,芥川龙之介编著的《罗生门(精)》与夏目漱石、森鸥外并称为“日本文坛三巨匠”,“鬼才”芥...
豆蔻女郎-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豆蔻女郎/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
生活端倪 本书特色 《生活端倪(散文)》:读书品茗,品味名家经典,欣赏佳作,感觉唯美瞬间。世上*豪迈、*光荣的事业就是生活的写意。任何其他事情,都只是这个事业的...
《当鸟儿带来太阳》是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于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主要人物仍然是布雷顿海角那些与自己注定的命运抗争的男男女女。这七个如挽歌般哀伤的...
[插图版]精读资治通鉴 本书特色 本 本书是《资治通鉴》的精选白话读本,书中所选内容,都以生动的故事为主。而且经过有关专家改写润色,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阅...
《出众》内容简介:◆多年公关实战经历,分享让你受益终身的职场经验! ◆社交天花板,教你如何链接所有人。◆不给自己设限,拔起限
阿・柯南道尔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侦探小说家,他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近百年来世上最畅销的书,他创作的福尔摩斯这个形象,深受全世界青少年的喜爱。柯南道尔1859年生于...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诗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
彝族三段诗研究(诗选篇 理论篇)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彝族三段诗研究的理论篇,是关于彝族三段诗研究的学术专著,内容包括“彝诗起源和体例”、“三段诗格律”、“三段诗的...
陶渊明集:插图本 本书特色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毛佩琦教授作序特别推荐。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近二百幅精美古代版画,让你有更多细节可以欣赏。选字注音、注释...
解放军文艺600期纪念散文卷(上下) 内容简介 2004年4月,《解放军文艺》编辑部集600期杂志之精华,编辑出版了《〈解放军文艺〉600期纪念文集》。本书为散...
沙城之恋 本书特色《中国书籍文学馆·名家文存:沙城之恋》文字间透出对人性的思考和追问,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主要内容包括:沙城之恋;陷入;跟上;...
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义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
张承志自选集 本书特色 张承志早年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充满诗意,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息。一直以来,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追求理想与真理,崇尚英雄和牺...
民国浮世绘-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幅幅民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百态图,讲述各种故事,描述各种人生,表达不同心声。民国浮世绘-读者文摘-典藏版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