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英美九所大学举办的“坦纳人类价值讲座”(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是英美人文思想界声誉至高的学术盛事。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坦纳讲座,探讨的主题是久负盛名的“电车难题”。本书即是根据此次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哈佛大学教授弗朗西丝·默纳·卡姆,担任评议或者说与之论战的学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朱迪思·贾维斯·汤姆森、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胡尔卡、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发言阵容可谓星光熠熠。诸位发言人围绕“电车难题”这一极具争议性的伦理假设,各抒己见,激烈交锋,共同奉献了一场思维盛宴。
获誉“电车难题女神探”的哈佛大学教授 弗朗西丝·默纳·卡姆担纲主讲,她与担任评议人的“电车难题奠基者”朱迪思·贾维斯·汤姆森、规范伦理学大师托马斯·胡尔卡、超级公开课“死亡”掌舵人谢利·卡根这三位哲学名家同台争辩,合力探究著名伦理话题“电车难题”。
引 言 / 埃里克·拉科夫斯基这个逐渐为人熟知的电车难题,*先出自菲莉帕·富特(Philippa Foot)那篇针对堕胎是否符合道德但并未给出定论的早期文章。为了进行比较分析,她神思妙想(therimagined)出几种情形:一群困在洪水肆虐的洞穴中的探险者们正要决定,是否引爆炸弹去把被某位同伴卡住的唯一出路炸开口;一位法官正要绞死一个明显无可指责的嫌疑犯,以便从残忍暴徒手中解救更多的无辜者;一名飞行员需要做出决定,应该把即将坠毁的飞机驶向人口稠密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一位医生为了使几个病人免于死亡,他可能会杀死一个健康之人以获取血清或身体器官;还有决定性的另外一种情形,即一辆失控的有轨电车正冲向并要撞死五个工人,除非电车司机把它驶向岔道并撞死另外一个工人。富特认为,司机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变换电车轨道,而那位医生和法官却不应当夺取一名无辜者的生命。而她对堕胎问题尚无把握。 能够理解的是,富特并未预料到后来竟有那么多的杂志与研讨会在讨论她的这些事例。人们可以公正地质问这么多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是否明智,或者怀疑原本是否应该更加有益地去审视更为一般的得失权衡。然而,近四十年来,电车难题已经成为道德哲学家头脑中非同寻常的迷思。这大多要归因于两个人极富想象力与挑战性的工作:朱迪斯·贾维斯·汤姆森和弗朗西丝·卡姆。 电车难题是一个道德正当性问题。如何解释这样的矛盾:既认为富特的电车司机就应当或至少可以在明知要撞死另一个工人时,把冲向五个工人的失控电车转入岔道;而与此同时又坚信,医生不能杀死一个健康之人以挽救五个即将死去的病人?依据大量的正当性原则可以得出这些案例看似正确的许多解答。我们对此要如何取舍? 分析电车难题的主要方法是,改变案例情形,然后在那些令人信服地表达了更为基本的道德信念的备选原则中,找出一项*符合我们对于试验案例及其变体案例的直觉反应的原则。例如,假设电车无法由司机而可以由一名乘客来改变方向,或者假设单独一位旁观者就可以改变电车方向。下述这种情形的变化是否有意义——即便电车变换轨道,但除非让它冲向并撞死另外一个工人,否则它就还会绕回来并撞死那五个工人?假如旁观者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可以或者应当改变电车方向,并且假如他能够停下电车并挽救五个工人的唯一方式是,把另外一个人推倒或致使他摔倒在电车轨道上,那么,他能否不去改变电车方向而去把那个人置于死地呢?那个身处岔道或者要被推倒的潜在牺牲者,是另外的一个工人、外国人、旁观者的朋友或仇人,这有什么不同吗?而就医生来说,如果他不以另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去帮助五个病人,他们就会面临死亡,那么,医生是否对他们的死亡存在过错,这重要吗?如果挽救五个病人的方式不是对另一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是通过一台喷射气体的机器设备,而且医生知道这将无可避免地毒死近旁的其他人,那么,他可以这么做吗?随着各种情形的增加,正当性问题的轮廓也在发生变化,调整那些道德原则以适用于案例的任务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汤姆森*初几乎单枪匹马就以清晰、醒目的文字,唤起了人们对于富特迷思的关注。她修改了富特的各种案例使之更有助于进行分析,在她认为符合情形共鸣性直觉反应的论证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她还创造了“电车难题”这个术语,在两篇独立的文章中用它来指出(正如本书卡姆与汤姆森思想交锋所阐明的那样)两个明显的困难:首先,需要解释为什么电车司机就可以使电车离开五个工人所在轨道,即便这将致使电车冲向另一个工人,而通常来说,外科医生却不可以从一个健康人身上摘取器官以挽救五个病人;第二,需要解释为什么一位旁观者就可以使电车从五个人所在轨道变换到一个人身处的岔道,而外科医生却不可以把那个健康人当作非自愿的器官捐献者,以便挽救五个病入膏肓之人。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对这两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详细论证,正是汤姆森*后总结出,电车难题的第二种说法——关于旁观者可以变换电车轨道,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困难之所以消除,是因为汤姆森经过反复考虑而认为,如果旁观者变换电车轨道的行为,将会把一个原本可以活下来的工人置于死地,那么,他就不可以去解救另外的五个工人。 汤姆森开创且推进了富特勾画出却从未实施的这项探寻工作。然而,哲学家们集体思考这个电车难题和许多其他的生死抉择,今天却要同等程度地归因于卡姆的写作。她设计了众多的独创性案例,用以揭示承担或放弃某些道德义务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并且坚持不懈地拷问彼此矛盾的观点。这些工作为卡姆赢得了钦羡与敬意。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电车难题,不断地对它和她提出的解决方案展开思考,始终在完善她的论证与辩护。对于电车难题其他解决方案所必然包含的规范性义务,也几乎没有人会像她那样在增进我们的理解。
弗朗西丝·默纳·卡姆 | F.M.Kamm,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卢修斯·利陶尔哲学与公共政策讲席教授”(Lucius Littauer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Policy),学术期刊《哲学与公共事务》(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编辑委员会成员,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心、脑与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
论语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有多少人读《论语》,就有多少部《论语》。本书是一位经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且具有长期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人对《论语》的解读。本书*主要的工作...
本书是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的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
庄子解说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书,它是庄子的思想精华,是庄子的精神世界,也是庄子的现实世界。有了这部《庄子》,庄子的世界仿佛离我们就不再那么遥...
图像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作为当代全球化社会重要特征之一的艺术与文化上的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论题。本书的各个章节,既涉及到对新近及...
伦理文明,还是法治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狭义法理学、广义法理学、几个案例的法理学分析三编。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和平民意识、论裁判公正、基层民主和我国地方人大建...
北宋篇-宋明理学 内容简介 简介蔡仁厚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儒学大家,知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北宋篇是台湾儒学大师蔡仁厚教授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研究的一个成...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 本书特色 20世纪末,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第三世界”写作在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区域研究”中搅动了一池春水,让这一传统研究焕发出异样的生机,一时...
红-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
庄子諵哗.上/南怀瑾讲述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百万畅销书《论语别裁》后的又一力作,国学潮、经典热,大师解读更精彩!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 内容简介 本卷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的继续,与第30眷属同一单元。本卷一开始刊载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
玄门首经 道德经-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 内容简介 《道德经》,亦名《老子》,在诸子中诞生得 zui 早,堪称中国文化的奠基著作,上承上古文化奥义,下启百家哲学、美...
国学经典:六祖坛经(精装) 本书特色 凡言禅,皆本曹溪。——唐·柳宗元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来的中国...
儒家箴言录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了儒家历代主要代表人物和宗教经典中的言论,并加以注解和译释,试图让大家在尽短的时间内、较容易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衍变的轨...
“犬儒”(theCyniC),作为一种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来理解,可以说古今皆有,只是因时因地因人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然而,“犬
人性的烛光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探寻人性生长和人性路径选择的善书,它追问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书中的观点犹如一团照亮个人内心黑暗和守望人性的烛光。人性的烛光 内容...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高僧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起自日本延久四年(宋熙宁五年,1072)三月十五日,终至翌
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為近代著名的佛學大師,不僅精通大乘佛法的義理與禪修,也是一位詩人,並為金剛乘大手印與大圓滿的
髻智比丘BhikkhuNanamoli,俗名歐斯博·莫爾Osbert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
黑格尔论精神与绝对知识 本书特色 《黑格尔论精神与**知识(精)》由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把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