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社会学之旅

探寻社会学之旅

作者:陈龙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12-3

评分:7.2

ISBN:9787301299517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作品目录

序言 弗兰克·道宾
他山攻玉: 谈当代美国社会学(代序) 渠敬东、陈龙
克里斯托弗·温希普 (Christopher Winship)
彼得·V. 马斯登 (Peter V. Marsden)
玛丽·C. 沃特斯 (Mary C. Waters)
傅高义 (Ezra F. Vogel)
约翰·L. 坎贝尔 (John L. Campbell)
弗兰克·道宾 (Frank Dobbin)
马里奥·L. 斯莫尔(Mario L. Small)
杰弗里·C. 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
詹姆斯·A. 埃文斯(James A. Evans)
安德鲁·D. 阿伯特(Andrew D. Abbott)
赵鼎新 (Dingxin Zhao)
阿莉·R. 霍克希尔德 (Arlie R. Hochschild)
彼得·S. 比尔曼 (Peter S. Bearman)
米歇尔·拉蒙特 (Michèle Lamont)
薇薇安娜·A. 泽利泽 (Viviana A. Zelizer)
安妮特·P. 拉鲁(Annette P. Lareau)
·S. 戈尔斯基(Philip S. Gorski)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迈克尔·布若威(Michael Burawoy)
魏昂德 (Andrew G. Walder)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精彩摘录

【陈龙】您如何看待社会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关系?您是否认为社会学里存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分歧?【赵】我认为存在这种分歧,但是应该结束这种分歧,因为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两种描述方法。我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想我是一个定量社会学家还是一个定性社会学家,我只考虑我有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果我有比较可靠的定量数据,显而易见,我会用定量数据;如果没有,那我就用定性数据。只不过在顶尖的统计学家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定量方法)能够解释社会现实。随着统计学的日臻成熟,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统计手段。事实上,不管是鲍勃・豪泽(BobHauser)还是奥蒂斯·达德利・邓肯(OtisDudleyDuncan),现在统计的发展在不断远离最初发展者的设想。以社会分层为例,19世纪的时候,我们创造了分层这个概念,为的是抵消阶级的概念。但是分层这个概念在实际层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分析现实的角度来说,你需要分析的是有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而不是你所定义的群体。你把中国社会分成五个阶层,或者七个阶层,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些阶层中,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分层是没有什么理论意义的。在19世纪的时候,韦伯他们都会把分层看作是多维的,譬如品味、性别、经济收入、宗教信仰;但是到了20世纪,得益于美国的税收体系,收入逐渐可以被计算了。正是因为有了数据,经济分层才显现出来,统计学也成了一个主导学科,涌现出了很多学者,逐渐成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学科。可是偏见也随之产生,统计学家不再把分层视为多维度的,他们也忘记了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造出这么一个理论意义不大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统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知道社会关系是互动关系,但是当你称其中一些为自变量,另一些为因变量的时候,社会关系就不再是互动关系,而是人为建构的关系。不断地有年轻学者把社会关系看作等式的左边...

——引自章节:赵鼎新(DingxinZhao)


到现在[按:2017年],我从事社会学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认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对工作场所的视、技能或教育的回报非常感兴趣,而我对这些所谓的独立变量并不感兴趣,在独立变量里面没有能让我感兴趣的对象。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何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的起因,进而解决问题。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你不需要成为得出某个结果的专家,只需要成为一个有某种思考方式的专家就可以了。我从哈里森・怀特那里学到了一样东西,我经常讲给我的学生听,那就是当你注意到一些事情发生以后,你要后退一步,去看那些事情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交通拥堵,有各种原因引发的交通拥堵,我想很多社会学家在研究交通拥堵的问题时,他们感兴趣的一定是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当你看到交通拥堵时,你也应该马上意识到,如果所有人都在这儿,都陷在交通拥堵中,那就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道路是畅通的,那里的人们是自由流动的。换句话说,当你在一个地方看到有很多限制的时候,在其他地方一定有很多的自由。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就好像你看到了桌子上的东西,你还要去想桌子下面有什么,往下看,真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往往都在桌子下面。这就是我从我的导师那里学来的东西,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问题。有趣的是,我导师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睡觉的社会学意义的,你可能会想:“什么?他怎么会研究这个?”我还记得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好像是:“因为有人在睡觉,所以一定有一群人得醒着,因为他们要保护那些睡觉的人。”你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引自章节:彼得·S.比尔曼(PeterS.Bearman)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