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陈龙】您如何看待社会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关系?您是否认为社会学里存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分歧?【赵】我认为存在这种分歧,但是应该结束这种分歧,因为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两种描述方法。我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想我是一个定量社会学家还是一个定性社会学家,我只考虑我有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果我有比较可靠的定量数据,显而易见,我会用定量数据;如果没有,那我就用定性数据。只不过在顶尖的统计学家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定量方法)能够解释社会现实。随着统计学的日臻成熟,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统计手段。事实上,不管是鲍勃・豪泽(BobHauser)还是奥蒂斯·达德利・邓肯(OtisDudleyDuncan),现在统计的发展在不断远离最初发展者的设想。以社会分层为例,19世纪的时候,我们创造了分层这个概念,为的是抵消阶级的概念。但是分层这个概念在实际层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分析现实的角度来说,你需要分析的是有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而不是你所定义的群体。你把中国社会分成五个阶层,或者七个阶层,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些阶层中,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分层是没有什么理论意义的。在19世纪的时候,韦伯他们都会把分层看作是多维的,譬如品味、性别、经济收入、宗教信仰;但是到了20世纪,得益于美国的税收体系,收入逐渐可以被计算了。正是因为有了数据,经济分层才显现出来,统计学也成了一个主导学科,涌现出了很多学者,逐渐成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学科。可是偏见也随之产生,统计学家不再把分层视为多维度的,他们也忘记了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造出这么一个理论意义不大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统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知道社会关系是互动关系,但是当你称其中一些为自变量,另一些为因变量的时候,社会关系就不再是互动关系,而是人为建构的关系。不断地有年轻学者把社会关系看作等式的左边...
——引自章节:赵鼎新(DingxinZhao)
到现在[按:2017年],我从事社会学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认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对工作场所的视、技能或教育的回报非常感兴趣,而我对这些所谓的独立变量并不感兴趣,在独立变量里面没有能让我感兴趣的对象。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何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的起因,进而解决问题。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你不需要成为得出某个结果的专家,只需要成为一个有某种思考方式的专家就可以了。我从哈里森・怀特那里学到了一样东西,我经常讲给我的学生听,那就是当你注意到一些事情发生以后,你要后退一步,去看那些事情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交通拥堵,有各种原因引发的交通拥堵,我想很多社会学家在研究交通拥堵的问题时,他们感兴趣的一定是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当你看到交通拥堵时,你也应该马上意识到,如果所有人都在这儿,都陷在交通拥堵中,那就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道路是畅通的,那里的人们是自由流动的。换句话说,当你在一个地方看到有很多限制的时候,在其他地方一定有很多的自由。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就好像你看到了桌子上的东西,你还要去想桌子下面有什么,往下看,真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往往都在桌子下面。这就是我从我的导师那里学来的东西,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问题。有趣的是,我导师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睡觉的社会学意义的,你可能会想:“什么?他怎么会研究这个?”我还记得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好像是:“因为有人在睡觉,所以一定有一群人得醒着,因为他们要保护那些睡觉的人。”你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引自章节:彼得·S.比尔曼(PeterS.Bearman)
作品目录乡村危机试论城乡背离化进程中的乡村危机——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问题的辨析【王先明】/3民国时期乡村危机与
作者:西兹维亚·胡尼奥迪(Szilvia Hunyadi)出生于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和阿姆斯特丹学习英语和艺术史。曾在匈牙利艺术杂志担任外国记者15年。儿子的诞生...
★ 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多项奖项得主安东尼·比弗名作★ 全景展现人类迄今最大的登陆作战★ 波澜壮阔、骇人听闻的西线战场重要转折点★ 战争的气息、混乱和痛苦从未如此...
牟钟鉴,山东烟台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方向研究生毕业。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
《专家之死》内容简介: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自恋的和误导性的知识平等主义立
《医生的修炼(新版)》内容简介: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开始拿起手术
“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
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经典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为讲谈社“现代新书”总编辑鹫尾贤也35年编辑实战经验集萃,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书籍创意构想、与...
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 本书特色 郜书锴编著的《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命名为《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是继《媒介融合时代的国际传媒业》(...
现代社会的自由理念 内容简介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自由问题的理论关注,尽管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或者分歧,却未曾使自由问题从人类理论活动的视野中退...
樊鹏,1980年出生,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
黄庭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政策博士,任职于中国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
《增长的奇迹:透视图表下的中国经济规律与走向》内容简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在最近的这次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是季老谈在清华5年求学的事儿。这是他青年读书的黄金时代,也是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季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
在广播记者岗位上 本书特色 《在广播记者岗位上》作者李文祥,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广播编辑,《在广播记者岗位上》是他近年来生活、工作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回...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于多年来笔者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观点做了概括,**章到第四章都是对于中国社会分层变化的综述,其中第二章概述了改革以来社会...
感受日本 内容简介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的近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这个岛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作静通过在日本20年的生活经历,用文字和镜...
新闻三十论 内容简介 在新闻宣传的策划上。应当把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兴奋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主要新闻价值取向。要加强重点策划、...
萧萐父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在一定意义上,像萧先生这样全面的知识人,将成绝响。萧先生学贯古今中西,诗词歌赋皆通,我很佩服他。他对真理...
《怪谈》内容简介:《怪谈》为小泉八云根据日本古典文学名篇所作的复述与改写,采自《卧游奇谈》《夜窗鬼谈》《十训抄》《今昔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