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你以為作者在打臉大眾品味,
沒多久,你發現作者是在打臉菁英品味,
最後明白,其實每個人都被婊了!
一本在音樂圈、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及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
甚至電視談話節目中,引爆品味辯論的評論經典!
有人喜歡藍色風景畫,有人喜歡黑色抽象畫;有人喜歡席琳.狄翁,有人喜歡巴布.狄倫。品味戰爭,每天都在我們的世界開打。而音樂可能比任何型式的嗜好更能標記個人認同,更能表現出你想讓別人認識的表象人格。音樂的品味戰爭,其實是「身分認同」的戰爭!
但是,我們會如何討論「喜愛」,或者更精確說,我們會如何討論「厭惡」?藉著仔細檢視我們在音樂上的恐懼和厭惡,檢視我們認定的「壞品味」,可能會讓我們看出許多隱藏的真相,以及你所不認識的自己。
本書作者卡爾‧威爾森身為靠「品味」吃飯的專業樂評人,他逐漸對「品味」感到好奇:品味如何形成?如何運作?為何大眾品味似乎與所謂「文化菁英」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卡爾決定進行一項實驗:認真聆聽一部廣受大眾喜愛,卻令他厭惡的音樂作品,並深入研究其表演者,看看他是否會因此愛上這部作品,並開始欣賞他原本厭惡的這名音樂人,從而動搖他的「品味」根基。
魁北克出身的卡爾選擇了他最知名的同鄉,在當地具有民族英雄地位的天后歌手席琳‧狄翁。
在本書中,讀者將隨著卡爾的研究取徑前進,對品味展開研究與反思。他先是檢視流行樂評史上的翻案紀錄,包括金屬、迪斯可、異國沙發音樂乃至前衛搖滾等,藉此質疑評論者的威信。再從席琳的法語背景切入美國流行音樂的種族地圖,觀察黑人與白人音樂如何畫地分界,及模糊地帶如何變動;藉由席琳打入日本市場的過程展示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在地化策略;更從席琳充滿爆發力的演唱方式分析流行音樂的表演美學與角色塑造。卡爾也實際拜訪了幾位席琳歌迷,驗證樂評人想像中的壞品味大眾樣貌究竟有幾分為真,這些歌迷的音樂品味又如何反映他們的人生經歷。
接著,他從席琳的音樂類型歷史談到雅俗分界的起始點、階級品味的成形,並爬梳布迪厄的思想,探討品味如何扮演策略性工具的角色,一方面用來區隔社會階層低於我們的人,另一方面也用來追求我們認為自己應得的地位。品味因而是一種區辨我們和別人的手段,也是對於差別的追求。最後,卡爾將重新聆聽席琳的《說愛》專輯,並寫下一篇完整的評論文章,作為實驗的總結。
本書於2007年出版後引起不少討論,作者也因此受邀上了知名的深夜諷刺電視節目《科爾伯特報告》。許多教師在美學哲學、批評、流行音樂與文化研究的課堂上使用本書,例如小說家強納森‧列瑟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的非虛構文類寫作課程(知名演員詹姆斯‧法蘭科更因爲這門課而對本書愛不釋手,甚至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對娛樂記者聊起本書)。2014年,卡爾為本書的再版召集了一場文字雞尾酒派對,邀請藝人、思想家與評論家等各界人物發表他們對本書的回應。其中某些人直接回應本書議題,某些人則把本書當成跳板,提出自己的論述與分析,使得本書成為更多思考與對話的起點——而這正是我們對藝術評論的諸多期望之一。
名人推薦
◆尼克.宏比:「藝術批評(還有我對於藝術批評的閱讀、體驗以及貢獻)有一點讓我覺得愈來愈不安,那就是開放的心胸極為罕見。相反的,評論家把完全未經檢驗的好品味當成武器,用來鞭笞無知的大眾。
在我的理想世界裡,世人隨時都在閱讀、聆聽音樂及觀賞電影,並且深深喜愛他們所接觸的那些藝術。評斷這些人或者他們喜愛的作品,不論是席琳.狄翁還是舒伯特的交響曲,即是以徹底無益的方式破壞他們與文化的關係。卡爾.威爾森這本充滿洞見、挑戰性以及人性的小書相當重要,因為只要我們願意聆聽這本書提出的意見,那麼我理想中的那個世界就會多那麼一點點實現的可能。」
作者簡介
卡爾‧威爾森 Carl Wilson
出身加拿大魁北克的文化評論家。為網路雜誌《頁岩》(Slate)撰寫音樂評論,也為《紐約時報》《環球郵報》及《大西洋》、《Hazlitt》等報章雜誌撰稿。
他於2007年在Continuum出版社「33 1/3轉」系列中出版本書,不久即好評四起,許多評論家都立即將本書列為該系列中最喜歡的作品。但本書引發的激烈品味辯論不僅限於音樂寫作圈,也包括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和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甚至電視談話節目。於是作者在2014年推出擴充版。除了原先內容,也收錄著名作家如尼克.宏比、樂手如Nirvana前貝斯手Krist Novoselic與文化批評家如Sukhdev Sandhu針對本書主題所寫的回應,以深化並充實「談論喜愛」一事的意義。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
(展开全部)
“美国自毁文学中不可错过的作品。”(乔治·帕克,《下沉年代》作者)·十余年追踪!「全美最优秀记者」挑战「全球互联网巨头」> 贝索斯的巨富从何而来?> 科技和资本...
法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法的价值、法的起源和发展、法和社会、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法的体系和法的分类等。法理学 目录 **章绪论**节法学是什么...
《青年世代》是九零后作家李佳蓬的长篇科幻小说,李开复博士作序推荐。2221年的欧洲,是青年人的天下。刚刚大学毕业的丹尼,带着对挚友离奇意外的种种疑问,通过议员选...
炼金师的厨房-最古老的化学 本书特色 从火对人类的启示到中世纪人们对于传说中“贤者之石”的探索,炼金术的发展过程引起了很多伟大思想家的浓厚兴趣。炼金术士的小屋中...
作品目录目录第二卷 从奠基者到“红太阳”第三章 毛泽东其人及其思想的宏观透视导言简评毛泽东中国历史上的四位伟人毛泽东:一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
掠水惊鸿,女,现居北京。超人气古言作家,实力派写手,其作品有着扎实的历史和文学功底,在读者群体中享有盛誉,并得到众多当红作家力荐。主要签约于南派三叔主编《超好看...
◎ 凯迪克金奖、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插画家塔莎•杜朵的优雅生活。◎ 出售中日韩三国版权,深受多国读者喜爱。◎ 日本NHK电视台多次拍摄专题纪录...
沈弘 :杭州人,浙江大学外语系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
作为数学类普及读物光荣入选2022年度5月“中国好书”榜单。《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是一本有趣的数学思维书,书中用生活中的案例与数学公式相结合,致力于教会...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的過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
《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基辛格这部...
路易斯・布努艾尔(1900~1982),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天主教家庭,一生导演了三十多部电影。其中《被遗忘的人》获戛纳影展最佳...
《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作品,也是二位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即是对此一经典著作的导读。在书中,尤金·W. 霍兰德首先概述...
给遭遇离别和失去的心灵温柔一抱爱宠虽然逝去,爱意长留心间原创治愈系生命教育绘本学会如何说“再见”◎ 编辑推荐★ 以宠物去世为切入点,讲述生命的故事小婉有一只陪她...
小平邦彦(Kunihiko Kodaira,1915—1997),日本数学家,生前被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
《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原书第4版)》内容简介:出版22年以来,《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始终是最畅销的跑步书籍,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尾鱼热衷奇思怪想和一切逸闻,热爱旅行,尤喜探险,身体跨越不了的险境,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代表作品:《怨气撞铃》《半妖司藤》《七根凶简》《西出玉门》《龙骨焚箱》 ...
作者简介著:弐瓶 勉(ニヘイ ツトム) 1971年生まれ。男性。福島県福島市出身。代表作に『BLAME!』など。1995年、『BLAME
What has planetary-scale computation done to our geopolitical realities? It 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