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我心

悠悠我心

作者:史杰鹏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4

评分:7.9

ISBN:978753021813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溯本求源、充满真知灼见的古诗词讲授之书。

【内容简介】

四千年中国历史,三千年古典文学。从诗与骚的古朴典雅,到唐诗宋词的繁丽辉煌,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诗三百”、楚辞、古诗十九首、建安三杰、陶渊明、李杜、白居易、花间词人、豪放派……全书分为二十讲,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诗人和几乎所有形式的古典诗体作品。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学学者、历史小说家梁惠王,以其深厚学养为底蕴,剥开古文字神秘的外衣,逐字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小说家的笔法,为我们还原古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从全新的视角诠释古诗词的美。

【编辑推荐】

■情之起,思无邪。一本至情至性、返璞归真的古典诗词赏析之书。

文学来源于情绪。情之勃发,自然真实,一往而深。从诗三百到姜白石,从商周上古到唐宋盛世,世事变迁,唯情感与人性不变。梁惠王品读古诗词,所选皆为其心头好。用情既深,释意才妙。

■著 名学者史杰鹏,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普遍的人性,重新书写中国古典文学史。

古典语言学学者、历史小说家史杰鹏,笔名梁惠王,曾任教于名校,著作等身。他以丰厚的古文字学、音韵学与古诗词学为基础,尝试沟通古今,还原古人生活情境,探究人生的本质,充满人性的悲悯;以赤子之心,言前人所未言;不讲宏大概念,只关注基本人性;不看前人定论,只评价诗词成就;不谈微言大义,只欣赏艺术本身。

■一堂名师的讲座,一场知识的盛宴。

“执子之手”虽然美好,“死生契阔”却意义模糊,上古文字佶屈聱牙,阻碍了现代读者的理解;芳草柳丝象征离别,鱼雁传书代表思念,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不仅美,更折射出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曹”究竟谁的才华最高,陶潜避世是否只为终南捷径?本书尝试厘清源流,答疑解惑。梁惠王从字义、词义、典故、历史入手,逐字逐句分析这些传世之作,语言浅近直白,幽默风趣,令人想见作者讲坛之上的才华和风采。

作品目录

第一课 情之起,思无邪
『诗经』爱情诗七首
第二课 从蒹葭苍苍,到泛彼柏舟
『诗经』讽喻诗、送别诗各二首
第三课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诗经』中的战乱荒年
第四课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雅、颂三首
第五课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楚辞·九歌』二首
第六课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楚辞·九章』二首
第七课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古诗十九首』上
第八课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下
第九课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汉乐府五首
第十课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汉乐府八首
第十一课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陶渊明
第十二课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谢朓
第十三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第十四课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
第十五课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
第十六课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第十七课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唐五代词
第十八课 一向年光有限身
柳永·大小晏·欧阳修
第十九课 花影乱,莺声碎
秦观·周邦彦
第二十课 云中谁寄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 · · · · ·

作者简介

史杰鹏

笔名梁惠王,生于七十年代,文学博士,好读古代字书、史书、诗词以及西方人文社科、小说类经典,凡事好问,追根究底,不趋同流俗。擅长战国秦汉背景的历史小说和当代世情小说,喜以普通平民为主角,描摹他们席卷于大时代之境遇,曾出版长篇小说《亭长小武》《鹄奔亭》《楚墓》《户口本》等,散文集《旧时天气旧时衣》,文史随笔集若干;为学精文字训诂词源学,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多篇。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现为自由作家。

精彩摘录

在古代,发不了短信,看不了朋友圈,从此相当于阴阳两隔,今生今世再也无法见面。想起来,是很让人断肠的。我们必须清楚,在当代社会,送别远没有如此悲伤。有飞机这交通工具,再远的距离,也飞不过二十小时就可以抵达:在国内,再远的距离,四小时就可以相见。今人和古人一样,离别的情感浓度是样的,但感觉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古人更不自由,而现代科技给了我们自由。我曾经评价过宋代王禹的一首《点绛唇》,词是这么写的: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认行如。平生事,此时凝,谁会凭栏意宋词里一旦写到“飞鸿”,一般都是抒发思乡之情。其实故乡不是真的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乃是人类意识到自己本身能力受限的无力之感。有了飞机,我们不一定经常回乡,但我们不会有相思病,因为我们有随时能够回去的自由。而古人没有,他们因此会羡慕一切能高飞的东西。因此,《燕燕》首诗以燕子起兴,我们也可以视为作者羡慕燕子能够飞翔,生命因自由自在。

——引自章节:第二课从蒹葭苍苍,到泛彼柏舟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度关山》是乐府曲调名,属于《相和歌》的《相和曲》曲调名,但内容和曲调本义无。写于中平元年(184),当时曹操三十岁,任济南相。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天地之间,以人为贵,古代很多文人都这么说,但实际上做很少。比如曾国藩,一向被视为仁厚君子,但围困天京时,跟弟养曾国荃写信说,不许放一个百姓出城,尽量消耗城内粮食,以多杀为上。以前书上称他“曾剃头”,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永远不高估人性。曹操也是一样,看他这首诗,谁会相信他一口气就屠杀了徐州十多万人?后面两句也是陈词滥调。说拥立君主,让他像放羊一样来放软给百陆建立种种规矩,我每当看到这样的话,总是意不能平,206我认为文学作品,就是应该抒写在现实中有难度,但理想应该存在的生活状态。歌功领德的,水远不叫文学,不管它文辞如何华美。如果心中没有理想如何能叫作家?好的文学总是批判的,批判中可以反映作者的理腿批判有很多种,直笔痛斥黑暗,是最古老的,通过某种荒诞的描写来反视实,也是一种理想,教人警锡。或者即使不批判,但却讴歌美好,也行,和理想者同归殊途。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车马行走的轨迹,一直延伸到偏远之地。极,就是最边缘,最极致。黜陟幽明,是指黜幽陟明,把坏人赶下去,把好人提上来,然后黎民就能蕃息。这几句话貌似寻常,其实暗含古代思想极大的可悲可怜。他们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让人口增殖,相当于一个牧人,希望他家的样不断繁殖增长,以便让他卖个好价格,或者有畜力可使。说真的,繁息其实是低等欲望,在现代文明国家,出生率很低,但古人这么低的雷求,还无法得到满足。农业社会养不活太多人口,超过六千万成会发生战乱。直到明末南美的番薯传人,才使清代人口破亿。但增到定数目,番喜也支撑不住,于是太平天国兴起。

——引自章节:汉乐府八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