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修订版)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修订版)

作者:[日]朝仓直巳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8-5

评分:8.8

ISBN:978755378807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目的
第一节 作为基础造型的平面构成
1. 平面构成与基础造型
2. 冠有“基础”二字的学问
第二节 平面构成追求的方向
1. 平面构成的目标
2. 平面构成的内容
第二章 造型的要素
第一节 材料与工具
1. 平面构成的材料
2. 平面构成的工具
第二节 形态构成的要素
1. 点
2. 线
3. 面
4. 立体、空间
5. 半立体
第三章 造型文法 A:构图
第一节 组合与复制 (离心的构图)
1. 各种组合
2. 单元形的复制构成
第二节 分割与比例 (向心的构图)
1. 各种分割
2.比例与数列
第三节 调和与对比 (构图的平衡感觉)
1. 平衡、对比、统一
2. 对称
第四章 造型文法 B:幻象的创造
第一节 错视 (错视与无理图形 A)
1. 关于错视的心理学
2. 多意视图
第二节 无理图形 (错视与无理图形 B)
1. 各种无理图形
2. 其他
第三节 立体感的表现 (三维的幻象 A)
1. 与形态、组合有关的立体感表现法
2. 色彩与质感的三维表现
3. 体系的破坏形成立体感的表现
第四节 透明感的表现 (三维的幻象 B)
1. 点的表现
2. 线的表现
3. 面的表现
第五节 动势 (四维的幻象 A)
1. 关于组合的探讨
2. 关于形状的探讨
3. 关于色彩的探讨
第六节 韵律 (四维的幻象 B)
1. 反复
2. 复杂的韵律
第七节 变形与变态
1. 坐标变换(网格的变形)
2. 失真画(利用镜子的变形)
3. 变形(利用透镜形成的变形)
第五章 技法的开拓
第一节 构想法的开发
1. 引入空间思考
2. 结构创意的再探讨
第二节 材料的造型可能性研究
1. 偶然形态的创造
2. 质感
3. 流线形与自由曲线
4. 艺术、设计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朝仓直巳(1929-2003),日本著名设计教育家、构成教育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艺术学科构成专业,曾任亚洲基础造型学会第一任会长、日本筑波大学(原东京教育大学)教授、日本文教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起多次来我国举办讲座,推广基础构成课程,投入许多心力,影响广泛。曾任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工艺美院名誉教授。比较重要的作品有《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艺术•设计的光迹构成》《艺术•设计的纸的构成》《设计的程序》《几何学的艺术》等。

精彩摘录

但如果认为,材料、工具、技术、智能、经验五者具备就能创造出优异的作品,则又不然,因为其中还缺少了极为重要的因素。对工匠来说,具备了上述五个要件的话,他的事业是有希望的。但对艺术家来说,这些尽管是必要条件,却仍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或设计家,无论如何,需要有丰富的创意(idea)及敏锐的美的感性(sense)。这一点是区别艺术家与工匠的关键。对造型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力”,而感性与创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构成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即在于此。

——引自第32页


P35如果将造型要素视为造型的单词或词组时,那么第3章与第4章的内容便相对于单词或词组的使用方法,亦即“语法”。P47点如果没有形,便无法作为视觉表现,当然也具有面积,具有形态。其形态有是一角形或四角形的,但以圆形表示者居多,圆点具有位置与大小,而其他形态的点,则除位置、大小之外,还有方向性。P54极薄的平面互相接触时,其接触处便形成线,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点移动成线,线移动成面,面的移动则形成立体。P55粗壮而边缘明确的线条显得十分有力,反之,细长的徒手画线条便显得微弱无力。P58但是,作为纯粹线的“直线”,则是自然界中少见的形态,它如同其他许多数学曲线一样,是人类创造的形态。P76我们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立体,并居住于三维的世界中。所以,对于立体特别关心。在平面世界的表现中也想方设法作立体的表现,是实际上非立体的东西显出立体的感觉,这是追求幻象的行为。P80所谓形的离心构成,是指形越是增加,作品的整个面积也随之增加。就是说,最初组合的形逐渐向外扩展,则作品的正体面积也在增加。于此相反,向心构成是指已经决定了一定范围的情况下,在限定面积之内进行加工,逐渐作成充实的画面的构成方法。P108在整个造型行为之中,向心型行为所占的比例格外地大,而其中较多的部分则是“分割”P138在造型的基础能力中,对平衡的感觉非常重要,这正是支持构图组合的基础性能力。不论是“离心的构图”中所讨论的种种“组合”,还是“向心的构图”中所讨论的各种“分割”或“比例”,最后都要归结于二维空间中的平衡问题。P140如具体艺术家们所说的,形成美感本质的平衡结构,确实与数学结构或美感意识有一脉相通之处。A.与形态、组合有关的立体感表现法1.利用斜线、斜投影2.疏密的利用3.向一点集中的形态4.放射状线条5.包络线6.形态大小表现的进深7.重叠B....

——引自第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