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

道可道

作者:熊逸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8-5-1

评分:8.1

ISBN:978755961512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熊逸,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作品目录

目录
题记
引言 ◎ 道可道001
第一章 ◎ 关于老子的传闻001
第二章 ◎ 先秦道家的流派013
第三章 ◎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025
第四章 ◎ 黄老之学与君人南面之术039
第五章 ◎ 《老子》之学的政治实战:无为而无不为049
第六章 ◎ 作为一种社会主张的“道可道,非常道”073
第七章 ◎ 普罗米修斯的恶行095
第八章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11
第九章 ◎ 《老子》的思维方式159
第十章 ◎ 《老子》辩证法的三种解读:客观规律,处事操守,权谋机变197
第十一章 ◎ 理想的人生是退步:回归婴儿211
第十二章 ◎ 玄牝与大地母亲239
后记 ◎ 对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245
· · · · · ·

作者简介

熊逸,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精彩摘录

试想一下,你发现了邻居丢掉的钱包,你会怎么做呢?康德、孟子和老子这三位大哲对你的所作所为又会如何评价呢?三位大哲首先都会赞成你把捡到的钱包归还失主,但如何评判你的动机,他们的看法会非常不同。孟子会说,归还钱包的举动应当出自你对邻居遭受损失的“恻隐之心”,或是出自你的“羞恶之心”,因为你耻于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在康德看来,你归还钱包的举动只在基于以下这一种动机时才具有道德价值,即你这么做是出于对正义原则的尊重。否则,无论你是出于自利的考虑(也许你期待得到别人的表扬或是经济上的回报),还是出于恻隐之心或羞恶之心,你归还钱包的行为都会缺乏道德价值。  然而康德和孟子的意见都不会得到老子的赞同。老子认为在最好的社会里根本就不该有现金、信用卡或是其他什么值得去偷的东西。在等而下之的社会里,你之所以会把钱包归还失主,仅仅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动过占有它的念头。  在老子看来,无论是康德型的社会还是孟子型的社会,人们的行为都基于自觉的道德动机(尽管各不相同),而这样的社会几乎和那些追名逐利的社会一样坏。《庄子•骈拇》发挥过这个道理,说有两个牧羊的僮仆,一个因为读书而丢了羊,另一个因为赌博而丢了羊,虽然在一般人看来,读书要比赌博得到更高的评价,但丢羊这个结果却是一样的。天下之人,有的为仁义而牺牲,世俗称之为君子;有的为财货而牺牲,世俗称之为小人,但从残生伤性这个结果来看,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分别呢?《庄子•天地》说百年的树木破开做成精美的酒具,砍断不用的部分丢弃在沟中,两者虽然美丑有别,但从丧失本性这一点来看都是一样的;夏桀、盗跖和曾参、史鱼,虽然行为有好坏之别,但从丧失本性这一点来看也都是一样的。《庄子•盗跖》满苟得对子张说的话里,也论述小人死于财,君子死于名,他们都是舍弃了生命而追求不应当追求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说,君子和小人...

——引自章节:设例:康德、孟子和老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


这种人接受新东西,靠的是一个字:懂。

——引自第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