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忧郁

巴黎的忧郁

作者:[法] 夏尔·波德莱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8-6

评分:9.0

ISBN:978710015837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美国诗人艾略特称他是“所有诗人的楷模”;

◎英国诗人兰波认为他是“慧眼者,诗人之王”和“真正的上帝”;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中国剧作家田汉更表示,“欲为大乘的艺术家,诚不可不借波陀雷尔(波德莱尔)的魔恶之剑,一斩心中执着”。

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法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人造天堂》、《加缪文集》(三卷本,其中包括《局外人》、《堕落》)...

()

作者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美国诗人艾略特称他是“所有诗人的楷模”;

◎英国诗人兰波认为他是“慧眼者,诗人之王”和“真正的上帝”;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中国剧作家田汉更表示,“欲为大乘的艺术家,诚不可不借波陀雷尔(波德莱尔)的魔恶之剑,一斩心中执着”。

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法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人造天堂》、《加缪文集》(三卷本,其中包括《局外人》、《堕落》)...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头上是空阔而灰蒙的天空,脚下是尘土飞扬的大漠,没有道路,没有草坪,没有一株蒺藜菜,也没有一棵荨麻草。我碰到好多人,驼着背向前行走。他们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个巨大的怪物(幻想),其重量犹如一袋面粉,一袋煤或是罗马步兵的行装。可是,这怪物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用有力的,带弹性的肌肉把人紧紧地搂压着,用它两只巨大的前爪勾住背负着的胸膛,并把异乎寻常的大脑袋压在人的额头上,就像古时武士们用来威吓敌人而戴在头上的可怕的头盔。我向其中一个人询问,他们这样匆忙是向哪里去。他回答我说,他也一无所知;不但他,别人也不知道。可是很明显,他们定是要去什么地方。因为,他们被一种不可控制的行走欲推动着。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旅行者对伏在他们背上和吊在他们脖子上的凶恶野兽表示愤怒,相反,他们都认为这怪物是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些疲惫而严肃的面孔上,没有一张表现出绝望的神情。在这阴郁的苍穹下,大地也像天空一样令人忧伤,他们行走着,脚步陷入尘土中,脸上呈现着无可奈何的、被注定要永远地希望下去的神情。旅行者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没入遥远的天际。由于行星圆形的表面,人类好奇的目光消失在那里。好长时间,我一直力图解开这个谜,可是不久,不可抗拒的冷漠控制了我,于是,我也显得比被怪兽压迫的人们更加疲劳了。

——引自章节:每个人的Chimere


“众人,孤独:对一个活跃而多产的诗人来说,是个同义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词语。谁不会让他的孤独充满众人,谁就不会在繁忙的人群中孤独。……孤独而沉思的漫游者,从这种普遍的交往中汲取一种独特的迷醉。”(《巴黎的忧郁》,26页)

——引自第2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