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社会

文凭社会

作者:[美] 兰德尔·柯林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6-1

评分:7.9

ISBN:978730129268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社会冲突、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著有《文凭社会》《冲突社会学》《社会学四大传统》《哲学社会学》《互动仪式链》《暴力》等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推荐序
第一章 技术管治的迷思
第二章 组织中的事业
第三章 文化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历史上的美国
第五章 文凭系统的兴起
第六章 专业的政治学
第七章 闲职社会的政治学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社会冲突、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著有《文凭社会》《冲突社会学》《社会学四大传统》《哲学社会学》《互动仪式链》《暴力》等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精彩摘录

看起来,成绩之所以与职业成功相关,主要是因为教育学位的文凭价值,而不是它们本身可能展示的技能(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知道,雇主通常不会基于学校成绩选择雇员;他们关注的是在特定专业获得的学位,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个性”特征(Thomas,1956:356-357;Drakeetal。,1972:47-51)。在学校系统中,成绩以及获得好成绩的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控制形式在起作用,它们反映了老师对学生是否服从教育的判断。学生完成的作业数量似乎最能用来预测高分,获得最高分的学生通常都会完成超出老师要求的作业(Sexton,1961:279-280)。我们也知道,成绩与创造力之间也没有关系,甚至可能有反向关系。老师喜欢努力和顺从的学生,并会对其给予奖赏;他们不喜欢更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特别是当这些学生不愿循规蹈矩时更是如此(GetzelsandJackson。1962:Torrance,1964)。我们也知道,成绩与社会阶级背景高度相关(Sexton,1961:25-86)。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将阶级背景因素保持不变,我们就会看到:学校之间因为教学质量、设施或资金投入上的差别而带来的成绩差异也随之消失了(Coleman,1966:290-330)。这意味着学校对学习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只是在塑造上层社会中早已根深蒂固的顺从文化;成绩只不过是用来奖赏和证明中产阶级的自律而已。总而言之,高技能工作和低技能工作比例的转变,无法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美国劳动力中的教育水平升级。经济上的证据显示,教育在提高大众识字率之后对经济发展并没有很明确的贡献。教育与职业生产力也往往无关,有时甚至还会有反作用。特定的职业训练似乎主要来自于工作经验,而不是正式的学校训练。学生们的在校表现,评分制度的本质及其与职业成功无关的事实,以及学生中的主流思潮,无不...

——引自章节:第一章技术管治的迷思


职业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许是职业高中被视为收容爱惹麻烦的年轻人的地方;把他们送到这里来,只是为了从正常学校里除名已。比起技术学院里臭名昭著的黑帮式暴力(通常带有种族意味),普通高中里师生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很温和的。就算职业学校的学生碰巧学到了有用的技能,他们曾上过职业高中的经历也可能会被敏锐的雇主视为品行不端的信号。

——引自章节:第一章技术管治的迷思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