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与世变

风格与世变

作者:石守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8-7

评分:9.0

ISBN:978730129459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石守谦,艺术史研究者,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院长。现在是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第29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品目录

简体字版序 001
自 序 003
第一篇 文化史范畴中的画史之变 001
第二篇 盛唐白画之成立与笔描能力之扩展 017
一 前言 017
二 唐代文献里的“白画” 021
三 盛唐白画实例的分析 027
四 传统笔描与西来的凹凸法 030
五 隋唐的大成与传统笔描之再生 044
六 余论:本土艺术传统与外来刺激 051
第三篇 “幹惟画肉不画骨”别解
——兼论“感神通灵”观在中国画史上的没落 056
一 前言 056
二 有关诸说的检讨 057
三 《丹青引》与“感神通灵”观 071
四 后世的误解与“感神通灵”观的没落 079
五 文人与中唐以后的画坛情势 083
第四篇 南宋的两种规鉴画 093
一 “伦理的人物画”之检讨 093
二 以君主为对象的规鉴画 095
三 早期的“画像规鉴图” 097
四 马麟的《圣贤图》 107
五 早期的“故实规鉴画” 123
六 《却坐图》与《折槛图》 131
七 余论 138
第五篇 有关唐棣及元代李郭风格发展之若干问题 140
一 前言 140
二 唐棣 (1287—1355) 生卒年新订 144
三 唐棣与赵孟 关系之检讨 148
四 李郭画风中的政治意识 157
五 北籍权宦对李郭风格之支持 166
六 元代文化环境之变与李郭山水画风之衰落 177
七 余论 192
第六篇 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 195
一 有关浙派兴衰的问题 195
二 明初宫廷绘画的取向 199
三 浙派的兴起与金陵的贵族 208
四 吴伟生平与金陵 220
五 吴伟画风与金陵 223
六 金陵浙派势力之衰退 234
七 金陵文化环境之改变与纯文人艺术品味 244
第七篇 《雨余春树》与明代中期苏州之送别图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文徵明的《雨余春树》 251
三 送别图的模式与流变 257
四 一个文化史的解释 271
五 余论:《雨余春树》的意义 279
第八篇 嘉靖新政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 282
一 前言 282
二 文徵明受荐入京 287
三 嘉靖新政实况与《燕山春色》 295
四 左顺门事件与其后之文徵明 307
五 返家后之文徵明与《松壑飞泉》 314
六 余论 322
第九篇 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
——论 16 世纪山水画中的文派风格 325
一 前言 325
二 清逸深秀的山水风格 330
三 避居生活的山水画 339
四 苏州的失意文士 352
五 南京的失意文士 356
六 江南对“避居山水”的需求 361
七 “避居山水”风格的失落 368
第十篇 石涛、王原祁合作《兰竹图》的问题 372
一 前言 372
二《兰竹图》上所谓的“合作” 372
三 石涛与王原祁关系之检讨 382
四 合作画之变型及其文化意义 388
五 小结 394
· · · · · ·

作者简介

石守谦,艺术史研究者,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院长。现在是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第29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精彩摘录

卢辅圣提出的“球体说”,为绘画之发展求出了一个由“以意写形”至“以形写形”,再至“以形写神”,以至“以神写意”,终回至“以意写形”的球状轮回规律。

——引自第9页


“感神通灵”观之所以直至盛唐还留存在艺评之中,也便是因为“气韵”的标准尚未能全在形式上省察,还得依赖作品后生的效果来追认的缘故。等到张彦远将一切表现的根本归结到“用笔”之后,品评工作终于得到一个共通的立足点,而得自形式上判断,不用再任人由后生的印象来追认。绘画艺术的终极目标既在求道与成道,“用笔”这个理论基点的提出,正保证了整个创作活动合理性认识之得以掌握,而也只有经此肯定,绘画的严肃使命才得以达成。由张彦远的“用笔”论所代表的晚唐文人绘画观后来即成为中国画评理论的基调。

——引自第8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