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作者:周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9

评分:8.3

ISBN:978730129600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你想知道宋体字、黑体字、楷体字、仿宋字的来历吗?

你想知道今天的这些字体与中国古代的字体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吗?

你想知道汉字的字体设计与英文的字体设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吗?

你想知道日本的图案字与中国的美术字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吗?

你想知道字体设计中隐含着何种中华民族内在的民族心理吗?

你想知道在近百余年来字体设计发展史中,涌现出哪些重要的设计师和设计事件吗?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将带领你“以图看史,见字知美”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被使用了数千年,而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个符号系统,同时也是中国人思维智慧的根基。清末以来,汉字的命运动荡起伏,信息的传播途径也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与火的时代”再到“光与电的时代”的转变,在此期间,汉字字体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英文等拼音文字不同,由于汉字的数目众多,笔画繁杂,所以汉字字体的设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烦难、枯燥的工作之一。但是,由于汉字有区别于拼音文字的视觉特征,汉字字体设计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吸引了大量的书法家、字体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投身其中,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字体和设计作品,成为中文语境中知识传播和视觉传达的有效工具。

本书作者在过去近五年的时间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采访了北京、上海等地许多老设计师和青年设计师,并拜访了多位收藏家,以“图史”的形式,突出有代表性的字体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以及影响字体设计发展的重要事件,清晰梳理出汉字字体设计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路径与设计精神之传承,并体现出设计师对字体的情怀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得以彰显;与此同时,也使许多渐渐被遗忘的文字设计作品得以重现,为字体设计从业者与爱好者呈现出500余幅珍贵文字设计作品。

作品目录

前言
导论
一、印刷字体之变:从楷体到宋体
二、字体设计的规矩:九宫格与网格
三、文字改革与字体设计
四、装饰性文字的变迁:其传统与现代性
五、“直排”改“横排”及其影响
六、封面版式中的文字“现代性”
七、外来的影响:尤其是日本
八、字体与媒介技术
九、文字设计师
上编
迈入现代:1949年之前的文字设计
引言
香港字
美华字
美查字
黑体字的起源
聚珍仿宋版
商务仿古活字
姚竹天与新宋体
华丰“真宋”
董康与“百宋”
郑午昌与汉文正楷
周焕斌与华文正楷
金石味
日本图案文字的影响
西文字体的影响
鲁迅的文字设计
闻一多
刘既漂
钱君匋
陈之佛
张光宇
傅德雍
先锋派的文字构成
民国文字设计中的“达达”
字体、广告与消费
匾额字体
美术字与民国电影
字体与图案教育
标语口号
字体政治
字体与抗战
大宋体
解放区的字体主张
“风行”入台
下编
从标准化到多元化: 1949年以来的文字设计
引言
字体与解放
大标语的时代
美术字“井喷”
批判“旧图案字”
宣传画中的字体与版式
毛体
从私营到国营
牟紫东与“牟体”
姚志良与“姚体”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印刷字体研究室
钱震之
谢培元
徐学成
周今才
钱惠明
钱焕庆
华蔚苍
韩飞青
任政
刘元祥
余秉楠
石汉瑞
靳埭强
郭炳权
王序
王敏
游明龙
邹秀英
朱志伟
柯炽坚
齐立
仇寅
韩家英
蒋华
李少波
刘永清
文字设计与北京奥运
草根字体
与多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
艺术家与字体
复兴经典字体
结语
绵延的传统及其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周博,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的艺术、设计和视觉文化。曾在《读书》《美术研究》《装饰》等杂志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以及众多评论文章,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译著《文字设计》(2017)、《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运动中的视觉:新包豪斯的基础》(2016)等5部,主编《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经典文选》(2010)、《字体摩登1919—1955》(2017)等。曾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1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和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2017)。

精彩摘录

本书以极为丰富的图像资料和脉络清晰、文字简明的历史叙事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字设发展全貌,是中国文字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但其意义远超出文字设计领域,对于自晚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设计与观念、视觉与文字、传统与激j作者坚信“文字设计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一定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持久的价值”,这里面关于历史与未来的睿智的思考与充盈的美感。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N内人土常说,一部汉字的视觉设计史几乎概括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所有特征。本人。面。如果在书写与运用、复制与传方式不断変换的复杂样态的历史进程中仔细不难发现,现代汉字的社会存在方式以及它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意义,较之于传统质的变化。一百多年来,汉字视觉样式现代性变和专业化表达又一次展现中国人丰慧。

——引自章节:前言


文字设计”,设计师们亦常称之为“字体设计”,在英文中相对应的概念可以包括Typography(文字排印、版面、版式)、“Type"(字体、铅字)、“Font"(字体、字形或铅字)、Lettering”(印刷或手写字体)、“Typeface"(印刷字体、字样)等。不过,严格来说,“字体设计”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字设计”。“字体设计”的概念相对比较窄,主要是指对文字的形体和形式的设计,既包括正文字体的设计,即纸媒时代的“印刷字体”或屏幕时代的“屏显字体”,也可以是装饰化的美术字、图案字、广告字。“文字设计”的概念则可以指代一切经过构思和设计的文字艺术,既可以是对文字本身的形式进行装饰或系统的、规范化的设计,也可以是利用文字的形式特征进行版面构思的设计;其媒介载体,可以是在一张纸上、一块布上、一面墙上,当然也可以是在一块块大大小的屏幕上。在日语中,也有些概念是与“字体设计”相关的,比如大正、昭和年间所广泛使用的“图案文字”“装饰文字”“广告文字”,等等。日本人也经常沿用从中国印刷时代传过去的“活字”“书体”概念来指代今天的字体设计,尤其是系统化的字库。在“活字”或“书体”的概念下,日本学者又将其分为基本书体、传统书体、装饰书体、学参书体等。2尽管学者和设计师们对字体的概念和理解莫衷一是,但总体上来说,“文字设计”所指代的是以正文字体的设计为基础,涉及所有与文字相关的设计观念和创作的总称,本书也据此作为讨论的依据和出发点。

——引自章节:导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