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八十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今天,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无 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了时弊。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风靡一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喊出的*响亮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专制与迷信在中国社会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和影响,向这两个大敌全面宣战,需要极大的勇气。
然而,中国民众的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要求民主如果只停留在少数学者和知识青年的狭小圈子里,那么,不管议论如何激烈,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谈不上真正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五四运动初期,由于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这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科学,*根本的是要符合实际。这同样不是单靠少数人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反复经受检验才能做到。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就是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的。
因此,清理五四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价它的千秋功过,揭示它的现实意义便织成了一项严肃而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必须综合性地展现五四文化的发展过程。
于是,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独树一帜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以当代中国难得的立场明确、思想清晰的启蒙型思想家的眼光,为了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直接与读者见面,同时记下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在去年10月,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55万字的煌煌巨著:《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这是一本国内目前*完整、*严肃的五四文选;这是一本有作者独特标准和眼光、意在继承五四精神的启蒙读物。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深广和已经达到的高度,远远超出时贤的想象。 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全盘反传统"!"科学主义"!"全盘西化"!民主与科学"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直面海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种种指摘,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袁伟时呼吁:请读一读当时的文献!
思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当代知识分子一讲到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绕开五四?袁伟时认为,五四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的主题----科学、民主、人权,而且这一主题至今仍未完成,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告别中世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领袖们对民主的内涵,已经解释得很清楚。科学讲的是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分析问题。科学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可能完全认识终极真理。不能由某一个人说我是代表科学的,我是真理的化身,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所以说要好好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袁伟时将整个五四的文献分成十一个专题,表明作者对五四论题的基本概括,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民主、科学、新闻、青年、妇女、文学等方面。五四先驱们直言无忌,也没有染上以非学术手段解决思想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恶习。 这些文献之所以值得阅读和研究,是因为准确地概括了任何国家告别中世纪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破思想镣铐,让民众成为敢于自由思考、自由言说的现代公民,这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永垂史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敢于蔑视专制主义的传统,忠实地履行了这个历史任务。本书的前面有一个篇幅较长的绪论,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以及编著本书的思路与目的。书中有袁伟时的十四篇文章,约十万字。这十四篇文章,实际上是思想文化辩论的结晶,里面贯穿了袁伟时对思想界、学术界对新文化不同观点的答复与回应。
袁伟时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一书,史料丰富,资料尽可能从*初发表的报刊中选取。其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对于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袁伟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等多部学术著论,并多次获奖。其人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在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广泛社会影响
★本书是一部完整、严肃的文献精选集,选编多位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等,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起到重要作用与影响,如袁伟时教授所言,“欲了解一段历史,便读其时之文献”
友情提示:本书年版久远,品相略旧,封面及书页略有泛黄和褶皱,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发生于102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凝聚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牵动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神经。一百年岁月流逝,五四早已时过境迁,但五四所揭示的历史主题——传统与变革,迄今仍是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苦心求索的时代主题。时下现代化变革所引发的文化反思,骤然缩短了五四与现代中国的时距,而使五四的历史和文化意蕴日渐凸显出来。在历史经历了巨太的曲折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传统仍是历史向前迈进的沉重包袱,民主和科学仍是我们时代的启蒙主题。这一切不无悲剧意味地告诉我们,无论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我们都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从现代化意义上讲,我们仍与一百年前的五四同处一个时代。五四是孕育了文化巨变的时代,但由于其历史文化环境的严峻和变革主体思想的局限,终使其难以完成这一文化嬗交。五四的变革精神,透露出中国文化再生的无限生机:而五四的变革极限,又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步履维艰。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变革还须从重新认识五四开始。这种重新认识,既是对五四启蒙事业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时代局限的超越。只有在继承和超越五四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才能实现重建和复兴。因而,在伟大的启蒙时代逝去大半个世纪而中国步入变革与复兴历史关头的今天,反省和重估五四的文化价值,就显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术,而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理论课题。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经典常谈心裁 本书特色 ……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
《高情商聊天术》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情商,教你真正会聊天的书。聊天的品质决定你生活的品质,你可以一星期不辩论、一星期
温州文献丛书六书故 本书特色 《六书故》三十三卷,前附《六书通释》一卷,宋戴侗撰。戴侗,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生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一二00年)。宋里宗...
草字部首写法 内容简介 一、本书虽然旨在介绍草字的部首,但为使读者能兼享草字的艺术美,书中选用的均为历代名书家形神兼备的草字。二、本书部首的序列,以商务印书馆出...
《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引进自意大利的图文集,展示了人类历史上与动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和不同文化
诸子百家-文化的脉络 本书特色 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回顾,注重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知识性,...
那样说这样说-古今口语大对照 本书特色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回到古代,你该如何说话?一本穿越古今的**口语词典。那样说这样说-古今口语大对照 内容简介 同样的话,古...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本书特色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可用作翻译和翻译理论教材,特别适用于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翻译与语言文化研究...
原道-第26辑 本书特色 本辑收入的20余篇论文,分为三大板块:“费顾之争与国族建构”专题(讨论中外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思想与学术、读书与评论。原道-第26辑 ...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先秦、两汉及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发展概貌,并溯其来源,判断其出现的时问,详细地剖析其语...
风格的特征 内容简介 古埃及的莲花式柱头,中世纪的火焰式彩窗,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金色书房,拿破仑皇后的穿衣镜……几千年来审美潮流的变迁,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装饰...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 鞠躬 跪拜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鞠躬·跪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丛书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
神圣的欢爱 本书特色 这本书部头大,牵扯的知识面广,冷僻词句多,相当难译。我们组织的翻译工作几经周折,历时八年才完成。在通读和校订完全部译稿之后,应出版社的建议...
“说到底,亚文化是一种冒犯的姿态。它是弱者发出的噪声,并试图从地下的暗处带回光明。”【编辑推荐】★从摇滚、朋克美学到垮掉一代,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诅咒日常...
文化产业经典命题100例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长期的科研与实践当中,归纳整理而成的案例分析书籍。该书共收集了100多个中外典型...
猫力旅人,畅销书《猫力乱步》作者。自大学起,陆续游走日本、韩国、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伊朗、亚美尼亚、卡拉巴赫、格鲁吉亚、土耳其等...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本书特色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我国高校中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本教材,也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
刺绣-民俗文化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
洪丕谟说文房四宝-艺术品鉴藏大家讲坛 本书特色 《洪丕谟说文房四宝》:传承千年的文明载体,江南才子论说“文房四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图文并茂演绎其收藏与投资价...
中国古代宫殿 本书特色 乔志霞主编的《中国古代宫殿》详述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发生与发展、类型与彤式、材料与构造、艺术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几十所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