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八十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今天,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无 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了时弊。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风靡一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喊出的*响亮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专制与迷信在中国社会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和影响,向这两个大敌全面宣战,需要极大的勇气。
然而,中国民众的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要求民主如果只停留在少数学者和知识青年的狭小圈子里,那么,不管议论如何激烈,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谈不上真正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五四运动初期,由于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这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科学,*根本的是要符合实际。这同样不是单靠少数人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反复经受检验才能做到。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就是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的。
因此,清理五四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价它的千秋功过,揭示它的现实意义便织成了一项严肃而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必须综合性地展现五四文化的发展过程。
于是,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独树一帜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以当代中国难得的立场明确、思想清晰的启蒙型思想家的眼光,为了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直接与读者见面,同时记下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在去年10月,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55万字的煌煌巨著:《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这是一本国内目前*完整、*严肃的五四文选;这是一本有作者独特标准和眼光、意在继承五四精神的启蒙读物。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深广和已经达到的高度,远远超出时贤的想象。 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全盘反传统"!"科学主义"!"全盘西化"!民主与科学"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直面海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种种指摘,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袁伟时呼吁:请读一读当时的文献!
思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当代知识分子一讲到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绕开五四?袁伟时认为,五四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的主题----科学、民主、人权,而且这一主题至今仍未完成,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告别中世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领袖们对民主的内涵,已经解释得很清楚。科学讲的是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分析问题。科学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可能完全认识终极真理。不能由某一个人说我是代表科学的,我是真理的化身,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所以说要好好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袁伟时将整个五四的文献分成十一个专题,表明作者对五四论题的基本概括,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民主、科学、新闻、青年、妇女、文学等方面。五四先驱们直言无忌,也没有染上以非学术手段解决思想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恶习。 这些文献之所以值得阅读和研究,是因为准确地概括了任何国家告别中世纪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破思想镣铐,让民众成为敢于自由思考、自由言说的现代公民,这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永垂史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敢于蔑视专制主义的传统,忠实地履行了这个历史任务。本书的前面有一个篇幅较长的绪论,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以及编著本书的思路与目的。书中有袁伟时的十四篇文章,约十万字。这十四篇文章,实际上是思想文化辩论的结晶,里面贯穿了袁伟时对思想界、学术界对新文化不同观点的答复与回应。
袁伟时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一书,史料丰富,资料尽可能从*初发表的报刊中选取。其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对于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袁伟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等多部学术著论,并多次获奖。其人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在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广泛社会影响
★本书是一部完整、严肃的文献精选集,选编多位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等,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起到重要作用与影响,如袁伟时教授所言,“欲了解一段历史,便读其时之文献”
友情提示:本书年版久远,品相略旧,封面及书页略有泛黄和褶皱,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发生于102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凝聚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牵动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神经。一百年岁月流逝,五四早已时过境迁,但五四所揭示的历史主题——传统与变革,迄今仍是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苦心求索的时代主题。时下现代化变革所引发的文化反思,骤然缩短了五四与现代中国的时距,而使五四的历史和文化意蕴日渐凸显出来。在历史经历了巨太的曲折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传统仍是历史向前迈进的沉重包袱,民主和科学仍是我们时代的启蒙主题。这一切不无悲剧意味地告诉我们,无论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我们都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从现代化意义上讲,我们仍与一百年前的五四同处一个时代。五四是孕育了文化巨变的时代,但由于其历史文化环境的严峻和变革主体思想的局限,终使其难以完成这一文化嬗交。五四的变革精神,透露出中国文化再生的无限生机:而五四的变革极限,又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步履维艰。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变革还须从重新认识五四开始。这种重新认识,既是对五四启蒙事业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时代局限的超越。只有在继承和超越五四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才能实现重建和复兴。因而,在伟大的启蒙时代逝去大半个世纪而中国步入变革与复兴历史关头的今天,反省和重估五四的文化价值,就显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术,而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理论课题。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百家姓(注音版) 本书特色 少年鲁迅是三昧书屋中背诵经书*多的学生,少年巴金能够背诵整本的《古文观止》,华罗庚、丁肇中则可以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在中国传统的教...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皮影 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你,听说过皮影吗?看过皮影戏吗?早在南宋时皮影的演出曾盛极一时,皮影戏迷的狂热不亚于现在的歌迷、影迷。可如今,它仿佛是...
聽,台灣料理人說廚房的故事!本書是作者從學院到廚房、不求學位只求美味的田野調查+心得分享。暢談在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習藝、在香港飯店餐廳實習及工作的甘苦見聞,以...
流沙河认字 本书特色 你若面对生字,能读出音来,能讲出义来,能写出形来,那就算认得了。不过,汉字往往今音之外尚有古音,今义之外尚有古义,今形之外尚有古形。你若能...
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 目录 导论**章 宋代以胶商人和商业资本概论一、中国古代商业资本和商人的起源二、商人阶级和形成——西周与春秋三、商人阶级和发达与局限——战国...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
周易-中华经典解读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解读: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古老、*有权威的经典著作...
基于专利文献的本体构建及应用 内容简介 随着政府和企业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愈发重视,专利文献作为一种揭露*新技术的公开信息来源,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认识和...
《新媒体时代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机理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新媒体时代社会环境变迁背景下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机理问题为研究主题,主要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 本书特色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
调查报告类文字材料写作范本 本书特色 张浩主编的《调查报告类文字材料写作范本》为《*新常用文字材料写作**系列丛书》之一,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类调查报告的含义、特...
古汉语句读 内容简介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
经典往事:老词语 目录 伙计摩登女界港客旧货忆苦思甜特务向阳花投机倒把大班买办新闻简报的确良工分广阔天地变天账照妖镜敌台四害香气臭风割尾巴臭钱大集体开倒车东风万...
源 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2008/11) 本书特色 “人类起源于非洲”是假说吗?耶稣跟颛顼是同一个人吗?苏美尔人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吗?埃及金字塔是海外黄帝势力...
广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字典收录各字、均注明普通话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以及广州方言的读音、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有关普通话的注音、释义,以...
作者簡介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出生成長於賓夕福尼亞州,畢業於巴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維爾神學院 (Go...
方言语法论丛-第七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含27篇论文,系由编委会从70多篇研讨会论文中选出,并经过作者的精心修改。根据论文主旨分为五个板块:研究历史与现状回顾;...
彝族撒尼人民间文学作品采集实录 本书特色 《彝族撒尼人民间文学作品采集实录(1963-1964)》是由李德君所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彝族撒尼人民间...
家训-感动千古的传家文字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备受推崇,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本书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