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增订本)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增订本)

作者:许钧宋学智

出版社:译林

出版年:2018年11月

ISBN:9787544775434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增订本)》内容简介

本书在百年来中国对法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中细致梳理,探本穷源,从法国文学流派与代表性作家着手,全面展现其在中国因时因势而变的译介与研究历程,以及对中国文学乃至社会潜移默化的作用: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派戏剧等对中国文坛和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法朗士、罗曼·罗兰、纪德、普鲁斯特、杜拉斯、罗兰·巴特、勒克莱齐奥等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傅雷、盛澄华、罗大冈、柳鸣九、郭宏安等在译介与研究上孜孜不倦;戴望舒、路翎、王小波、余华等的创作从法国文学中受益良多……本书首次以中国视角全面描绘出一幅二十世纪中法文学交流图卷。
许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外国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并担任《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译林》等国内外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已发表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200余篇,著作7部,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及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翻译学概论》等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宋学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南京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著有《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等,译作有《在马热拉尼》《副领事》等。

作品目录

绪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第一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译介的特点
上篇
思潮篇
第一章: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概述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踪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
第二章:法国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历程
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在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中国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翻译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
第四节
存在主义文学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和接受
第三章:新小说在中国的探险之路
第一节
最初的评论与翻译
第二节
新时期对新小说的翻译与研究
第三节
新小说在中国的接受
第四章: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回响
第一节
早期批判式的评介
第二节
开放时代的翻译、研究与评论
第三节
荒诞剧在中国:接受与反响
第四节
“荒诞热”之后的研究
下篇
人物篇
第一章:法朗士与人道主义的新声
第一节
法朗士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与特点
第二节
新文学革命与法朗士在中国的形象塑造
第三节
新时期的译介与“人道主义斗士”形象的确立
第二章:罗兰与中国光明行
第一节
民国时期罗曼·罗兰的中国之旅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之旅
第三节
《财主底儿女们》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不解之缘
第三章:纪德与心灵的呼应
第一节
“谜一般的纪德”
第二节
理解源自相通的灵魂
第三节
独特的目光和多重的选择
第四节
延续的生命
第四章:普鲁斯特与追寻生命之春
第一节
迟到的大师
第二节
跨越语言障碍,理解普鲁斯特
第三节
普鲁斯特在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莫洛亚与大师生命的重生
第一节
传记大师在中国
第二节
大师与其笔下的大师
第三节
永远的魅力
第六章:莫里亚克与人性的剖析
第一节
莫里亚克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探照灵魂深渊
第三节
剖析人性内核
第四节
莫里亚克创作艺术面面观
第七章:圣埃克絮佩里与另一种目光
第一节
“小王子”在中国
第二节
是战士,也是作家
第三节
永远活着的“小王子”
第八章:尤瑟纳尔与思想的熔炉
第一节
走近“不朽者”
第二节
探测历史的回声
第三节
理解尤瑟纳尔
第九章:杜拉斯在中国的奇遇
第一节
选择杜拉斯
第二节
杜拉斯及其作品研究
第三节
《情人》的东方情结:杜拉斯与中国作家
第十章:勒克莱齐奥与诗意历险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之“缘”
第二节
翻译的选择与渐进的理解
第三节
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诗意历险与阐释
第十一章:罗兰·巴特与文论
第一节
罗兰·巴特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第二节
译介与反思
第三节
巴特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代结语
再版补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