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

作者:[瑞典]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

出版社:浙江教育

出版年:2018年12月

评分:8.8

ISBN:9787553678351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尼安德特人》内容简介

1856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三年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以东约10千米处的尼安德河谷,清理采石场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骨头。几年后,这些遗骸被鉴定为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谁?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的他们,是否与现代人类有过混血?我们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 本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SvantePääbo)通过古DNA技术,大胆且严谨地探索了以上问题。《尼安德特人》既是他对古DNA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第一手行业记录,同时也交织着一位科研工作者,真诚面对困惑、失败、质疑、成功与更多未知的精彩经历。从古埃及木乃伊到获得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序列,再到发表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从瞒着导师开展实验,到冷战时期前往民主德国获取样本,再到全球科研协作背景下的交流轶事——帕博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探索,在“走出非洲”和“多地起源”学说争论之间,拉开了研究古老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现代人生理的序幕,也见证了一位好奇于古埃及学的医学生到人类演化科研项目组织者的成长。请跟随本书追本溯源,一探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斯万特·帕博(SvantePääbo),演化遗传学家,古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瑞典皇家学会成员,英国皇家学会外籍成员。2007年被《时代周刊》评委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斯万特·帕博在尼安德特人的古DNA测序领域持续开展广泛且深入的研究,1997年与同事成功测得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2010年在《科学》发布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
译者:夏志,特聘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科普写作者、翻译者。现任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协调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成员,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遗传学会科普专家,腾讯科普顾问,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杂志发表近二十篇学术论文,百余篇科学专栏文章,已出版著作十五部,共计六百余万字。同时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五项。
审校者:杨焕明,院士,研究员,华大基因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3年至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为印度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编著、翻译多部著名基因组学、医学遗传学相关的学术专著。

作品目录

探索现代人起源的不同尝试
科学领域的文学之作,
文学之作中的严谨科学
科学家的好奇心
见证新科学分支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章:
尼安德特人横空出世
第二章:
木乃伊与分子
第三章:
放大历史
第四章:
实验室里的恐龙
第五章:
人类受挫
第六章:
联络克罗地亚
第七章:


第八章:
多地区起源的争议
第九章:
细胞核测试
第十章:
向细胞核进发
第十一章:
启动基因组计划
第十二章:
硬骨头
第十三章:
细节中的魔鬼
第十四章:
绘制基因组图谱
第十五章:
从骨头到基因组
第十六章:
有基因流动吗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基因流动
第十九章:
替代人群
第二十章:
人类的本质
第二十一章:
公布基因组
第二十二章:
不同寻常的手指
第二十三章:
尼安德特人的亲戚




出版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