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的道德学说都不能阻止国家生活的解体,在政治生活中,各个民众阶层在生活要求和权力要求方面越是感到自己受了欺骗,在他们队伍当中就越是会出现某种政治沮丧情绪,就越是要逃避公众生活,在政治上毫无希望的年代尤其如此。当然,由于各个民众阶层的生活状况不同,这种情绪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形式。当富人拥有钱财时,他们所企望所追求的幸福便是个人的享乐,因而他们把亚里斯提卜和昔勒尼所主张的享乐主义学说说成是最佳学说;而贫民,命运使他们没有可能享乐,却把安提西尼所创立的学说视为适应其生活状况的真正的哲学。
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新兴基督教之间的对立还表现于对国家和国家生活的看法上。
十六世纪新兴国家观和社会观也全盘接受了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国家观:国家是自由的联合,是许多联合合并而成的产物,是单个联合的堆积。
显而易见,国家的目的无非促进国民的福利。
殊不知科学地克服了这些旧有的社会学的观念恰恰是马克思理论的最卓越的成就
庸俗的马克思主义
本书提出了这一任务,它想在某种程度上重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同时指出马克思从前人那里接受了什么,他的理论又是如何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的——不言而喻,倘使这种情况由于更新的经验事实变得过时的话,那就需要予以订正。
修昔底德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报道或记录,他对特别轰动的事件业已提出原因何在、有关国家和人物的动机如何等问题。
他都将其一一推向历史真实的审判台。为此,他所撰写的希腊人的远古文化往往和古老的传说直接发生矛盾。为了写史,他甚至踏进了现代,
为此,任何人都可以指望从实用历史中总结经验,这些经验乃是最佳的生活教科书;它使我们不付代价就可以对一切事件和一切时代中的善和有益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而,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历史的读者,与其要注意所发生的事件,倒不如更注意其前和同时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的后果。
不难看出,波里比阿对事件原因的解释是极其肤浅的。
在希腊罗马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科学史观被基督教会摧毁殆尽。
这种敌视国家的情绪还在发生着影响,部分地区直至六、七世纪才逐步消失
对独一无二的上帝进行礼拜,恪守它的戒律,正义也就在其中了。没有这种正义,国家与强盗匪帮就没有什么区别(第4卷,第4页),国家就是撒旦那罪恶的地上王国的一部分。
为使国家不致误入歧途,在教会生活和信仰的一切事务中,国家需要神圣教会的切实领导。唯有如此,地上王国才能提高为一个正义和道德之国;因为教会高踞于所有的地上王国之上,是神国在尘世的体现。
再者,除了完全依赖于教会这一点外,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理想国家显示了罗马国家的大部分特点,奥氏几乎是直接立足于传统的国家制度之上。
教会及其理论家们认识到,国家是上帝世俗秩序中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共同体。
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需要就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分工的需要产生了国家!
人应在人数众多的社会中生活,此乃大自然的意旨
对他来说,那些大商人(不是市场上的小商小贩)、牧师、学者和艺术家等脑力劳动者才是城市中更为有益的分子。
由此看来,可以说人只是上帝的工具,人是通过其本性的作用达到目标的,这和由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一样的。
追根溯源,这一学说中包含两个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它们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历史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天还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
由此可见,自然法乃是通过运用自然理性从人的自然状态中自生出来的一种产物。
随着不受束缚的、虔敬主义和自由主义潮流在新教中的出现,魔鬼信仰也逐步消失,撒旦由“黑暗法则”或“恶的法则”取而代之;在历史中不再到处寻求超自然的因果关系,而是在历史事件背后试图找出历史事件参与者的动因和动机。
十六世纪的国家理论家们就是这样接受了天主教经院哲学家、柏拉图、西塞罗等人提出的学说:国家或社会是一种建立在自由契约基础上的联盟。
这种在人的自然状态中由人的本性所产生的规则就是自然法。
又因为人能认识到目标的性质,以及他的行为和这种目标的关系,所以“人的这种天生就有的悟性”就被称为“自然的法律或自然的权利”
天主教反暴君派国家学说的基础也是同一种联合论和契约论。
随着法国王权势力的不断增长,国家理论上的专制主义观点和原则也愈益取得了突破。
博丹认为,人民既可以将有限的权力交给国君,也就可以委国君以全权亦即“最高主权”。
博丹看来国王也不能为所欲为
雅斯克斯·波舒埃的《笃行圣经训诫的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博丹则是人类地理学历史观的先驱者和创始者。他以希波格拉底、斯特拉博及波里比阿的学说为基础,经常引证他们的一些观点,不过,对他们气候土质影响论还补充了不少新的东西。
孟德斯鸠试图从因果联系上来解释历史现象,不过就这一点他并没有超出希波格拉底的范围。实质上,孟德斯鸠只知道气候对人的生理抑或对人的体质有影响。
国家是建筑在奴役的基础之上的
北京民族史 本书特色 北京民族史在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许辉主编的《北京民族史》以时间为序,对北京地区少数民族的起源问题、民族融合问题、主...
《战争日记(1939—1945)》内容简介: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
新书--浮世恒河:印度圣河边的罪恶与救赎 本书特色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落入尘世,流淌过印度北部平原,汇入孟加拉湾。她哺育了古老瑰丽的印度文明,是印度教的...
《中国家庭抗逆力》内容简介: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家庭抗逆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罕见病儿童家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要素,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内容简介: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童年饱受孤独折磨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走近。
本书作者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本书通过记述布莱德雷的亲身经
《别生气啦: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气出来的》内容简介:很多人意识不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我们看到的身体疾病,就好像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
不忍细看的元朝史 本书特色 元朝,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算起,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北逃为止,共计九十七年;若从1206年...
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本书特色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这十二位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
台灣自19世紀末被滿清割讓給日本,歷經1945年二戰結束與1949年兩岸分立,長期累積的省籍、族群、民族、國家統治等問題,觸及了人
辛亥:国运1911 本书特色 本书将带你还原百年的历史现场,重温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再现晚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末日残景;缅怀辛亥先烈缔造共和之砥志艰辛。本书特色:1...
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研究 本书特色 孟姝芳编著的《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研究》从雍正朝行政问责与处分制度的系统建设、雍正朝问责与处分官员的大体状况、行政问...
元明史料笔记---三垣笔记 本书特色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三垣笔记》为元明史料笔记之一种。作者李清曾任明朝刑、吏、工科给事中,明亡后隐居故里,著书自娱。《元明史...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内容简介: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的经典学术专著。作者撷取十五世纪法兰西元帅
《宋元书画题跋史》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宋、金、元的书画题跋,并上溯唐以前书画题跋概况,下揽明清书画题跋景观,旁涉
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二 本书特色 艺术·书画家,年表。本书为上海书画院自2012年以来陆续整理的民国海上书画家年表,范围涉及绘画、书法、纂刻三大...
仁宗盛世卷.上-如果这是宋史-3 本书特色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最前线-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像志 本书特色 ★ 中国著名的27位抗战摄影者的珍贵资料,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影像*齐全的版本★ 初次启用抗战时期原始底片,利用高科技...
不老屯 内容简介 让“星星”亮起来,为古村镇修志写史,是一个有效的影响深远的举措,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护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应措施,制定切实的保护规划,选...
造反者:从隋末反政府武装透视王朝末局 本书特色 权力似魔戒,盛世王朝为之颠覆,造反者飞蛾扑火。 草莽英雄半路夭折,官二代暗地操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