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利者最明显的特征其实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歧视,而是在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之间完全画上等号。
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卢梭的主要论点基于对财富的阐释。他认为,财富并不代表占有物的多少,而是拥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它是相对的,相对于人们的欲望。任何时候,不管我们占有的财物多么丰富,只要我们还在追求某种我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谈不上富有;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我们现时的拥有,不管我们实际占有的东西多么匮乏,我们是富有的。
对身份低下的焦虑进行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旅游——在现实中旅游或在艺术作品中旅游——去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波希米亚人认为,我们在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生活方式中维持信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在贴身的小环境中起作用的价值体系,依赖于我们所交往的人的种类、我们所阅读的书籍和我们所听到的话。
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
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完全可以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其物质之匮乏远甚于现今社会上那些最窘困的群体,然而,他们能熬过一切的苦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在势利社会里,如果一个身份低下的人所遭受的痛苦,在物质层面表现为贫困的话,那么被人忽略、受人白眼则是这些缺乏重要身份标志的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所遭受的痛苦。
18、19世纪政治和消费生产的巨大进步尽管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为人类心理造成了难言苦痛,因为同社会体制和生产进步一起伴生的还有一种全新的理想——每个人都深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耻辱。
悲剧促使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与挫折的简单化的看法,使我们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愚昧与过失。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
因此,要想获得成功的感觉,最佳途径莫过于选择一个稍逊于己的人做朋友……
势利者包括一切过分强调一定价值观念的人。
势利倾向源于对尊严的渴求,而这种渴求时常伴随挫折和恐慌,我们真应该报以理解和遗憾,而不是一味去苛责。
只有平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势利”这一带有贬抑和歧视色彩的用语才可能出现。
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我们祖先们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在新的精英崇拜制度的年代,那些未获成功者要(对自己或别人)回答,为什么他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优秀、聪明和有能力的,却仍然那么贫困,变得更为棘手和痛苦。
由于经济体系的性质,获取社会身份的奋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不确定性。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总是基于各种忧虑:可能被同事或竞争者打败,可能缺乏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或可能在市场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这一切失败都可能因同行的成功而变得更加糟糕。
我们很难对成功所需的能力进行把握,因而我们在与未来相关的事务中被迫处于一种屈从和焦虑的状态之中。
这些感情反应向我们指出,在获得身份的领域中并存着两种需求:其一为经济需求,它要求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赚钱。其二为人性需求,它使员工追求经济的安全、他人的尊敬和对职位的保有。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哲学遁世主义的代表人物,阿瑟·叔本华如此说道。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假如我们不能停止忧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随失败而来的是耻辱感:一种腐蚀性的意识产生了,那就是我们没能使世界承认我们自身的价值,并因而沦落至怨恨成功者且自惭形秽的境地。
很少有人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雅情趣,也很少有人只是耽溺于奢华享乐,但我们每个人都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
没有了他人之爱,人类将失去自信;没有了他人之爱,我们将难以按自己的秉性办事。
势利者最关注的无非是权力,一旦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改变,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亦会自然迅速地随之改变。
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其实才是势利产生的惟一根源,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对势利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主导观念却同这种新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完全相左: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是正常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算明智。绝大多数的人深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能接受剥削,而且逆来顺受,只有极少数的人渴望财富和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种无限机遇的论调在一开始也许能给人一种盲目的乐观,对那些底层的年轻人尤甚。但在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多数的人,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正如托克维尔所言,他们会转而变得意志消沉,内心极度痛楚,并轻贱自己,同时也憎恶自己的顶头上司们。
公众舆论的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公众不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由理性分析进行推敲,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直觉、感情和习俗之上。
一旦我们停止嫉妒他人,我们就会极端痛苦地发现我们居然花了我们生命中这么多的时间来羡慕那些错误的东西。
《马略卡之秋:万岁!马略卡》内容简介:在马略卡岛经营水果农场的凯尔一家,终于迎来了秋天…… 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在马略卡又叫
这里入选作品的七十四位作家,和他们的一百二十一篇文章,为一九一九――一九四九这三十年间的北平历史风云作了侧面的描述,既可
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鲁迅的学术成果的结晶。书名叫《鲁研存渖》,“鲁研”即为”鲁迅研究”;同时,“研”即是”砚”。“渖”即墨
《郁闷的中国人》内容简介: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
《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内容简介: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本书以沈从文开创中国古代服饰
《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主要内容:《译学新论丛书》有着明确的追求:一是入选的课题力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原创性,能为翻
《飞轮效应》内容简介:《飞轮效应:数据驱动的企业》是企业互联网转型与大数据应用的落地之作,通过对亚马逊、ZARA、红领服饰、尚
《再生水回用与公众接受》内容简介:如今,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几乎能生产出满足任何水质标准的再生水,污水处理技术已不再是制
《北平笺谱(套装共6册)》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民族的文化遗产,一方面是为新生的艺术提供营养。今天西冷印社的同志们与费君重印此书,
《基站天线测试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基站天线测试技术与实践,首先全面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发展历史、设计原理与结
《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二辑(中英双语·全10册)》内容简介:《企鹅经典:小黑书》是企鹅出版集团在成立80周年之际开始推出的系列
【内容简介】◆《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是新女性主义作家李筱懿2017年全新作品集,全书收录了43篇生动精彩的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
《性瘾》包含了《性瘾》和《和妻子的好友爱爱》两部戏剧作品。《性瘾》:在一个“性上瘾者”的互助俱乐部里,一位每天清晨需要靠
《再不远行,就老了2》内容简介:一个80后单身女孩,辞掉外企的工作,趁着年轻,独自环游世界。她带着不足四千美金上路,本来只想去
《30岁准妈妈必读孕产圣经》内容简介:本书中内容是针对三十余岁准妈妈的孕产书,书中采用图片、漫画等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讲解,内
本书是先知现代经典之五,收录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新文化运动之奠基人鲁迅先生生前编订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中许多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包括布尔逻辑、有限自动机、编程语言、图灵机的普遍性、信息论、算法、
本书收入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孔乙已》、《药》、《明天》、《白光》、《风波》、《故乡》、《社戏》等九篇小说及丰子
许寿裳(1883~1948),字季,号上遂,绍兴赵家坂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文学作家。早年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标准教程:Word/Excel/PPT三合一(实战微课版)》内容简介:全书共12章,其内容涵盖Word文档的编排与处理、Ex